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四川选调生考试申论模拟题:教育公平
2014/6/1 22:50:09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四川选调生考试申论模拟题:教育公平。内容提要:假如你是M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教育不公等问题表现突出,尤其是城乡教育不公问题突出。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M市推进教育公平的公告。字数在45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014四川选调生考试申论模拟题:教育公平

 

1.中国的发展进入了高速时代。高速意味着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更快,也使得“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在教育资源上,同样如此。“择校费”如同毒瘤,接受相同教育的社会成本增加;“超级中学”大量出现,优质教育资源分布难言合理;而“寒门难处贵子”的说法,也得到了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日渐减少的佐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教育在市场和公益的纠结中,难以实现最优分配。

   教育的公平,不仅是受教育权的平等,也是教育机会的公平,更包括教育效果的均等。从个体角度看,动辄上万元的学费、择校费,让受教育的成本居高不下;就业招聘会上涌动的人潮,逃离“北上广”的无奈,却又折射出教育产出的有限。“赢者通吃”的社会中,教育不断增大的投入产出,也让不少寒门子弟选择了更为现实的人生路径。这些,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中,折射出教育不公的存在。

 

2.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的发展,必然为本地区的发展贡献所需要的人才,为经济的繁荣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系统的不断更新,教育必然也会推动创新性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进步带来独特的重要作用。所以一方教育自然也是考核一个地区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各地政府必然视之为重中之重,加大投入,但是毕竟无法顾及全面,所以,只能视各校升学率、高分率等硬性指标,建设所谓的重点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引进先进设施,聘请名师,改善教育质量,但是重点名校同样也是与高收费紧密挂钩的,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如此优越的教育资源。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区间的教育差异也是日益明显,教育公平确实是一件需要我们政府长期努力地工作。

 

3.教育行政化导致我国教育体系日益平庸和机构臃肿。教育行政化在政府与学校关系层面表现为政府行政过于干预学校事务,学校办学自主权难以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工程化思维”、“项目化管理”盛极一时,学校热衷于“跑关系”“拉课题”。教育行政化在学校内部表现为学校管理的官僚化和官本位,机构膨胀,学术力量微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与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建立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这也将有利于教育公平真正落到实处。

 

4.目前行政体系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良作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在强行关闭打工子弟学校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一个双重标准问题,是一些基层教育主管单位在城市子女上学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上,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态度。他们并没有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的权利当做自己的职责。如果有一视同仁的责任意识,那些基层教育主管单位又怎会忍心让“自己的孩子”露天上课?又怎会没有妥善解决的良策?

当然,这种责任意识不会凭空产生。在教育投入以基层财政投入为主的情况下,就形成了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本位的责任观。这也就决定了政府在教育投入上采取了不一样的标准,对基层教育的投入依据不是依据实际应受教育人数,而是根据户籍受教育人数。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投入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相信这个平均数绝对不会与城里的孩子相同,否则,各学校就争抢着吸收外来的学生了。所以,应该看到,只有实现了财政投入的平等,打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才会平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打工子弟受教育的问题,由此入手应是一个妥当的工作思路。

 

5.在一些高校办学者看来,“国家承认”反过来成为劣质教育的保护伞。获得政府许可而举办的学校,只要招生纳入高考计划体制之内,学生顺利毕业,获得的就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有的学校不关心办学质量,而关心能否获得“国家承认”,学校一旦获得“国家承认”,回报给学生的就是那张证书,怎可实行“宽进严出”或者“严进严出”,对不合格学生进行淘汰?

   在封闭的计划体制之中,“国家承认”是有效的,甚至还可以通过体制的力量,来维护“国家承认”的权威,比如对于“专升本”、研究生入学,没有“国家承认”的相关学历,就没有资格报考;一些用人单位对应“国家承认”制度,纷纷提出对用人的学历要求,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借口,实行明显的学历歧视。此乃“学历情结”的根源。

 

6.20世纪8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应运而生,高职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人才供需上的突出矛盾, 然而,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应的技能人才需求大增,我国技能型人才需求激增与储备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技能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现了“技工荒”。一边是高校毕业生找工难,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劳动力分配的不平衡再次凸显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偏差。

