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城镇化改革
2014/6/1 23:06:53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城镇化改革。内容提要:假如你是N市城镇化改革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户籍改革、社保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革缓慢,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N市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公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城镇化改革

 

1.中国的城镇化世界瞩目。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会为中国创造更多发展空间,而且会成为世界经济的驱动力。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的表述,说明决策层对其重要意义、基本原则认识清醒、把握得当,但如果不改变传统行政思维方式,执行层面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把城镇化唱成“空城计”。

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就会“空洞化”。农民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他们上楼与否、进城与否,取决于其经济条件、生活意愿。城镇化离不开行政力量推动,但基础性的作用在市场,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急功近利,一阵风地造城,一个劲地逼迫农民上楼,快则快矣,但终会因缺少产业支撑而把城镇化变成农民的梦魇。个别地方迫使农民扛着锄头上楼的做法,就是一种警示。

 

2.城镇布局的优化,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将带来房企区域布局和产品定位的变化。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高管对记者表示,一线开发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全国化布局,尤其是将加大在一二线城市的竞争。“三四线城市将会随着产业导入、人口导入以及基础设施投入吸引更多开发企业进驻。全国百强县尤其具有发展潜力。”在上述人士看来,已经进行全国化扩张的开发企业,很多会以现有进驻城市布点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未来房企的角色不仅是盖好房子,还要管客户过好日子。”传统以住宅、商业、写字楼等物理空间为主要产品的房地产开发,将逐步转向在此基础上针对人的服务和持续运营的现代服务业构建。

 

3.强调“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曾表示,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要讲究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意味着不能刻意追求城镇化率,地方政府的考核也不应刻意以城镇化率为标准。

再次,强调“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其实就是对“房地产化”的有力驳斥。目前,不少地区都存在人口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率的情况,空城、鬼城的出现被社会广为诟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一定要遏制土地无限扩张,土地的居民用地、公共用地、产业用地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4.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旧型城镇化实行城市偏向政策,甚至不惜牺牲农村、农民利益发展城市,导致发达的城市与凋敝的乡村并存。新型城镇化则要求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新型城镇化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旧型城镇化以摊大饼、高消耗、城市要素供给不可持续为特征。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数日的雾霾天气给这种城镇化敲响了警钟。为此,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聚式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5.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图景的绘定,引起广泛关注。就会议内容看,其涵盖面挺广:有战略目标也有实施路径,有顶层设计也有细化保障……从人、土地、钱、布局、自然再到“乡愁”,官方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安排,无疑颇显周详。而“人的城镇化”,则构成其基本框架的支点,也是贯穿会议精要的主线。

 

“人为核心”,亦即“人本化”的主张。它被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基调,不乏现实指向性: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虽有长足进步,但其质量并不高。不少地方热衷于圈地盖楼,“土地城镇化”阔步向前,可农民工群体的幸福指数,并没随之同步“生长”。

 

6.中国城镇化下一步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就是我们最常说的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即城市接纳农民的发展老路,却并不涉及对农村本地的带动与提升,城市与农村依旧处于“两相忘”的状态。另一条则是我们一直所忽略的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转型的路径,也就是通过农村自身各方面大发展,使得虽然农村还是那个农村、地还是那块地,但矗立其上的人和物已经赶上城市的品质。如果说前一条有点类似解决增量问题的话,那么后一条就是有点类似消化存量的意思。而且,后一条路径意义更加重大,不仅具备第一条城镇化路径所带来的所有红利好处,如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而且将极大限度规避如城市病、户籍难等多重问题。

 

7.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精髓,是城市软实力和潜在竞争力的核心。我区有着深厚绵延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是打造城市品质、提升文明程度取之不尽的矿藏。要把优秀文化遗产和现代文化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挖掘好发挥好山水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福寿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让桂风壮韵传扬八方。

突出生态特色,打造绿色品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城市深受“城市病”的困扰,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一大品牌优势,也是建设特色城镇最好的题材。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保护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等,抓好造林绿化,强化节能减排,着力打好“生态健康牌”,让城镇真正融入大自然,让稻田、蔗海、蕉林、果园、荷塘、湿地成为城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8.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过,“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对于一届新任的国务院总理来说,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搞不搞城镇化的问题,而是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找不到一股持久动力,中国经济一旦失速,一旦出现GDP掉到“6”或“5”甚至更低,整个国家的稳定前行就会遇到重大问题。

