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人口迁徙
2014/4/24 9:13:50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人口迁徙。内容提要:假如你是Y市人口迁徙管理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的人口迁徙呈现出东西分布不均的现象,同时很多人进了城却得不到应有的市民待遇。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Y市加快人口制度建设的公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人口迁徙

 

1.安土重迁,是农耕中国的一个重要观念。古代有一种流刑,就是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方服劳役的刑罚。“树挪死,人挪活”,只是战乱和灾荒年景逃生的遁词。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人口迁徙,都与战乱有关——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难,客家人的祖先因此从中原地区迁徙到闽粤两地。安史之乱使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北宋末年和清初清末的人口大迁徙,使中国的文化重心南移。

 

2.在明代以前,江西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北傅时期,江西人口曾居各路之首,经济开发在南方属于先进地区。及至明代,虽然江西人口较浙江稍逊一筹,居全国十三布政司的第二位。

   “湖广”在元代包括今湖南、广西、海南全省区以及广东、湖北、贵州的一部分。及至明代,则基本上辖有两湖。清代虽已分置为湖南、湖北,但“湖广”之名仍然约定俗成。

   明朝,天灾不断人祸频繁,水旱灾害和战争使人民深受其苦。当时曾有数以万计的农民死于战乱及灾荒,致使人口骤减,而幸存之贫弱者不得不离乡背井。谋求生计。人口大量的死亡和迁徙引起社会骚动,造成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的流动。据史料记载,农民的逃亡或迁徙历代均有,但“尤以明代为甚”。“江西填湖广”之说虽较少见诸正史,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旷日持久,至今不绝。

 

3.论是对于农民工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国家以及交通运输部门,春运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得不偿失、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于民工个人来说,与其说是幸事,不如说是难事,与其说是享受,不如说是受苦受罪;终年劳碌,回家过年也不能轻快。对于整个国家来讲,这样密集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决非正常的和稳定的表现,而是一种不稳定的事情,混乱的局面为犯罪活动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讲,其所造成的扭曲更是遗患无穷。从交通部门来看,运力的超载和放空并存,设备的磨损和事故的高发同行,其经济效益不见得好于平时,甚至有可能是负值。然而,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去年如此,今年照旧,年复一年,春运似乎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难道不值得认真思索一下吗?

  其实,春运并非交通运输业的常规,更不是一项不可改变的制度,而是在现行制度安排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就春运谈春运,春运问题不可能缓解,接家属前来过年,用高薪留住民工在当地过年,更是于事无补。要彻底解决春运问题,就要改变现行的制度安排,从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变为准许人口自由迁徙。这样会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良好的后果。

 

4.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改变失衡状态,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人口严重膨胀,出现了像“四面埋伏”这样的城市病,但中小城市又没有吸引力,我们现在通过城市群的建设,就可以实现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的协同和共赢。就是中心城市没有必要再走超级城市,像北京、上海的这种人口膨胀的道路,它可以带动和辐射周围城市的发展,把它的经济功能向外辐射和扩散,从而带动周围的中心城市、小城市的发展,能够改善城市之间的环境。这就会出现大量的外出打工农民工返回自己的家乡,实现就地城镇化。

   它能够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能够避免这种“钟摆型”、“候鸟式”的人口流动带来的巨大代价。你看我们春运四十几天几十亿人的流动所带来的交通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打造长江中游的城市群,最好的是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能够实现就地城镇化,能够把中小城市带动起来,实现城市不同等级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后造福于老百姓,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提高他的幸福感。

 

5.城镇空间的扩展和城镇人口规模保持一致性是和谐健康城镇化的基础。但是,刚才的数据也让我们看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城镇空间扩展速度远远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这种城镇空间扩展与人口数量增长失衡的城镇化与一个人的发展只注重身体外形而忽视气质内涵无异,是不完全的城镇化,其后果是城镇化的发展对人口的合理吸纳及分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6.为了控制人口流动,政府制定了户籍管理制度。应该说,这一方法完全有失公平,城市人口就具有了天生的优势,不用下地劳动就可以享受医保与优越的教育,还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农村就没有这麽幸运了,一辈子被拴在土地上,其实这与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农民只具有土地的使用权,不拥有所有权。农业税的取消,虽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农民与城市人口的差距依然在扩大,而且越演越烈。户籍制度只是从表面上束缚一部分农民,但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控制人口迁徙。无论是制定法律还是遣返回乡,那都无济于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知道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是难免的,引发农民迁往城市的原因是经济的差距,要想控制人口迁徙,根本上说就要发展农村经济,但要避免破坏农村环境,与城市相比,农村唯一值得炫耀的只有环境了。

   户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是违反宪法的,不过中国的社会现实特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或者多数同意,那就肯定能通过。限制人的自由可以,不过要确保赔偿和保障做到位。如果这种剥夺某一部分社会群体(主要指农民工、迁入城市的非城市户口者)的权益的行为合法化后而不能保证他们自身的正常生活以及他们应享有的其他生活权利,这种现实是很残酷的。人与人之间划分等级,一种世袭的身份对于权益受侵害的一方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或者,它将沦为本人被歧视的见证。两种人之间形成隐形的对立和排斥,时刻在扩大。

