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申论提对策的技巧
2012/11/18 0:28:30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申论提对策的技巧,主要是结合材料,深度整合,合理引申,生化主旨。

一、直接引用材料原文中的对策内容

    有时给定资料中会有一些材料直接谈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等,考生在材料阅读和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提取此类材料信息,这样就可以直接用于提出对策。
[示例]2009年国考·给定资料1
    今年9月8日至1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焦作市农村考察粮食生产,在玉米丰产示范田,询问乡亲们对国家惠农政策有什么要求。一位村民答,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温县农科所,总书记勉励科技人员为粮食高产稳产进一步发挥作用。在焦作市隆丰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总书记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把储备粮食管好。
[评析]
    这则材料中,胡锦涛同志直接指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两条对策:“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考生在作答时可以直接引用这次信息。
[示例]2009年国考·给定资料9
    Z先生:2008年供求基本平衡,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粮价很难涨得很高,如果说出现了粮价涨得很高的情况,国家也一样有能力采取措施来平抑。我们有足够的库存,使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对此我们很有信心,也请大家放心。但是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解决好粮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种田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如果这两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粮价问题或许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
[评析]
    在这则材料中,Z先生直接指出了解决粮价问题的对策——“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只要提取这个信息,考生在作答时就可以直接使用。
[示例]2009年浙江省考给定资料18
    省长吕祖善2008年11月13日做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与广大网友共同交流探讨。他说:浙江人、浙商要有勇气,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是能够克服这次困难的。如果说最欣慰的,那应该就是我们有浙江精神所支撑的浙江人民,这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挑战的最根本的力量源泉。过去30年,浙江人、浙商在逆境中崛起,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在当今金融危机大风暴下,如何继续前行、发展,又一条“新”的路摆在了浙江企业家们的面前。
这则材料中出现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作答时考生就可直接引用,作为“浙江经济应如何走出当前困境”的对策。

二、从材料分析中提取对策

    从材料中提取对策是这类题型的主要考察形式。具体来看,针对给定资料中出现的问题,会有相关体现对策的材料信息。因此,考生要将给定资料作为对策来源的主要渠道,在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示例]2004年云南省考·第二题
题目:“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
给定资料
1.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一眼看上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不相上下,高楼大厦、磁悬浮列车、信用卡、来自巴黎的时装……这一切甚至让初次来访的外国人为之惊叹,但一走进人口占中国总人口2/3的农村,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连公路都没有通的村庄,农户家里没有电话,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
2.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的经济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城市发展却更快,城乡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近年来还有扩大之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4%,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76元,实际增长4.8%。两者比例是3.1∶1,大于2001年的2.9∶1。而在1993年,这一比例是2.47∶1。全国人大代表、原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说,如果考虑到农民纯收入中四成是实物折抵的收入,还有两成用于预购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农民可自行支配的货币收入不超过1000元。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平均只有3.94%,来自种粮的收入则为负增长。
3.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在世界各国都是存在的,但是中国城乡收入差别之大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突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某日前披露的数字,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5∶1,而亚洲各国一般在(1.5~2.0)∶1。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平均约为1.5∶1,中国是世界城乡收入差别最大的国家之一。城乡之间的这种鸿沟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中国农村的就业压力极为严重,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尖锐,需要转移及愿意转移的劳动力数以亿计。全国农村仅有约2亿多亩耕地,最多2亿劳动力即可经营好,除去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外,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估计在4亿人左右。这就造成:一方面,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结果。据统计,城市每个劳动者平均占有资金比农村高出5倍多,城市劳动生产率为农村的4.7倍。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正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大。由于农村的劳动供给量大于城市的劳动供给量,而且农村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所以农村必定是劳动的净输出者。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某说,据统计,从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了2394.6万亩耕地,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失去或减少了耕地。按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2000~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达到5450万亩以上,失地和部分失地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
