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三公公开
2014/7/21 10:17:08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三公公开。内容提要:所给材料6中,公开过程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知情权只是整个财政监督系统的一个环节,结合这句话,试分析三公公开的措施有哪些?字数在300字以内,对策全面、语言凝练。

2014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三公公开
 
1.“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预算能力。”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也说:“如果你想了解联邦政府在过去一年里都干了什么,或者,在未来的一年里将要干些什么,那么你只要看一下联邦预算就足够了。”预算改革的目的就是把没有预算的“看不见的政府”变为“看得见的政府”,一个“看得见的政府”,公众才有可能对它进行监督。可见,公共预算在整个政治运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预算公开对政府决策及其过程监督的重要意义。
   2011年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支出预算,成为第一个公布“三公”经费预算的中央部委。
   但不得不承认,预算公开化的步伐仍然与公众的期待有所落差,预算公开的内容仍然不能让人满意。譬如,去年相关部委公开的部门预算表仅是一份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打出来就一两张A4纸,人们从中除了大体知道这个部门每年要花多少钱,钱花在什么地方,更为具体的资金动向则无从了解,自然也就谈不上监督了。特别是,“三公”消费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聚集了公众对行政公开化和反腐败的很高期待。在这方面,今年来出的问题也非常多,经常舆论如果不尽快在预算公开化的关键部位有所突破,很容易让公众感到有所失落。
 
2.中国的饮食文化,无酒不成席,一顿饭,酒的开支比饭菜的价格要高出好几倍,甚至上十倍,这是中国消费的现状,也是“三公”严重超标的问题之一。所以,M自治区今年严格“三公”消费,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上,在车辆编制管理,购置和使用上,在出国出境考察经费上,详细公开。犹如打蛇抓在七寸上。M正逢百年一遇的大好开发建设时机,各种接待消费、外出考察学习、项目招标建设等,“三公”开支是免不了的。因此,如何控制管理好“三公”费用,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公开公款消费的详细情况,具体数目,细化到每一顿饭的菜单,每一辆车的零配件,出国出境的行程,才能堵塞公有资金“跑、冒、滴、漏、假”现象。只有公开才能透明,只有透明才能杜绝后患。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公开透明是前提。
《人民日报》分析,目前三公公开的关键,即预算如何与三公公开对接的问题。财政部门编制预算以及人大审议,都要以真实的部门开销经费为背景。但以广州市农业局为例,呈现给人大作预算参考的数据和向公众公开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数字。这说明,借由三公公开倒逼预算的科学化,从源头上规范三公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走样的情况。而这一目的达不到,也就证明三公公开未能发挥政策的预期作用。
 
 
3.在地方预算中,三公经费是最容易上演金蝉脱壳或借尸还魂戏码的一个。曾有报道戏谑地方预算常见的花招:“三公”藏头露尾,标准忽隐忽现;项目“虚头巴脑”,支出不明不白;“其他支出”另辟蹊径,“胡乱花钱”风险剧增。各种“服务费”、“管理费”,暧昧的“课题调研费”、“重要文件起草费”乱花迷眼,都可能成为“三公”的障眼法。但随着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公开三公预算时间表的明确,随着舆论对于“三公”日益密集的关注度,地方政府对“三公”自由裁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怎么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就成了地方单位必须要拿捏的分寸。
   2012年3月,北京78家市直单位详细晒出三公预算,就曾经历过媒体密集扫描。无论是“人均三公最高超‘5万’、最低700元”的比较,还是天安门管委会“广场大屏幕”的经费、北京市民防局“整治地下空间”的花费,都曾被公众掂量、受舆论烤炙。北京此举是三公公开的范例,但从一些地方政府的角度看,却不啻前车之鉴——先行者踩雷,观望者保命,详细公开远不如报个数安全。
 
 
4.当前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做得还很不够。有的高校仅仅是在学校内部管理网络系统中公开,只有内部的人员才能看到,而且公开项目比较粗略,只交代一些大项用了多少钱,没有细致的介绍;有的高校干脆直截了当的拒绝公开“三公”经费等,这些人为因素最终汇聚成高校“三公经费”乱象层出不穷的根源。
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需体制机制给力,这是公开的前提,也是公开的关键。虽然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序列,与行政机关性质有所区别,但规范行政机关“三公”消费的规定,也应该适用于高校。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社会舆论对于行政机关的“三公”问题紧盯不放,对高校等事业单位的“三公”问题却存在着明显的监督盲区。不论是在“三公”经费公开的具体范围、统计口径,还是公开时间、公开形式等方面,都缺乏明确、可操作、刚性的制度依据。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对高校“三公”进行统一部署。对于高校而言,“三公经费”公不公开、如何公开,也与自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所以,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一直停留在纸上,很难实际推开。
 
