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科技经费管理
2013/11/23 0:04:07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科技经费管理。内容提要:假如你是C省科委一名主管科研经费申请的工作人员,当前很多大学为了申请到科研经费不惜一切手段,科研经费到手后浪费、贪污等一系列问题突出,请结合所给材料写一则关于C省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申请的公告。字数在450字以内,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格式正确。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科技经费管理

1. 科研能力是评判国力的重要指标,在创造力成为生产力主导的时代,科研能力更成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科研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科研经费支出数额越来越多,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国家对于科研的重视固然令人高兴,但是,如果本该专款专用的科研经费“50%以上用于非科研开支”时,来自国家财政、源自国民税收的科研经费是否得到了善用,显然需要质问。
高科技的研发当然离不开高投入,但高科技研发究竟该如何投入、如何使用?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可循。现在一般的情况都是由科研单位申请,相关部门审批。科研单位是内行,审批者是外行,有的虽然还能借力其他科研单位专家作评估,但二者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等,有时候便难以避免科研经费在申报时夸大、谎报、滥报,在批准时胡批、乱批的情况发生。


2.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复杂化,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转移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研究项目预决算不真实等问题时见报端,少数高校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不少学科带头人一转身变成“捞金高手”。
   本该专门用于科研项目开发和建设的科研经费在现实中成了腐败的温床,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是否透明、公平、公正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国内的科研项目大多实行课题组负责制,课题负责人有权支配项目经费,有些课题负责人审批使用经费的随意性较大,客观上纵容了科研腐败问题的发生。另外,各经费来源单位对自己主管的科研项目各自为政,制定“土办法”,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制定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的冲突,不仅提供了“啃”科研经费的腾挪空间,还导致管理成本过高,投入产出效率低。



3.中央级科研经费中竞争性经费的比例一度达到接近80%的比例。由于保障性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科学家都被迫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种项目竞争,科研工作本身时间和精力逐步被压缩。应适度提高保障性经费,降低竞争性经费,保证科研人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建立适合基础研究特点的长期稳定资助模式,如采用年薪制,为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研究提供基本保障。
   既有投入大产出少的情况,也有投入少产出大的现象。如果一个学者获得经费资助的级别不高,经费数量不多,甚至没有经费资助,但也能产生同样的甚至更大的效益,应该说这样的学者创造性更强,贡献更大,更应得到肯定。实际上不然,获得项目本身就是莫大功劳,得到相关部门承认,有成果没有课题资助的反而得不到承认,这会导致重申报、轻结题的不良现象。实行“以奖励代申请”制或“成果购买”制更有合理性。



4. 我国科研经费的分配主要通过稳定的机构式资助和竞争的项目资助两个渠道进行。到目前为止,这两种资助渠道均缺少宏观的绩效问责机制,对主要的科研机构、科技计划和竞争性项目管理机构尚未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绩效评价。科研单位获得的稳定的机构式拨款,主要基于人员规模、历史经费水平等,缺少与绩效的联系。加之各单位定位不清,发展目标和任务不明确,稳定性经费的分配基本上是一种“摊大饼”的方式,实际上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没有有效的机制保证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对于竞争性的项目资助,由各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分配,主要侧重对各个具体项目申请的评估,对整个科技计划的目标完成情况、资助和管理绩效以及竞争性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的管理绩效,均是放任不管,没有相应的问责机制。


5.从科研经费的使用上看,贪污、挪用甚至购房、包二奶类的腐败还只是“显性”的腐败。而实际上,一些“隐性”的腐败,例如从项目开支中报销公款吃喝的费用、与科研无关的交通住宿费用、手机等通讯费用、加油费以及添置个人用电子产品等费用,才是更加“正常”和经常性地蚕食着科技研发经费的腐败。去年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抽查到的科技研发项目中,约有1/4的课题存在着违规列支餐饮招待费、手机通讯费以及汽车燃油费等现象,其所涉及到的金额约占被查项目的财政资金支出的1.9%。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在科技研发领域,科研项目资金已经成了相关人员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一个途径。在相当多的科研项目中,从项目研发资金中取得的收入,甚至成了参与项目的研究人员或非研究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正因为如此,一些项目参与者为了增加个人收入,便采取用假票据套取项目资金、用假合同转移项目资金等办法来中饱私囊。有鉴于此,在科技研发资金的使用上,应该设立更加严格和合理的制度,把科研经费和个人收入脱钩。