6.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身份制度,也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主要体现。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把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个“社会”,一个“社会”由城市居民组成,一个“社会”由农民组成。国民被分成具有不同户籍身份的城市人和农村人。他们在接受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劳保福利、住房、就业和大众传播媒介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待遇。这种差别待遇,曾是社会认可的正式制度安排。城镇居民的户口本象征着正规的城镇户籍管理体制,意味着永久居民及其相应的权利。城市居民与农民相比,前者有收入较高的工作职位,享受城市常住人口的防暑降温费,享受着医疗费用上的优惠以及孩子在入学上的特殊照顾等等;后者在户籍制度的束缚下,很少与外界交流,基本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了他们不变的生活写照,遭受着强劳动低收入、儿童失学、交通不便、就医困难等问题的困扰。
7.低收入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后,绝大多数仍然保留着农村居民身份,他们很少能获得城里人所享有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对外来劳动力管理较为规范的城市,如北京、济南等,目前实行暂住证制度,这些农村来的劳动力首先必须获得暂住证。和旧的身份制度相比,它依旧保留着某些身份制的特征。外地农民首先必须花钱在附近村庄上租用民房,还要交纳卫生管理费、治安管理费等等。外来农民很难进入城里人的社交圈子,很少能够和当地居民交友,极少读书。外来农民所从事的职业多为城里人不愿从事的体力繁重、环境艰苦、条件很差的工作。他们与城里人相比,虽然都同处一个城市,但在经济收入、生活景况、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另类群体。
8.农村流动人口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后许多新兴行业急需补充大批劳动力,许多脏、累、收入低的工种无人问津,民工进城补充了这个缺口。仅建筑行业而言,绝大部分就是农民工。他们以廉价的劳务支援了流入地的经济和城市建设,促进了流入地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但成千上万的民工一下子涌进城市,也会给城市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相当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巨大压力。由于农民大规模向城市流动,造成许多农村的责任田未能精耕细作,甚至抛荒、弃耕。农民跨区域大量进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诸如公交、住房、供水、医疗卫生等设施的负荷,给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户籍、治安、市容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盲目外出打工的一部分人甚至沦为罪犯。此外,民工流动过分集中于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就业矛盾,带来了计划生育等诸多问题。
9.许多经济学家相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最大的隐忧。中国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消费“断层”。在城市已经达到“需求饱和”的许多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却因收入低下而不能够形成“有效需求”,从而使得产品积压,企业减产,农村市场发展缓慢,进而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消费的“断层”说到底是一种购买力的“断层”,购买力的“断层”说到底又是一种收入的“断层”和品位的“断层”,也就是说,一方面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物质层面)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文化档次(精神层面)差距拉大。进一步的表现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社会“断层”和文化“断层”,这或许是比表面上的消费“断层”更加严峻的问题。
  10.“农业贷款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5%左右,乡镇企业贷款占全国贷款余额的6%左右,而这总共不足11%的贷款创造了超过40%的社会财富,农业利用贷款创造财富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我真不明白我们的银行、投资家为什么算不清这个账,给嗷嗷待哺的农业企业多输点血?”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痛心地说。当前农户取得贷款的主要渠道是民间私人借贷。估计有50%~65%的农户获得了非正规贷款,农户借贷中民间借贷款所占的比例超过70%。我国农村“高利贷”估计有8000~1.4万亿元。
  11.湖南省某苗族自治县西南的长安营乡是个典型的高寒山区乡镇,1998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仅667元,贫困户达60%,全乡14个行政村有9个不通公路,85个村民小组有55个不通电。群众吃的是自家种植的东西,有的一年到头不知肉味。而通过近几年全乡因地制宜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奶业、高山反季节蔬菜、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到2001年,全乡“三大产业”创造产值400万元,3年时间人均增收800元,人均纯收入比1998年翻了一番。
  12.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也越高。比如,上海2000年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最高,达88.3%,上海的农民收入也居全国第一。据统计,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为1.72亿,城镇化率为17.9%;1992年以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最近10年间平均每年新增城镇800个左右;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4.8亿,城镇化率上升到39.1%以上。但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仍然要低10~20个百分点,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则更大。
13.2004年2月8日新华社全文播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析]
    因循“从材料中寻找答案”的思路,我们可以在厘清给定资料中揭示出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每项问题的具体措施:
材料2
    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来自种粮的收入则为负增长。”
措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要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对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
材料4
    问题:“中国农村的就业压力极为严重,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尖锐。”这意味着仅仅依靠种地是不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的
措施:“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养农村优势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材料5
    问题:我国农村耕地流失严重,由此导致失地和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负担。
措施:“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进一步严格土地征用审批制度,同时还要清理各种违法、违规侵占农民土地的问题”的措施。
材料6