5.2010年3月名声鹊起的“中国全裸第一乡”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敢做吃螃蟹第一人的财政“全裸”,让名不转经转白庙乡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赢得了公众与媒体的一致好评。但褪去光环之后的种种冷遇,却使原本贫困的白庙乡身陷被“另类”的尴尬:“裸账”让很多客人望而生畏,两个月未争取到一笔资金;上级部门工作人员比平时减少一半,70%以上的客人来去匆匆,没有再在乡政府吃饭。
    基层政府为何对公开“三公”经费如此反感,除了人们推测的政府本身财政管理存在瑕疵外,缺乏内在动力或是重要原因。一是吃喝招待与取悦上级、获取支持、招商引资密不可分,担心公开“三公”后诱发公众质疑,从而影响当地通过招待创“政绩”;二是群众“倒逼”不如上级“严令”,尽管《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已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情况”。但在条例尚未执行,全国未形成气候的情况下,基层政府能缓则缓,能拖则拖。由此看来,只有营造上下一致的“公开”环境,强化“公开”制度的铁腕执行,“找麻烦”说才会羞于启齿。
 
6.有评论认为,三公经费公布本身并不是目的,“三公经费”不能“公开了事”。撇开公开内容本身的缺陷不谈,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公开过程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知情权只是整个财政监督系统的一个环节。而政府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更应加强整个监督体系的建构,形成民众对政府财政运行状况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首先,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民主参与渠道。除了实现好人大代表法定的审议权、监督权之外,应当充分利用平面和网络媒体,将预算草案予以公布,并接受公开质询和建议。同时,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进来,以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来扩大财政预算的民意基础。
其次,建立财务公开长效机制。除依法免于公开的事项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信息应当逐步实现全面公开,不但要求内容详细具体,形式通俗易懂,而且在公开表格数据的同时,须配有详细的图文注释和说明,以便公众理解。同时,建立信息回馈机制,在遇到公众询问和质疑的情况时,信息公开部门应指派专门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网路通气会等形式对公众的询问和质疑进行及时回应。
 
7.对拒不公开三公经费账本的部门,不能仅仅谴责了事,而当以问责机制倒逼三公经费公开,在这方面我们其实有法可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属于政府重点公开的信息。毫无疑问,三公经费不仅位列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而且属于应当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在该条例的“监督和保障”一章,对于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规定了罚则:“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这些无视国务院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没有公开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其相关责任人该不该被问责,又该受到何种处罚?无论如何,国务院的要求竟被当做耳旁风,看来不问责是不行的,不动真格是不行的,唯有严格的责任追究,才能换来三公经费的公开透明。
 
8.在经费使用方面,湖南承诺的做法是“全部公开”。这有助于保障纳税人对自己纳的税用在何处、用的是否合理的知情权,也彰显了接受公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形象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可能隐藏于“三公”经费之中的浪费与腐败,减少政府花钱的随意性,提高政府花钱绩效。毕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不该花的钱一点都不能花,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既靠政府的自觉,更需公众监督,而“三公”经费公开透明是公众监督的前提。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并全部公开的承诺要达到群众的期望值,除了让公众看得见、看得懂,更要让公众看得一清二楚,从而更好地接受百姓监督,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一旦做到这一步,在此基础上所形成于官民之间的那种互信,将汇聚成无可比拟的正能量,推动改革洪流一往直前、无可阻挡,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也就有了强大力量支撑。
 
9.在日后公开的“三公”消费预算、决算中,应该更加精细、明晰。一方面,支出要从功能分类支出向经济分类支出过渡,不仅要说明钱用来干了什么,还要交代如何花,花在哪个项目、花了多少钱。在这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做得不错,公共财政的钱是如何花的,每一笔都有据可查,细化到添置一把椅子花了多少钱;另一方面,不仅要公开本部的信息,还要囊括下属单位,每个下属单位人数、资源占用、办公用地等信息都要有所交代。个别部委因公车消费数字太高遭公众质疑,就推说是下属单位业务用车,其真相如何又因其下属单位信息不在公布之列而无从得知。监督至此,戛然而止。
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在细化的路上更上一层楼,譬如针对个别人数不多、“三公”经费也不高、不太受公众关注,但人均“三公”经费畸高的部门,有必要进行人均“三公”消费公示;对某些部门“三公”费用同比骤增而又不给公众一个合理解释的现象,进行“三公”数字的年度分析;还有,就有些部门“三公”经费存在不合理现象,对“三公”经费进行必要性论证等。总之,政府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是一件执政为民的好事,好事要办实,就要朝着便民、利民、惠民的方向努力,最终达成共治与善治。
 
