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城镇化新农村
2013/11/24 0:09:19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内容提要:假如你是M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存在不少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发生。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M市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下新农村建设的公告。字数在400字以内,语言流畅,格式正确,条理清楚。

2014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

1.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今日中国的城镇化,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想进来,因为就业、保险、医疗、教育等资源,城市远比农村丰沛;想出去,则是因为污染、噪音、拥堵、压力,城里来得比农村更大。
  我们究竟该到哪里寻找宜居之所?是更加现代化的城市,还是相对宁静平和的乡村?就现状而言,也许二者都不是理想的答案。这也正是中国城镇化围城困境”产生的缘由。
事实上,我们更多地提倡城镇化”而非城市化”,正包含了对现有城乡发展模式的反思。中国的城镇化,既不应是乡村的边缘化,也不应是在缺少科学战略规划的情况下,众人蜂拥进城,去争取人满为患的平等”。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让城乡居民各得其所、共享幸福,是这一期时事观察”的逻辑起点。 

2.人成了城里人,日子却没过得跟城里人一样,这是许多“农转非”者的尴尬处境。近期R报读者来信版刊登的来信及记者调查,都从不同侧面反映、披露了这一问题。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有相当多的人是“被城镇化”了,换句话说就是许多地方的城镇化是在不具备基本条件下人为提速的,农民的意愿、基本权利及长远利益往往被忽视。现实问题表明,城镇化发展不能超越客观条件、经济基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一国情是不能忘记的。
城镇化是建立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的,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虽已过半,但仍有近一半人口亦即六七亿人依然生活工作在农村;即使再过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70%以上,也还有好几亿人在农村生活。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复兴,不应仅是城市的现代化、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两个轮子一起转。缺少了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国只会是个跛脚的巨人。新农村建设若得不到扎实推进,城镇化发展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就容易跑偏。如今,在不少地方,城市的兴旺与农村的凋落形成巨大反差,城镇化的提速不仅没有辐射、带动乡村的发展,反而拉大了城乡差距。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现象。

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机械化的前提,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土地的规模化不只是一个生产力提高的问题,而且必然带来农村生产关系即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农村人口要向中心镇集中,在中心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基于上述理由,城镇化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市,也不是把农业变成工业,而是通过减少农民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的产业利润率;通过改变农村的生产组织方式,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使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实现良性互动。城镇化就是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各种发展要素在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之间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种关系是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两方面的综合效率的最大化。这个认识,关系到推进城镇化的实践如何操作的问题。”

4.“文化程度稍高的人从农村流向城市,不是新问题,也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K说,这种现象在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地区也出现过。
  “长远看,要解决农业问题,必须减少农民数量。”他认为,大量农民到城市务工的一个好处是,农村分散的土地有机会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经营。否则,即使有文化、懂技术的人留在农村,只种几分地到几亩地,也难发挥高技术的优势。
有一定知识水平、年富力强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留下的人中,文盲半文盲的比较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当前中国农村的落后,根本上还是人的落后。”B教授撰文指出。“‘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民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5.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说明,凡是小城镇形成规模的,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较强的产业支撑,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像这类城镇总体上还是少数。不少城镇建设属于地方政府推动型,定位于城镇现代化,规模扩张过快,建设超越发展阶段,但缺乏经济的支撑能力。
   我们要继续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多层次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并为陆续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逐步转变为市民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比美国多10亿,是日本的10倍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不可能像美国、日本等国那样实现人口基本城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将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应该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并行不悖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提出如此明确而具体的发展要求,其要义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提出加快中国城市化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但少数地方政府实际上仍在坚持走大城市化的道路,一味地大征地、大拆建,在城市建设上不计效益地“摊大饼”,城市化成了区域大中城市的“扩大化”;二是与之相反,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兴起的加快小城镇发展潮逐渐变得冷落下来,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严重滞后,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出现农村与城市的“断层”;三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而转变城市化发展方式也在“刻不容缓”之列,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只有这样,产业发展方式、社会事业发展方式、城乡消费方式、基本公共服务方式和城乡统筹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实质性的转变。显然,只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才能使广大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化和工业化。