    问题: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曾是社会认可的正式制度安排”,由此导致了城里人和乡下人“在接受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劳保福利、住房、就业和大众传播媒介等方面的差别待遇”。
措施:“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和体制保障,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的措施。
材料7、8
   问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存在着种种弊端。
措施:“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
材料10
   问题:农村投资和贷款的严重缺乏导致我国农村严重的“高利贷”。
措施:“国家必须要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投资支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措施。
材料11
    问题:湖南省某苗族自治县西南的长安营乡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
措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措施。
从给定资料中提取对策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精选法
    这种方法就是对给定资料提供的各种备选对策信息进行筛选,排除不适当的对策后,选取相对更合理、更有效的项目作为构成答案的措施。有的时候,给定资料中提供了多种对策信息,有的比较系统,有的则以只言片语的形式零散地分布在材料中,有的对策适用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则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因此,考生只有结合作答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比较和筛选才能精选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并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示例]2010年国考(地市以下)·第二题
给定资料2: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进而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城市成为适宜所有居民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家园。
扼守渤海海口的W市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宜居城市”称号。W市为了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准备扩大城市的“宜居”范围,决定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市区,此项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如W市城区东侧的海湾,以前有成片的养殖区,雨,污水冲刷着垃圾堆,向大海扑下来,沙滩脏得没处下脚,海水散发出扑鼻的恶臭,新码头的修建已经动工,眼下正在用建筑垃圾填海,渔港码头搬迁到这里,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村民们说,它们会转移污染,会把这里的海水弄脏,村子弄脏,村里的小渔船也将没有生存空间。另外,远遥村的村民们还养着几千亩扇贝,等渔港搬来后,这项生产也难以为继了。W市对海岸环境的整治,是从“景观治理”的角度来搞的,而市区的渔村,没有主打的旅游项目,常年以传统的渔业、海水养殖业为经济支柱。“远遥村的人也是W市人呀,他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宜居’的日子?”
    W市所辖的银滩自然环境优美,在2002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区。银滩开发初期的定们是建一个旅游区,后来外省某大油田在此处投资4亿元买地盖房,准备将4000户油田职工家属搬迁过来。紧跟着,又有几家石油化企业出来开发房地产,盖楼卖给自己的职工,相关石油、石化产业也准备搬迁过来。大喜过望的W市提出口号:“把银滩打造成不出石油的石油城!”据称,如果这些油田所开发的楼盘全部售出,可以安置60万人,现在整个银滩开发区大约只有2万居民。银滩管委会宣传科科长告诉记者:“某大油田投资5亿元,正在银滩以北建一个工业园,已经奠基了。”
W市今后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宜居城市”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市民认为,这里的城市建设年年上项目,名气越来越大,收入肯定越来越多,前景应该看好。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十年前W市还破破烂烂的,现在真像个大城市了,来这儿旅游的人很多了,钱出好赚了。记者问他:“你们就不担心人多了,这里就不再清静了吗?”这位司机说:“挣不到钱,怎么生活,光清静不啥用?”
问题: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20分)
要求: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2.调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协调好城乡关系,合理处理垃圾。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对于可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垃圾处理场填埋或者无害化的高温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淘汰一些石油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产业,在对海洋环境进行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生态养殖业。可以把旅游和生态养殖结合起来,如可以通过旅游者自我采集生态扇贝等来吸引游客。
(3)完善硬件设施。一方面是大力完善路桥等交通设施,同时还要加大对广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改造居住条件,对危房、旧房进行改造拆迁,利用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房地产等行业。
[评析]
给定资料中实际上列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把这些分散在材料中的措施归纳和概括出来,精选最可行、最有效的对策。
(2)整合法
运用这种方法就是对散见于不同部分的对策性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在比较合理与否、重要性大小与价值高低的基础上,选出备选对策项目,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形成内容合理、逻辑严密的对策。
[示例]2006年湖南省考·第二题
题目:通过对所给资料的分析和理解,用300-400字的篇幅,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解决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问题。
给定资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某地政府为理清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认清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近期召开了一个有政府官员,专家学社,农民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以下是该座谈会的纪录:
张秘书长:
首先我代表市政府衷心感谢个位嘉宾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生产力是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围绕如何发展农村生产力展开讨论,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陈副市长:
今天“一号文件”里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没有经济实力的话,不但会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即使搞了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张秘书长:
今天也来了一些农民朋友代表,咱们先听听农民大哥有哪些困难,建设新农村最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做些什么?