6.美国科研经费,则有着相对严格的监管,其中人员费用约占33%,并不存在五花八门的补贴。此外,国外科研经费中,对人员工资与福利则要求在预算中明示并接受严格期中检查与事后审计,同时还实行岗位薪酬制度对个人收入水平进行总量控制,以杜绝科研人员收入过高,甚至以科研经费自肥的现象。相形之下,国内的科研经费则往往把人员费用当成了啥都可以往里装的“筐”,大到房与车,小到孩子的铅笔,均能从科研经费中报账的怪象,不过是科研经费“肥水化”的必然结果罢了。



7.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这种假公肥私、造假弄假等“道德风险”,正源于这种学术竞争与评价机制的泛行政化。一般来说,囿于专业的限制,行政领导作为委托人,他并不清楚科研人员水平高低。于是,一种硬性指标应运而生,比如说论文数量,发表刊物的级别。这样一来,研究人员除了异化成了大小包工头之外,他们还被异化成了“作家”。如果说拿项目是一种投入,那么,发论文就是产出了。科研人员除了把项目弄到手,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想办法把论文打扮得漂漂亮亮,发到什么SCI、EI、核心等刊物上去。
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正给了一些掌权者(包括一些项目评审专家)“政治创租”和“抽租”的机会。于是,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被转移到了通过不正当手段争取更多科研经费的努力上。比如说,在现实中,许多学科带头人早已经不再参与具体科研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跑经费”,就像包工头跑项目一般。这种分配性努力异化了科研经费的配置,如同“劣币驱逐良币”一般,低水平的科研人员很可能就会在这种扭曲的竞争机制中胜出,并进一步加剧“逆向淘汰”。



8.在科研领域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立法的缺失,直接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混乱。而科研项目管理又呈现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各经费来源单位对自己主管的科研项目都制定办法,各高等院校、科研所也制定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不统一造成不同科研单位管理规定不协调和冲突,造成了客观上纵容了科研腐败问题的发生。
   科研经费的乱象,都是由于利益在作祟。只要科研经费财权和审批权分离,掌握财权的部门退出项目审批,再建立科研投入基金制度,引入公正、公平、公开的专家评审制度,这些乱象也就会结束。



9.实际情况绝不是每个科研人员在申请到了国家资助之后,就成为项目的“义工”,而是科研群体内部形成了一套“潜规则”,利用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最终实现“中饱私囊”的目的。然而,如果从更人性化和符合公正逻辑的角度看,很多时候科研人员的“中饱私囊”是应该的,只是因为规定本身缺乏物质激励,而导致了科研人员的“违规”。
   科研经费未必全部用于科研项目,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大惊小怪的判断。相反,应该明确规定可以划拨科研经费中的一部分作为科研人员的福利津贴,这是符合人性逻辑的。与其以一种严苛到不现实,要求每个人都是“活雷锋”的制度来应对科研经费贪腐问题,还不如定下一种更符合人性和科学逻辑的规则,让科研人员合法合理地从经费中提出一部分酬劳。



10.毫无疑问,只要科技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过度的行政化,必定会带来权力寻租,因而腐败严重。和其他领域一样,科研经费的配置也有不少潜规则:科技经费补贴多少、按多少比例返还,已是公开的秘密;违规干预专家评审、项目立项、经费安排等等,更是行政部门的常态。最近,某省科技厅长和省会城市科技局长双双落马,是这种过度行政化管理导致系统腐败的结果。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要碰上机会,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是合适的,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科技腐败是权力腐败的衍生品。现在,在大学和科研单位,最牛的人是能拿到科研项目的,也就是说能搞到钱的人。搞不到项目和钱,科研水平再高也是白搭;能搞到项目和钱,什么都不做甚至没有科研人员都没有关系,可以承包下去。学术腐败和权力腐败结合十分可怕,申报项目时轰轰烈烈,结题时草草收场。一套结题验收的形式走下来,科研单位得到了实惠。行政部门及其官员可以把言过其实甚至子虚乌有的“科研成果”当成政绩。项目承包人和首席科学家有了职务和职称晋升条件。科研投入的不合理,使科研人员忙于拉关系、跑项目,重申报、轻研究,一些科研人员甚至把课题当成“圈钱”的手段。这几年,学术腐败累累曝光,科研人员反映强烈,但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说是“零容忍”,实则很容忍,处理普遍过轻,有法不治众的趋势,震惊全国的“汉芯”事件也只是撤了当事人的职务。如果不能有效整治腐败现象,难于建立起诚信制度,必将败坏科研传统和作风,自废“长城”。



