•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常识判断十大解题技巧
2021/4/15 10:41:13     公务员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常识判断技巧。

常识判断十大解题技巧
常识题涉及面广,首先应该主要抓住两点:其一,平时注意对知识的积累,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其二,作答时要认真细致地阅读题干和备选项,防止错选。另外,在答题时,也要注意对常见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联想猜测法
联想猜测法是指根据题干和选项信息,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大胆展开联想,果断猜测,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且具有客观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所考知识点不熟悉,发散性的联想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该方法常适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题目,特别是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词条的时候,考生可以运用该方法协助解题。这样可以避免在陌生的科技词条浪费时间,提高做题正确率。
【例】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
A.黑洞理论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A项,黑洞是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首次发现,是指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B项,大爆炸宇宙论是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C项,暗物质是1932年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扎维奇最早提出证据并作出推断的,暗物质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宇宙中26%的物质含量。D项,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最初是由德国物理学家J.迈尔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842年提出的,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技巧使用说明】宇宙起源的理论,属于比较生僻的科技常识。如果考生没有这方面常识的积累,可通过上述联想猜测法来解题。先通读题干,可以看到“起源”是本题中对该理论最关键的界定,因此可确定其为中心信息词。再分析选项,A项,黑洞,直接联想到的是“巨大的吸力”;B项,大爆炸,直接联想到的是“毁灭”;C项,暗物质,直接联想到的是“某种看不见的物质”;D项,能量守恒定律,直接联想到的是“能量间的转化”。凭借直观联想,与中心信息词“起源”相对应的,最有可能的是“大爆炸”,因为“毁灭”意味着“新生”,即一种新事物产生,因此答案选B。
(二)陈述绝对法
陈述绝对法是指四个选项中,如果有三个陈述绝对的选项,那么剩下的一个就最有可能是表述正确的;如果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陈述绝对的选项,那么这个选项就最有可能是要选择的项。陈述绝对法是解决自然常识和科技常识选择题较为有效的方法,考生可参考掌握。
【例】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A.隐形飞机机身涂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电磁波
B.混沌理论在很多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
C.U盘格式化后信息不可恢复
D.土星环是圆的
【答案】C
【解析】A项,隐形飞机最主要的两种技术是形状和材料,首先隐形飞机外形上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其次隐形飞机采用非金属材料或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掉来自雷达的能量;B项,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C项,格式化是指对磁盘或磁盘中的分区进行初始化的一种操作,利用特殊的软件可以恢复被删除的数据;D项,土星环是指土星赤道面上的环系,由绕土星运转的碎块和微粒组成,环系由7个同心圆环构成。
【技巧使用说明】考生在浏览四个选项时会发现:A项中有一个词“主要”;B项中有一个词“很多”;C项中有一个词“不可”;AB两项都没有说得过于绝对,做了限定;D项是一个普通判断句;只有C项表达过于绝对化。相对来说最有可能是错误表述。
(三)化繁为简法
化繁为简法是作答常识判断题经常用到的解题方法,尤其是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排序中,使用非常广泛,效果也很明显。利用这个方法,考生以一个或者很少的知识点就能做到既排除无关项又定位正确答案。
【例】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
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答案】B
【解析】科威特在波斯湾的沿岸,大连在黄海与渤海的分界线上,则起点为波斯湾,终点为黄海。因此答案选B。
【技巧使用说明】考生浏览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世界地理常识,要找出最短航线,那么可首先确定起点和终点,即波斯湾与黄海。大连在我国的辽东半岛东岸,濒临黄海,故终点为东海是绝对不正确的。根据常识,比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科威特与伊拉克的国家矛盾、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存储地和供应地,西亚古国波斯(今伊朗一带)等,可以确定科威特濒临波斯湾而非红海。
(四)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是指从选项入手,代入某个选项后,如果不符合已知条件,或者推出矛盾,则可排除此选项的方 法。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全部都是选择题,而代入排除法是应对选择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另外,代入排除法有效的避开了解题的常规思路,绕掉了题目中隐含的生僻考点,即使考生不会解题,也能用代入排除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在目前公务员录用考试整体难度高,题量大,解题时间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代入排除法是考生们必须要掌握的解题方法。
【例】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海南岛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答案】A
【解析】青藏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青藏地区河流湖泊多,且落差大,所以水能丰富;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所以太阳能丰富。因此答案选A。
【技巧使用说明】本题的类型就是题干中有三个地理事物,四个选项每项一个地理事物。题干中提及的地热、太阳能、水能的存在及数量都有一定的条件:①地热对地质条件有特殊要求;②太阳能要求空气稀薄,天气晴朗,空气透明度大;③水能资源对水资源储量和地势落差有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可以逐个分析四个选项的主要特征:A项,青藏高原水资源丰富,号称水塔,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地质条件复杂:
B项,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日照相对不足;作为一个海岛,相对与西南等地区来说,地质条件也谈不上十分复杂;
C项,塔里木盆地处于内陆,河流大都为内流河,流量也较小;
D项,四川盆地有长江流过,但是雨雾多,云层厚,光照不足。
将这四个选项代入到题干中发现,海南岛明显不满足地热资源丰富的条件,塔里木盆地明显的不满足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四川盆地明显不满足太阳能丰富的条件,只有青藏高原同时满足地热、太阳能、水能均丰富的要求,利用各地的特征排除了BCD三项,因此答案选A。
(五)关键词暗示法
关键词暗示法是指题目中有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对正确做出答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把握这些关键词,就能根据关键词暗示的信息,迅速作答。
关键词暗示法多适用于题干内容的描述对选项有一定暗示的题目。关键词可能暗示了一个范围,或者一个领域,亦或是前后相符的一种搭配。看到一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的抓住其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选定答案。
运用关键词暗示法要注重两点:一是迅速找出关键词;二是找准关键词的分析角度。