农民甲:
最近报纸上,电视里“新农村建设”喊的很响,我们农民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实惠。农民盼什么?还不是生产发展,日子越过越好嘛!这两年政府既免税又补贴,咱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但农资一个劲儿涨价却“吃掉”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希望国家快想想办法,别让农资涨价“掏走”了国家给农民的免税实惠。
农民乙:
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儿子能读得起书!我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可以挣6000元左右,我妻子在家养了2头猪,中了3亩地,全家一年总收入8000元左右。几个儿子都挺有出息,大儿子考上了市医学院,可刚读了一年就花了1万多元,上不起,就退学了。二儿子考上了大庆石油学院,一开学就交了将近9000元,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又贷款5000元,才把这笔钱凑齐。这几年学费越来越贵,伙食费也贵。挣的少,花的多,没有钱真愁啊!为供孩子读书,我和妻子都穿自己缝的布鞋,平时都舍不得吃肉。政府能不能帮帮咱农民,让农民的孩子能读得起书,上的起学!
张秘书长:
几位农民朋友谈得都很实在,说实话,建设新农村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农民兄弟,但如何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困难那?我们要理清思路,才能对症下药。
农业部门刘处长:
建设新农村,我认为首先要实实在在,别瞎折腾。不能不顾财力贷款,搞花架子,损害农民利益。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很重视农村建设。文明村,卫生村,小康村等等常抓不懈,常说不断。但是对这些上了地方基层红头文件的所谓“农村建设工程”,农民似乎都不那么热心。早些年,南方某县搞了一个“小康村”样板就是典型。当时,一些领导为搞“整齐划一的洋楼村”,不惜巨额贷款相助,有不惜以行政命令实施。然而,当新村崛起时,家家户户都欠了一屁股债。而今,这条所谓的“样板村”成了当地典型的花架子村。山西省某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建起了一批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园。然而这些示范园并未用高科技为农民带来实惠,只是凭者"高标准"而接待一批一批的参观团,以表现当地干部的“政绩”。当地农民议论此事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
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动群众一步一步实施。新农村建设肯定要依靠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他们想怎么干,他们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哪些支持,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纯粹的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刀切去办。
陈副市长:
刚才刘处长提到的把这种花瓶作为示范典型,不但不能起到试点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因为物力,财力的不公平分配,影响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妨碍了整个新农村建设大局。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新农村建设如何搞,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义。
张秘书:
是啊,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的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郭副主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为建设重点之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李县长:
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我们基层也清楚这一点,但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农村,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以我县而言,全县184个行政村,2004年村级集体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有51个村,20-30万元的有14个村,10-20万元的有47个村,10万元一下的有72个村。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度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多数村的经济现状不乐观。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我县属于相对发达的县,而有些欠发达地区几乎就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经济不只是0,很多都是负数,据我了解,有个乡负债达到2000万元,村级负债平均达到10万元。村干部的工资虽然是县财政发,但每月80-100元,还经常被拖欠。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住,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某乡黄乡长:
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但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近几年农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农民之间还没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者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转移输出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缩小,没有更多的增收途径。一句话,现在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和制约因素。
郑博士:
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普遍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并且由于基层管理功能薄弱,使得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农业资源不足,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农村的交通设施建设落后。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乡村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导致农业耕作成本增加。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不仅电网老旧,电压不稳,而且电价昂贵;很多自然村没自来水,部分用上自来水的自然村,由于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保证不了正常供水。这些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仅道路建设和河道清淤两项工程就需投入2.28亿元,其中通村通组公路800公里,需要资金1.2亿元,河道清淤5000多条,需要资金1.08亿元。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所以,我认为,建设新农村,没有一个长效的投入机制,基层很难找到突破口。
陈教授:
