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市政改革
2013/11/19 0:04:41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市政改革。内容提要:假如你是M市市政改革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市政改革步履维艰,一方面,市政价格改革涉及民生领域,民众对此感受明显,另一方面,市政改革对于政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M市推进市政改革的公告。字数在450字以内,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市政改革

1.“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存在‘重投资、轻服务,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轰轰烈烈的大拆大建,背后是机制不顺、质量低劣、不堪一击。”
   市政公用企业生产的是准公共产品,中央和地方政府服务于市政公用企业,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以公共财政进行投入。但是, “由于事权和财权不对应,地方政府在负担市政公用事业投资时,没有对应的财力支持。对于投资大、GDP小、盈利水平极低的公用事业,地方政府利用了市场化的改革政策,普遍采取一卖了之的办法,企图甩包袱。当前,中央提出了‘民生财政’的要求,需要从上而下贯彻。”

2.“市政改革”是一场改变中国城市性质的变革运动,中国城市由此正式开始了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全面转型。
   市政改革”建立了新的市制,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从而使中国城市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元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政治版图上。中国“向来重乡治而忽市政”以及城乡合治的传统开始改变,传统城市的功能单一性、政治地位的从属性和与乡村的同一性状态开始改变。
    “市政改革”的最本质的动因和最终目标,是通过建立现代城市体系来实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我国改良城市之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改换农业社会的城市,使其适合于新式工商业方面的需要。换言之,就是要改良手工业社会的城市,使其适合于机器工业社会的需要。改农业经济的城市,适应工商业经济社会的需要。”

3.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不能简单地被等同于是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因为,事实上,市民无论用水、用电还是用气等,都是必须付费的,而且这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价格无不一路看涨,随市走高。可见,它们更具有商品的特征而不是完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正因如此,它背后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当它们被政府职能部门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名义垄断之后,排斥竞争,垄断市场,价格想涨就涨,这一利润更称得上是滚滚暴利。在公用事业亏损、财政负担沉重和惊人的资源浪费等各种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滚滚暴利化公为私、流进部门利益的腰包。因此,要求市政公用事业由政府充当投资主体,表面看来是在强化政府责任,但实际上却是在继续排斥其他资本进入、抵制市场竞争机制、维护垄断。这,恐怕才是有关部门官员反对深化改革的真实原因。公共产品,多少部门垄断私利以汝之名而行!

4. 市政公用事业所具有的公共性和自然垄断性是它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特别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到底哪些由政府来调节,哪些由市场来调节,要找到政府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二是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是政府首先要保证的,做到既不损害公共利益又要保护企业利益。过去公用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如果没有活力,整个机体都没有活力,因此改革必须兼顾公共和企业的利益。
  建设部在2002年提出了开放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紧接着着手研究在开放市场之后,如何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允许地方政府出让或转让原有市政公用设施和经营权,但是必须按照规定来操作,不能简单化处理,既要保证公众利益不受损坏,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还要保证原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因此,市场的开放和监管是缺一不可的,绝不能只强调市场开放,忽视市场监管,否则就会把市场化引向偏路,就会给市政公用行业的发展带来隐患。经过反复探索,特许经营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既适合国情,也适合市政公用行业特性的经营管理模式。于是建设部在2004年出台了《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05年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
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开放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正在形成;引入竞争机制,初步打破了地区和行业的垄断;建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逐步探索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模式;政府从单纯的行政管理正在向市场监管过渡,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5.在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存在着偏颇,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围绕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用于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忽视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整体效应的实现。一些地方只注意国有资产的出让、转让和资产变现,按照一般性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盘活和溢价出让市政公用事业国有资产,期望以此引来解决由于财政资金短缺造成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足问题。一些地方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出现“一刀切”现象,不分具体情况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设定改革的最后期限,规定在某一时间之前必须完成改革。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各地在推进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公用事业”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混同于一般的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各地推进改革过程中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市政公用改革的系统性、多目标性、往往只追求改革的单一目标,从而导致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的认识偏差。

6. 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从法律和政策的层面上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已经完全开放了,但是,长期形成的传统运营体制对非国有资本存在着一种天然的排斥,以至于在非国有资本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资机会之间存在着所谓的“玻璃门”现象,即看得见、摸不着。这样一种固化的运营体制是中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严重障碍。
    中国的市政公用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利益主体发生了相应的分化,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各行业,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已形成并渐趋稳定。能否在改革过程中兼顾好各方利益,又切实保证公共安全,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改革的成败。

7.推动城市市政公用企业产业制度改革。采取整体改制、引资改制、切块改制、国有股出让等多种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和职工个人资本,减持国有股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大中型市政公用企业的资本结构。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方向,组建适量大中型市政公用企业。中小型的供水、供气、供热等企业可以采取租赁、委托经营、股份合作或出让经营权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事制度,建立由董事会面向市场选择经营者的机制。
   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供水、供气、公交、供热等企业因政府定价行为和承担法律、法规及政府规定的指令性义务形成的政策性亏损,以及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行业因收费政策不到位引起的运转经费短缺,由当地政府予以补偿。市政、绿化、环卫等公共设施养护维护的费用,按照实际成本,定额核算,列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以经济合同方式拨付。