   新教改纲要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7.与求学成本相比,更加难以克服的是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面临的一系列学习、心理等问题。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往往容易被忽视,产生不平等心理。如果回到外来务工子弟学校上学,又面临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办学不规范、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办学条件差等问题,这无疑使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陷入“两难”的境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流入地政府的责任,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之中。其中,重要的是,要适当降低公办学校收费标准,研究探索具有“接纳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流动人口子女能公平享有高质量的国民基础教育。

 

8. 要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最根本的是要改革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即建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包括招生指标的合理配置,即改变过去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总额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合理分配招生指标。此外,还要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进行合理的配置,在我国由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直接影响了地区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的不平衡,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有所改变,即增加了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且正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但离问题的公正解决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因此,从目前来看至少应建立省一级以上的公共财政,实现教育财政划拨的整体均衡,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或者国民教育。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教育平等的有力杠杆。

 

9.教育行政化导致我国教育体系日益平庸和机构臃肿。教育行政化在政府与学校关系层面表现为政府行政过于干预学校事务,学校办学自主权难以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工程化思维”、“项目化管理”盛极一时,学校热衷于“跑关系”“拉课题”。教育行政化在学校内部表现为学校管理的官僚化和官本位,机构膨胀,学术力量微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与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建立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这也将有利于教育公平真正落到实处。

 

10.“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更像是对现实不公、教育不公的逃避。农村孩子上大学“无用”,“竞争不过城市孩子”,根源在于长期存在的“城乡经济结构失衡”、“城乡教育资源严重失衡”以及就业等竞争中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这些现状和问题不是“农村孩子不上大学”就能解决的。相反,越是“鼓励农村孩子不上大学”,越会固化升学就业的社会不公问题,对于长期存在的“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城乡经济失衡等问题,反而会因为农村孩子“逃离”大学被遮蔽。

“逃避问题”不仅于事无补,更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加剧上述问题的严重性。事实和实践证明,从“功利”的角度,“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有一定道理,但从农村孩子和新农村建设长远发展的角度,“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就是一种短视行为。农村学子上大学、获得更高的知识储备后再行就业创业,其实现人生价值和给社会创造的价值,将远远高于“早辍学”、“早就业”的人群,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含金量也更高。从有利国家长远发展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打破教育不公的角度,“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更是要不得。

 

1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推进城镇化重点是人口城镇化,阶层固化阻碍了农民变市民,将给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冲突和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城乡教育不均衡,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破除制度篱笆。首先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推进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城乡学校资源均衡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教育资源从“高地”流向“洼地”,缩小教育的地区差距;加大帮困力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12.教育公平最理想的状态不是划出特别校或特别班,而是城市学生和打工仔子女同堂读书。一个现实是,打工仔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正常教学、校外活动有时需要交纳部分费用,打工仔子女能承受吗?学生们之间能平等交流吗?差距会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存在,谁能保证打工仔子女不会产生心理落差,又有谁来负责他们的心理调适?行政命令好下,人们的观念扭转起来很难。

  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特别是高考,如果人口从高升学率地区向低升学率地区流动,还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逆向流动该怎么办?比如从高考录取成绩高的东部省份到西北西南一些省份去考试,挤占当地的升学名额,又会影响国家西部发展计划。

教育不平等是城乡不平等的一部分,是户籍壁垒的衍生物。包括教育制度在内的很多制度都是在城乡户籍壁垒的前提下勾画实施的,而且形成环环相扣的局面。不解除户籍壁垒,不整体梳理各种制度,教育不平等总会面临无解的难题。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全面、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4中,只有实现了财政投入的平等,打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才会平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打工子弟受教育的问题,由此入手应是一个妥当的工作思路。如何理解财政投入对于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层次明晰,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假如你是M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教育不公等问题表现突出,尤其是城乡教育不公问题突出。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M市推进教育公平的公告。字数在45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教育公平的关键之路”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推荐相关阅读:2014四川选调生考试申论模拟题土地生态安全

              2014四川选调生考试申论押题卷社会管理创新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www.shizheng100.com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四川选调生考试 申论 模拟题 押题卷
 
相关阅读: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
申论申论范文写作素材故事积累
申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故事积累:周处
时政20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试题答案|时事模拟题
模拟题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