刚才李县长,郑博士和黄乡长谈的,实际就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新农村建设的巨额投资从哪里来,政府财力是否能够承受?我看了一些资料,今年全国财政达到3万多亿左右。目前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加总,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应当说,这样的财力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最近两年农民告别皇粮国税,财政部的负责人曾表示,减少税收收入,80%左右由中央财政承担,20%左右由省级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担。此外,中央财政今年安排293亿元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扶贫开发等,安排14亿元支持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但这离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不能苛求财政包办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当然,我认为,要分清国家和政府应对什么领域进行投入,怎么与农民和辛勤劳动相结合。同时需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并适当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做到输血和造血并重,这样合力建设,数亿农民才能过上现代化生活。
刘教授: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温家宝总理曾表示,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即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免成果,解决当面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同时,农村综合改革应重点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乡村建立有效,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
建设新农村的新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即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人们已形成共识: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关键时期,如何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基层政权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这一点要好好研究。
郑博士:
建设新农村,我倒觉的外国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韩国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1970年开始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大规模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二阶段是推出增加农民收入计划,三阶段是建设重点逐步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内容略)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郭副主任:
说到经验,我们也关注国内一些好的做法。希森三和集团在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进行的农村建设,就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他们的思路就是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村企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按照这个设想,就是要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贫瘠的鲁西北变成大型的牛业基地。希森三和集团探索和实践的亮点在于,通过新村建设,将当地的农民与黄牛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践了一种崭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能够进一步形成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客观上带动广大农民增收和致富。这一做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陈教授:
说到经验,我也注意到成都的例子。他们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我们注意到,成都市推进一体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农村直接变城市形式,如川浙工业园,引入工业,农民直接变工人,成了市民;有土地流转形式,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而最值得称道的是五朵金花的典型,五朵金花处于城郊结合部,又是城市的通风口,不能够建高楼。针对这一劣势,他们对农房改造,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打造了一些景点。最后发展休闲产业,为农民增收搭起了一个增收平台。
其实,有的城市也尝试走这条路子,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为什么呢?没有结合实际。五朵金花的打造不是空想出来的,他是与市场紧密结合,与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同时,五朵金花没有搬迁农户,这又是一个显著特点。许多游客去过周庄一次,就不想去了,为什么?周庄对居民进行了大量搬迁,这一搬迁,就失去了很多无形的东西,包括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传统价值与文化的消失。五朵金花不同,打造出的风景与百姓融合在了一起,游客去了,也不只是看风景,而是将自己与风景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了立体的感觉,展现了一幅活在其中,融入其中的美好图景。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可以从中获取和整理出如下的信息点:
1.整顿规范农资市场,控制农资价格。
2.建立贫困学生助学机制,对贫困学生进行经济救助。
3.合理分配对农村投入的资源。
4.农村建设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
5.加大对农村地区硬件设施的财政投入。
6.大力发展村级经济
7.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引导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
8.协调公司、协会、农民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
9.加大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10.建立对农村投入的长效机制,对农业生态保护、科研、交通、水电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方面进行重点投入。
11.发动社会和农民自身力量对农村进行建设。
12.分步骤、分阶段建设农村。
13.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14.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乡村建立有效的、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
15.加强企业和农村的合作,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
显然,面对如此之多的信息点,考生不可能把它们一一列入答案中,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分类、加工和整合。由此,我们可以形成以下几条完整的对策:
1.加大对农资市场的调控,防止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一方面,对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市场进行清理,制止乱涨价行为。与此同时,在税收、财政等政策上给予相关的农资企业相应的优惠。
2.建立对农村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的教育、农业生态保护、科研、交通、水电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3.加强对农业投资的资金管理,合理分配资源。农业投入之前应充分调查农民的需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施行村级财务公开,让农民监督使用。