10.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研发现,在一些政府预算中,“其他支出”数额巨大,在一些基层政府尤为明显,最高的能占本级支出的40%左右。某市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中,按功能分类,“其他支出”达146亿元,占总支出的11.6%,仅次于教育支出。
   一位业内专家认为,“其他支出”看不到具体支出用途,奖金补助、吃喝招待等超标费用都可罗列其中,自然让一些地方政府“爱不释手”。而现行的预算法规定,年度中财政资金在科目间“流转”不需人大审批,更是加剧了“乱花钱”的风险。
   F专家提出,应创新现有的监管制度,构建公众参与的长效化治理机制,让政府官员不敢浪费、不能浪费。他建议从公务消费、财务结算“两条线”做起,提升对“三公”消费行为和“三公”经费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比如公务招待,建议在各级政府的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公务招待费用结算中心,实行公务招待与费用结算完全分离。政府官员在饭店发生公务招待费用后,由饭店将费用清单先传输给公务招待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后再由公务招待费用结算中心将招待费用划拨给饭店。将公务招待置于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下,可以大幅度削减政府官员公款吃喝的频率,杜绝拿回扣等寻租行为。
 
11.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小金库”的清查治理工作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所收敛,清查出来的“小金库”金额也越来越少。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的资金使用不公开、不透明,造成私设“小金库”问题始终不能有效解决。
   从近年来预算公开的情况来看,包括中央部门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似乎并不大愿意将预算和财务公开,即使公开,也是“半抱琵琶半遮面”,有选择地进行公开。如去年74个中央部门的预算公开,就没有一家公开公众最为关心的“三公”支出,而今年已经公开的中央部门中,包括财政部、审计署在内都没有公开“三公”支出,只有科技部公开了“三公”支出的总额。而事实上,“三公”支出很大程度上也与“小金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将“三公”支出公开了,对解决“小金库”问题也大有裨益。
 
12.财政资金是谓公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三公”经费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步的迈出值得肯定,但社会公众对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表达,也为有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政府公开公众最关心的“三公”经费情况,兑现了政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承诺,彰显了政府推进信息公开的决心和信心。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决算的公开意义重大。中央作出公开“三公”经费的决定,就是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消除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使用“三公”经费的疑虑。让群众能够明明白白的看懂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内容,了解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也体现了现代公民表达其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内在需求和现实举动。
政府在财政报告中公布“三公”经费无疑是巨大进步,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沟通与互动的体现,有利于公众行使政府财权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但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满足其知情权,有效行使其监督权,就不仅仅是公布几组数据、写一些说明那么简单。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三公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简练、客观、准确。字数在2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11中,“三公”支出很大程度上也与“小金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理解三公经费与“小金库”的联系?层次明晰,结构完整,字数在300字以内。
 
 
3.所给材料6中,公开过程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知情权只是整个财政监督系统的一个环节,结合这句话,试分析三公公开的措施有哪些?字数在300字以内,对策全面、语言凝练。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三公公开的途径”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字左右,论证合理、见解独到。要求: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1.公务消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公务消费随意性大;消费模糊,通过变通的方式变为招待费或者其他公务名义进行报销;制度的执行不严,公车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手段;公费考察成为干部福利渐成趋势;“三公”经费的消费不公开、透明。
 
2.两者相互联系,小金库是三公公开的一个环节。“小金库”是单位腐败的温床,是经济建设的腐蚀剂,在全国上下严控“三公经费”的形势下,更应该注意治理“小金库”,防止出现“三公经费”的变相转移。
   单位私设“小金库”。通过将本应上缴财政的收入截留或者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等方式设立“小金库”,将资金用于“三公支出”,即逃避了监管,又保障了“三公”经费的来源。
 
3.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民主参与渠道。通过合理渠道平台(微博、网站等系统),定时将预算草案予以公布,并接受公开质询和建议。
  建立财务公开长效机制。细化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因公出国(境)审核审批,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
  加大公开力度,实施信息公开。公务接待情况、公费出国情况、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用情况通过单位固定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党务公开网等定期公开。
  严格责任追究,加大惩处力度。对责任人实施一票否决制,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制考核,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4.作文略。




推荐相关阅读: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城市病整治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论证技巧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www.shizheng100.com)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甘肃公务员考试 申论 模拟题 押题
 
相关阅读:
申论人民日报评论好句子申论写作背诵素材
命题研究策论文的命题原理|申论解题逆向思维
申论申论写作故事素材背诵精选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