1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问责机制,加强经费管理监督;教育部等部委也一再出台规定,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作为釜底抽薪之计,对于滥用挤占科研经费的行为还应当从反贪反腐的高度进行管理与监督。近日较为受关注的两个涉及科研经费的案件是段振豪案与陈英旭案。曾入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的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前主任段振豪案近日宣判,北京高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被指控授意其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00多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但是,段振豪案发是由于其妻子因不满其包养二奶而发帖曝光,陈英旭事发是例行审计到浙江大学时,陈英旭自觉经费使用存在问题,将违规的款项退回。两个案子都具有相当的偶然性,恐怕不能称之为监管制度的成功。



12.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到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总量19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加之每年递增的巨额科研支出——要保证其健康发展、有序运转,确实需要一套过硬的管理制度。遗憾的是,眼下还很难界定“什么是纵向课题,什么是横向课题,如何提成与报销”等诸多关键细节。换言之,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不是“牛栏关猫”的疏松无度、而是根本就没有一道“栅栏”。
   相较而言,国外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更为严苛。譬如美国实行课题制管理,经费管理以项目合同为依据,无论是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抑或项目执行阶段的执行成本,都有法律文本的“合同”可依,此外还在国家立法、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和成熟的监督机制;德国则较为科技化、工具化,有一整套完备的核算软件,包括人员成本、消耗成本、运行成本、仪器设备成本、用房成本等,环环相扣,确保每分钱用到实处。



13.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仅靠高校师生的个人道德自律显然是不够的。要摆脱“跑部钱进”、“项目圈钱”的怪圈,一要在申报审批的环节中进一步弱化行政色彩,从根本上切断权力寻租的利益链条;二要在分配使用环节加强公开,强化监管。要确保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确保科研经费真正促生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从更长远的角度讲,如何保障高校教师的基本经济收入,让教授能够真正地回归到学术研究本身,而不必陷入绞尽脑汁搞项目圈钱的尴尬境地,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14.中国科协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当然,这一数字会让许多科研工作者感到“有苦难言”。因为,在所谓“流失在项目之外”的60%中,估计至少有1/4作为科研人头费,用于研究生的工资补助发放,还有一部分用于项目的专家评审费及验收费用等。但是,即使按照比较“宽容”的尺度,我国科研经费恐怕至少有三成以上的支出有些“不明不白”。我国去年整个社会的科研经费投入已达万亿元,就算以三成计算也已是一笔庞大的资金,这些经费的支出必须说清楚。
   要保证如此巨大的科研经费,远离贪污腐败的魔爪,必须增加使用透明度。要解决科研腐败问题,最重要的也是增加透明度。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应该逐步纳入公共监督之下。同时,目前科研经费发放之所以成为腐败高发区,与拨款的行政机构和实际监管经费运行的院校之间利益不一致有关。因此,我国亟待建立统一的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与制度配合的相对独立的财会监管机构,否则目前科研经费管理的真空地带难以弥补。





1.结合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科研经费使用的特点有哪些?





2.材料4和材料5反映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科研经费申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请分析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11中“作为釜底抽薪之计,对于滥用挤占科研经费的行为还应当从反贪反腐的高度进行管理与监督”。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与监督?





4.假如你是C省科委一名主管科研经费申请的工作人员,当前很多大学为了申请到科研经费不惜一切手段,科研经费到手后浪费、贪污等一系列问题突出,请结合所给材料写一则关于C省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申请的公告。字数在450字以内,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格式正确。





5.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所给材料反映的主题写一篇1200字以内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认识深刻、论证合理。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国家公务员 申论 押题卷
 
相关阅读:
命题研究策论文的命题原理|申论解题逆向思维
申论申论写作故事素材背诵精选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
申论申论范文写作素材故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