4.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引导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相关的企业参与农村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公司、协会、农民三方机制的作用;同时,通过科技、信贷扶贫、招商引资等方式,开发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
5.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就业有力。一方面办好职业中专、技校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职业技能培训班。
6.因地制宜,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建设。首先要制止各类不顾实际情况、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其次要转变将农村建设等于城镇化的观念。应该基于我国的国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步骤地解决农村问题。
[评析]
这道题目的作答就是运用整合法,在对从材料中提取的各类对策信息进行分类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进而形成比较系统、可行的对策方案。

三、依据材料信息引申出对策

从给定资料所提供信息中引申出对策也是考生在作答这类题型时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一般而言,在给定资料中会有许多涉及典型经验的案例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是随意提供给应试者的,命题者是希望考生在作答时能够从中提炼和引申对策。
[示例]2009年天津市考·第三题
题目:“给定资料10”提到了英国主要通过行业自律解决网络管理问题,结合我国实际谈一谈怎样提高网络媒体行业的自律水平。
要求:联系实际,见解深刻,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20分)
给定资料10
韩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用户申请网站邮箱和聊天账号等都必须填报真实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等详细信息,以防止不法之徒利用虚假信息从事网络犯罪活动。对于17岁以下没有身份证的青少年,网站会通过向其手机发送密码的方式确认使用者的身份,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监督管理和保护。
英国的网络管理工作由一个名为“网络观察基金会”的半官方组织负责,在贸易和工业部、内政部、城市警察署的支持下开展日常工作。为鼓励网络从业者自律,基金会与由50家网络服务提供商组成的联盟组织、城市警察署和内政部等共同签署了《“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协议》,“网络观察基金会”以此为基础,制定从业人员行为守则及有关网络管理措施,如对外开设热线,接待公众投诉。基金会在接到公众投诉后,会评估被投诉内容是否违法。如果认定是违法内容,会通过网络IP地址确定该内容的来源,之后移交相应的执法机构处理。此外还设立了网络内容分级和过滤系统,供用户自行选择。
根据“网络观察基金会”2008年成立10周年公布的报告,英国网上源自本土的非法内容特别是与儿童色情有关的内容,从1996年的18%下降到0.2%。被举报的网上非法信息来源中,来自英国本土的只占1.6%。
新加坡把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规范置于很高的位置,对于互联网实施较为严格的管理。禁止鼓吹性解放、宣扬同性恋等不良内容在网上传播,防止其对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规范的侵害。
法国在遵循欧盟网络管制的表达自由、适度干预和尊重隐私三项原则基础上,根据特定需要,向学校和家长免费提供可屏蔽90%以上不良信息和游戏网站的管理软件,对未成年人实施“防毒”保护。
日本网民多数习惯以虚拟身份穿梭于网络空间,但匿名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约束、不负责任地随意发布信息。如果网络传播的信息造成重大人权侵害,法务省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删除这些信息并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析]
这段材料主要介绍了英国网络管理的一个成功经验:由政府部门支持的半官方组织负责网络管理,签订《“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协议》,对外开设热线等。根据这些经验,可以总结出我国网络管理的对策:一是设立能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的专门网络管理机构;二是完善相关法律和行业自律制度来约束其行为,如制定网络从业人员行为守则、签署责任书等;三是建立行业外部监督机制(例如开设热线接待公众投诉),对行业自律形成倒逼。因此,这属于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进行正向引申(汲取经验),进而提出对策。
[示例]2009年山东省考·第二题
题目:请联系“给定资料”提供的云南丽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案例,反思为什么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非理性群体事件仍会不断发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妥善处置给我们处理复杂问题哪些启示?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言简意明,字数不超过300字。(15分)
[参考答案]:
 
    首先,当地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文明素质跟不上经济发展,这是造成“玉湖水利群体事件”的社会性根源。其次 ,政府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公共服务能力弱化,财力不足,导致群众在精神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是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再次,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工作不力,这是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
   该事件启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抓好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二是遵循“一切从群众立场出发,决不能与群众对立”的原则,认真倾听并充分考虑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维护群众利益。办好群众急需的事情,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财力下沉,通过支持基层强化公共服务,以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辅以经济手段,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凝聚到政府提出的公共目标上来。
[评析]
   给定资料9主要介绍了漫湾水电站不顾群众利益和生态影响的做法,这个典型案例给我们带来反面启示,考生应该从反面教训出发,引申出正确的对策:“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行全面合理开发”,进而引申出一条“坚持科学的发展方式”的对策。因此,类似这种从材料反映的错误做法和观点中反推对策的方法也是考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方法。

(编辑:admin)

标签:申论 提对策 技巧
 
相关阅读:
面试公考面试中从哪些方面找原因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面试结构化面试中协调技巧纵向快速分层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
面试面试技巧之新建小区沟通问题|面试常识
面试公考面试中的认知偏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