【例】民谚有“础润而雨”的说法,作为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宝贵劳作经验的总结,它的主要科学依据体现在的变化通过“础润”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向
【答案】B
【解析】“础润而雨”一词最早出处西汉刘安的《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意思是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由于水泥地、石柱等容易散热,当它们的表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时,暖湿的空气碰到它们,温度就会降低,空气里的水汽就会在它们的表面凝集,结成水珠,出现“天云蒸,柱础润”的现象。说明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是下雨的征兆。因此答案选B。
【技巧使用说明】通读题干,解答此题最大障碍在于对“础润而雨”这个文言成语的理解,特别是对“础”的理解。实际上,从未见过该词也不影响解题,考生只要抓住“润”这个关键词(“题眼”)即可,“润”暗示了与水份有关,与选项“湿度”的意思最为相近,这样便快速选出正确答案B。
(六)题干分析法
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题目。一般情况下,题干长提供信息也会相对较多,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试题,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考生在答题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虑和分析题干上,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例】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答案】C
【解析】“提低”,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基础性工作;“扩中”,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高”,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即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即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以上方法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因此答案选C。
【技巧使用说明】对于不知道我国的收入分配方针政策的考生,可以从题干入手,去看定义,定义强调的是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即这种分配结构的目的,是要保证大部分人都能有中等收入,同时缩小社会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这就是一个“平均”的过程,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社会的公平。答案显然是C。
(七)逻辑分析法
适用于排序题目,时间不明确的情况下,可分析其中的逻辑顺序,准确排序。诸如历史、地理题目可以应用此方法。
【例】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
①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③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B.②①③
c.②③①D.③①②
【答案】A
【解析】解放区土改是1947年;三大战役是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
【技巧使用说明】此题中如果不明确时间顺序,可运用逻辑分析法。中共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是“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回到城市”,那么一定是先打赢了战役才会开这样转移重心的会议,这样③肯定在②的之前,答案排除CD两项;那剩下的就是①和③的先后了,可根据事理逻辑分析这个问题:是先土改争取群众基础再打三大战役,还是先打三大战役再争取群众基础呢?肯定是先打牢群众基础再打三大战役!所以在③的前面,因此答案选A.
(八)特殊符号法
在全部中文汉字的选项中,如果出现百分号%、数字、字母时,考生可以优先看这些选项,因为出题的考察点往往就在这些表示程度、变化、排序等的特殊符号上。
【例】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
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正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答案】B
【解析】选项的特殊符号(数据、文字)为“GDP”、“10%”、“第一”应特别重视,重点分析。A项,中国国情之一是人口多,虽然中国的GDP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是发展中国家水平;C项,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这是10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冠军,也是中国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外汇储备国和最大出口国之后又一大突破。而题干给出的限定条件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即自1978年起,截至2008年的成就,故“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叙述不妥。
【技巧使用说明】一般在此类题目中,某些特殊符号、数据、文字蕴含着最重要的信息,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九)相熟优先法
对于那些选项和题干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或者都存在排列组合情况的题目,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采取相熟优先法,在题干或选项中选择一方侧重考察,找自己最熟悉的词条辅之排除法加快做题速度。
【例】下列能够依次展示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是:
A.感恩节、巨石阵、卢浮宫、浮世绘
B.硅谷、哈佛大学、白金汉宫、东照宫
C.爵士乐、金色大厅、圣女贞德、新干线
D.劳斯莱斯、芭比娃娃、巴尔扎克、桂离宫
【答案】A
【解析】B项错误,哈弗大学在美国;C项错误,金色大厅位于奥地利维也纳;D项错误,劳斯莱斯是英国的汽车品牌。
【技巧使用说明】考生平时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尽可能地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即使因受限于专业、见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也应该掌握一些便捷的解题方法,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思维能力。如该题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比较杂比较广,就可采用相熟优先法来优先淘汰一些选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答题的正确率。
(十)矛盾选一法
适用于选项中有矛盾选项的题目,通常情况下,矛盾选项中必有一个为正确选项
【例】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
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波被用作停车信号时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答案】D
【解析】不管是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是天然气,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据专家介绍,引起天然气爆炸的最小能量为0.2焦耳,就相当于一根大头针从1米高处坠落地面所产生的能量。因此一旦发生漏气,要迅速关闭角阀,然后开门窗进行通风;绝对不能使用屋里的电灯开关,报警时千万不能使用家里的电话,因为拿起或放下电话时,就有可能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最好是走到户外安全的地方,再打电话报警。
【技巧使用说明】此题中BD两项为矛盾选项,B项中说“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而D项表示“家中遇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也就是说电话不会引起爆炸,所以矛盾选项通常有一个是正确的,此题选择D项。

(编辑:admin)

标签:公务员常识判断技巧 常识判断思维 常识判断
 
相关阅读:
行测历年人民银行笔试真题常识判断答案|备考资料
其他检察专业基础知识常识
行测2025公考行政能力测试生活常识总结之:触电用电
行测2025公考常识电子版大全:行政组织理论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库判断题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行测地理常识积累:城市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