 

7.人的城镇化是指城镇人口在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可见,人的城镇化不仅是人口的城镇化,更是生产方式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价值观念的城镇化。一言以蔽之,城镇化的本质和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与城市融入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首先,人的城镇化要求城市融入。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下,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面临着制度排斥和社会排斥,他们与本地居民存在明显的社会分割,因此,在城市社会结构中产生了裂缝,形成了新的二元结构。实现流动人口的城镇化,就必须实现与城市体系的有效融合,让流动人口融入到城市社会中,这样才能有效弥合城市社会结构的裂缝,促进城市社会的整合。再者,流动人口不融入城市不是完全的和彻底的城镇化。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比重越来越高,流动人口成为市民化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如果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依然存在区隔,虽身处同一城市社会,但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那么,潜伏的社会风险和社会冲突可能日益累积。而人的城镇化才是完全的、彻底的城镇化,它强调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实现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一体化。

 

8.先有大城市资源短缺论,现在又有农民工进城20万亿成本论,都是畏惧甚至设置障碍阻碍人口自由流动的借口,试图为阻碍自由迁徙的政策张目。回顾1949年以来半个多世纪人口自由迁徙和城市化进程受到人为阻碍,中国短短半个世纪已经付出了350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的惨重代价——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多的人口只能在土里刨食,导致中国人每年搬动的土石方量是世界人均值的1.4倍,中国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破坏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3.5倍。简单说就是土地过度耕种导致荒漠化。这跟中国人口要不要限制无关,因为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其实是不断下降的,由我们以前说的四分之一,现在只剩五分之一。

   自由迁徙没有成本只有收益,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从不绝于耳的“城市资源短缺论”,到花样翻新的“农民工进城成本论”,让人不由得想起经济学家许小年先生的话,他说:“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一定是批评的,如果他不批评他就不要做知识分子。现在中国讲真话的人太少了,太多的知识分子都是犬儒主义,我认为犬儒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头号敌人,甚至比贪官还可怕。”

 

9.198410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有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公安部门应准予其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

  同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还规定“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20多年严苛的城乡隔绝体制终于有所松动。此后几年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转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沿海地区的开放,农民涌向沿海的大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打工潮呈波澜壮阔之势。

  1993年开始,我国进一步放宽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据农业部抽样调查估计,1997年农民工人数为4461万人,1998年为5481万人,19996683万人,2001年为8961万人,2002年为9400多万人,而目前已达1.4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

 

10. 尽管流浪乞讨在西方历史悠久,它原先并不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而受到法律管制。事实上,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乞讨是正当的。在漫长的中世纪,农奴在封建传统下没有人身自由和法律权利,但他可以期望主人为他提供基本福利。以封建庄园为主的经济秩序限制了社会的人口流动,因而流浪并不构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由于在济贫法产生以前不存在普遍的济贫措施,乞讨是不工作的穷人生存的唯一方式。贫困问题主要由地方教区或庄园主自行解决,政府不承担任何救济或管制的义务。

较大规模的贫民流浪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有关贫困救济与管制的法律则是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自然回应。英国是最先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因而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遇到了贫困和流浪人口问题。在历史上,英国济贫法并不是通过一次创制一蹴而就产生,而是经历了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新的济贫立法都是为了应付新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但是这些社会立法又存在着一定的共同背景:流浪人口是新兴资本主义的产物,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仍然是和自由流动格格不入的封建传统秩序,因而解决流浪问题的各类方案带有明显的封建特征,也就是对个人迁徙自由的人为限定。

 

11.在人口规模方面,中国今天的总和生育率为1.8,即使维持这一生育水平,中国每年仍将有800万到1000万的净增人口,这意味着每两年将产生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每6年产生一个英国的人口,毫无疑问,这将给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在人口结构方面,中国面临着出生性别比偏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赵白鸽还表示,中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她说,随着中国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走向城市,走向中国的发达地区。这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中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全国84%的青年文盲人口和大量出生缺陷人口集中在农村,农村人口素质亟需提高,人力资源亟待开发。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人口迁徙的特点有哪些?全面、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10中,在漫长的中世纪,农奴在封建传统下没有人身自由和法律权利,但他可以期望主人为他提供基本福利。如何理解西方的农奴制对我国收容救助制度的启迪是什么?层次明细,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假如你是Y市人口迁徙管理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的人口迁徙呈现出东西分布不均的现象,同时很多人进了城却得不到应有的市民待遇。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Y市加快人口制度建设的公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人口迁移的政策性保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推荐相关阅读: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民意听证会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资源价格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山东公务员考试 申论 押题卷 模拟题
 
相关阅读: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
申论申论范文写作素材故事积累
申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故事积累:周处
时政20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试题答案|时事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