7.不少地方搞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合并村庄,让农民“上楼”集中居住的现象。对此,李成贵表示,拆村并点建立新型农村社区要本着几条原则: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选择;二是要搞好规划,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三是拆迁并居后腾出来的土地所得的绝大部分收入也要归农民。
   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严格守住耕地红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要严厉打击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之名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8.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这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之举。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多,即使将来高度城镇化了,也仍然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把农村建设好,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几亿人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把这几亿人的问题解决好,事关城镇化成败,事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进城农民工很少通过落户方式彻底转为市民。如果大批长期进城农民工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并未完全城市化,这种含水分的城镇化既难以有效拉动内需增长,也很难促进社会结构成功转型,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因此,要统筹考虑人口聚集、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我国进城农民工有1.5亿人,其中2/3是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相当部分不会回到农村。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9.城镇化是建立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的,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虽已过半,但仍有近一半人口亦即六七亿人依然生活工作在农村;即使再过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70%以上,也还有好几亿人在农村生活。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复兴,不应仅是城市的现代化、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两个轮子一起转。缺少了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国只会是个跛脚的巨人。新农村建设若得不到扎实推进,城镇化发展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就容易跑偏。如今,在不少地方,城市的兴旺与农村的凋落形成巨大反差,城镇化的提速不仅没有辐射、带动乡村的发展,反而拉大了城乡差距。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现象。
“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并非一定要在城里过日子。事实证明,勉强进城的农民也过不上城里人的好日子。因地制宜,均衡发展,才是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今天读者来信版刊登的湖北兴山县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撰写的调研文章,“解剖一个麻雀”,展现了一个现实:进城、做城里人并不是当今所有中国农民的梦想。建设现代化的、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而且对拉动内需也作用巨大。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条件改善起来,释放出的消费需求、显现出的消费能力也将不可限量。

10.有人认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确实在走一条贵族化的道路,低端劳动力被压缩以后,高端人才就能获得发展空间吗?也不一定,数百万一套的房地产市场的准入门槛,使得年轻都市白领和众多蚁族望而却步,纷纷逃离“北上广”,而大城市特别是国际性大都市,往往是经济和创造力的核心,在这里创造财富的主力,就是这些高端的年轻人。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往往出身于普通阶层,白手起家,没有背景,没有资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崛起,他们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阶层,是新财富的创造者。城市越是给这种人提供机会,就越有生机。反之,以“富二代”、“官二代”为代表的则是继承性的旧财富,是在享受前人的果实,缺乏创业动力,但这些人在城市中相当强势,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刚刚起步的“新财富”创造者排挤出局。这种以既得利益为代表的“旧财富”占据了大都市,大都市就将失去创造力,从生产都市沦为寄生都市。肯做事的人没有机会,有权势、有财产的人游手好闲,这种逆激励机制对城市发展后患无穷。

11.欧洲从上个世纪初开始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区域一体化。英国是通过建设新镇的方式进行的;德国二战后的空间重建计划非常成功,荷兰从60年代开始系统地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韩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两个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方面自上而下地实施工业促进计划、发展卫星城;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地推进农村城市化过程。尽管人们对于这样的探索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分析与判断,逐步探索适合各自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正确选择。

12.故土难离,是老百姓传统的恋乡情结。为了让老百姓高兴称心地移民搬迁,S镇大胆探索土地置换宅基地换房的搬迁模式,针对各村不同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搬迁政策。为此,润城镇政府聘请相关中介评估机构对搬迁户的旧房进行评估,按相应的结构类型参照有关文件,确定了合适的造价。据统计,搬迁户安置用房的实际平均价为1327元/平方米,而洎水新村成本造价平均为1498元/平方米。通过新旧房折抵,做到了搬迁户中有80%的不出钱,10%的少出钱,另外10%的还要得钱。由于事先考虑周到,搬迁措施得当,搬迁用户相当满意。
   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涵盖城镇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过程。中心村处于“镇”与“村”之间,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根据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经济流向,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润城镇确定了“稳步发展中心村、重点建设小城镇”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13.新型农村社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照顾了传统村庄固有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但其发展又突破了传统村庄的上述边界,是多个村庄社会共同体的组合,因而不再像传统村庄社区那样封闭,而是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系统。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受业缘关系和公共服务关系的影响,社区成员之间的利益和由此产生的联系更紧密,社区成员利益趋同性更高,社区成员在利益诉求上容易形成一致。

14.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是改善农业、农村、农民状况的巨大的杠杆。这几年城镇化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在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设施的建设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镇化过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它的本质是农民变市民。对此,中央的要求很明确,一是要加快中小城市和中心镇的发展,二是要把具备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也就是说,推进城镇化,不是单纯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设施的建设,而是要真正把农民转移到城镇中来。因此,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直坚持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并行不悖”的方针。因此,在城镇化发展中我们注重处理好各类城市的功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合理地找准城市的主体功能,逐步疏散其他部分功能,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材料2中缺少了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国只会是个跛脚的巨人?


3.假如你是M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存在不少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发生。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M市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下新农村建设的公告。字数在400字以内,语言流畅,格式正确,条理清楚。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围城的尴尬”为题写一篇文章,角度自定,立意自选。认识深刻、论证合理、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字以内。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江苏 公务员考试 申论 模拟卷
 
相关阅读:
命题研究策论文的命题原理|申论解题逆向思维
申论申论写作故事素材背诵精选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时政2025江苏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资料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