在不可能主要依靠外需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必然选择。而之前,扩大内需有诸如“车、房、教育、旅游”等各种潜力所在,每一个领域都管点儿用,又都不绝对管用。实事求是地看,目前,唯有“城镇化”可以作为一条主线,统领起扩大内需的各种努力。城镇化一旦在未来十年有整体发展,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底座,把“车、房、教育、旅游”等各种空间,再行扩大。

 

9.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挑战。中国人均土地、水、能源等资源都相对匮乏,城镇化的低密度化倾向比较严重,占用国土空间过多,耕地减少过多过快。二是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挑战。中国城镇化水平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东部一些地区人口资源矛盾加剧,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资源大跨度调运。三是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挑战。由于城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薄弱,大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处于“半市民化”状态,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四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挑战。随着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难以适应。

 

10.城镇化并不是盲目的建大广场、盖大楼、修大马路,也不是贪大求洋地建新城、建新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水到渠成。不能刻意追求城镇化率,地方政府的考核也不应刻意以城镇化率为标准。

新型城镇化不能破坏绿水青山。城市应该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等“城市病”频发。必须确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遏制住土地无限扩张,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和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

 

11.“以人为本”,就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着眼点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化同步”,就是要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优化布局”,就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就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文化传承”就是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12.“以人为本”,就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着眼点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化同步”,就是要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优化布局”,就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就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文化传承”就是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13.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和主导的新一轮城镇化,区别于以往的大城市发展思路,在具体落实上,仍需观念上的颠覆与变革。城市定位需要建立在“让人生活更美好”的基础上,以地方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为参考,确立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规模,而不是反过来以权力意志打造城市版图。此外,探索城镇发展与乡村发展的连带性和互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路径。以中小城市为主导的城镇化,不该是片面追求高楼大厦、一味摊大饼,而应该是以公共服务为先导,构建宜居的城市风貌和城乡发展格局。

城镇规划的延续性从哪里来?这里除了要打破以权力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更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较之于行政力量的偶然性,市场的力量要稳定得多。这方面,要求政府要从直接配置资源的参与者,转身为以政策体制改革为主的投融资环境创造者。从宏观角度来看城镇化发展,需要继续释放制度宏利。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城市管理体制和中央与地方事权制度的改革,等等。

 

14.很大程度上,正如专家所说,各地搞的城镇化是被GDP主义捆绑的城镇化,使城镇化成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悖的高能耗、高浪费、高污染的病态城镇化;是一味以西方城镇为参照系的城镇化,使城镇化成为中国文化缺位、特色不明的城镇化;是在错误城镇化理论误导下,使城镇化成为不计成本的盲目追求大城市扩张的非理性城镇化。一句话,目前的城镇化异化成了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种非理性的造城运动。这样的城镇化当然是人们所不需要的。因为它会产生太多的问题和后遗症。

要很好地推进城镇化,就需要理解中央所强调的新型城镇化之“新”在什么地方。按照我的理解,新型城镇化之“新”,至少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有个性特质,二是要有人本气息,三是能够城乡互补。城镇也是有生命的,有自己不同的基础、背景、环境和发展条件,由此孕育出来的城镇应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此外,推进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使生活于这个城镇的人们日子过得舒心,这就要求我们的城镇化不能见物不见人,为城镇而城镇。也就是说,城镇的一切应当围绕人来展开,使之具有人情味,形成良好的人本氛围,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不是相反。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城镇化的特点有哪些?全面、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4中,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聚式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如何理解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层次明晰,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假如你是N市城镇化改革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户籍改革、社保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革缓慢,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N市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公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城镇化改革的关键”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推荐相关阅读: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就业歧视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www.shizheng100.com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山东公务员考试 申论 模拟题 押题卷
 
相关阅读: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
申论申论范文写作素材故事积累
申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故事积累:周处
时政20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试题答案|时事模拟题
模拟题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