8.改革对这些部门的自身发展有好处。在没有竞争的地方,企业决策层就缺乏忧患意识,企业发展、盈利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就不足。更重要的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搅和在一起,财政和人事关系千丝万缕,环环相套,使这些头头们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比如乱进人、人浮于事、工程腐败等问题,有时是上级领导插手造成的,有时是能够左右自己仕途的下属造成的,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如果企业亏损,他们只有用涨价这种伤害企业形象的办法来缓解,很少有其他选择。
   在现有状况下,即使他们的平均收入高于其他行业,但也要因此付出代价:要有肚量容忍行业内部在升迁和分配机制上的不公。在这里,不能保证职工们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而能不能升迁,在分房、评职称、涨工资、发奖金、购买设备或物料、工程招投标、公款吃喝、使用交通工具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区别。本行业职工的子女虽然也有可能被“世袭”,但对于一般职工而言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企业进入市场后,这种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尤其是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职工。

9.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武汉市武昌火车站出站口50余米处,一座屡屡成为当地新闻热点的“天价”公厕。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去年8月的一次竞标中,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价,环卫工人余文学以46.95万元价夺得一年经营权,但因非典期间火车站人员流量锐减,即使靠涨价也无力维持经营,城管部门不得不将其收回。然而在今年8月27日的竞标中,这座公厕又以62.15万元的高价将经营权拍出,但刚经营不到1个半月,该公厕就因超标收费于10月8日被再次收回经营权。
  这一涉及公众利益的设施,竞标过程中一味强调“价高者得”,结果由非理性投资者拍出的“天价”超过了公众的承受能力,由此造成公共设施服务商业化的隐患。
所以可以看到更多的政府在市政公司市场化的过程中,对价格等敏感因素也在进行控制。在去年和今年成都市的两次公交线路特许权出让过程中,都采取了“满5去1”的规则,即在10家参拍企业报出的价格中,排名第3的企业中标,在15家参拍企业报出的价格中,排名第4的企业中标,以此类推。“这样有效地遏止了为了‘天价竞标’,令企业同时可以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罗华贵说。

10.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对市政公用事业领域进行了如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制度等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看改革幅度较小,以至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首先,必须打破行政性垄断,以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其次,必须确立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再次,要把传统国有企业改造成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最后,要转换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中国市场化改革采取的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当前中国市场化改革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在竞争性领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为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得到完善;而在非竞争性领域,尤其是基础部门的市场化进展还比较慢,仍然沿袭过去那种国家垄断经营的模式。因而,下一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升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使改革进一步向深度推进,向中国经济的“深水区”迈进。这其中,就包括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

11.城市当中的燃气、公交、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过去在计划体制都是政府背的。市政公用事业支出也就占了当地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当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了政府的包袱。现在政府对市政公用行业实施特许经营,把一些项目交给投资人建设和运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但不管怎么改,市政公用事业仍然是政府的责任,是政府不能推卸的重要职责。
   对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授予投资人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但最终他是要把资产和公共资源交给政府的。如果实施特许经营,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都改姓“私”了,那一定是败笔。国有资产可以退出一部分,但公共资源一定是姓“公”的,这一点必须明确。

12.市政公用事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直接的、行政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政公用事业监管方式创新应更多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监管方式,采取监管与竞争相兼容的政策措施,在监管中模拟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市政公用行业经营企业努力提高效率。在实践中,很多地方采用的特许经营投标制、最高限价制、地区间比较竞争等方法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从监管的模式来看,也应该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当然,监管机构的设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相对独立。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并得到法律授权,独立监管。二是职责专一。监管职责明确而专一,不再承担与监管无关的行政管理。三是综合管理。拥有市场进入、价格、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监管权利,实行综合监管。四是专家为主。独立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和监管人员应是被监管行业的专家,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各地应充分发挥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尽快建立起统一的市政公用事业监管体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市场,统一法规,统一监管。

13. 在计划体制下,城市中的公共交通、燃气、供水、绿化、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维持日常运营都是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其支出也占了当地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当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成了政府的“包袱”。
“现在讲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的项目和外方合资了,有些公用事业企业改制了。但不管理怎么改,政府该补贴的还得补贴,绝对不是改革了,地方政府就可以不拿钱了,更不可以一改了之、一卖了之。”徐宗威说,地方政府不再拿钱,承租企业也不会拿钱,肯定是向老百姓要,而市政公用事业的很多项目很难向作为个体存在的居民要钱。所以不管怎么改,市政公用事业仍然是政府不能推卸的重要职责。

14.推动城市市政公用企业产业制度改革。采取整体改制、引资改制、切块改制、国有股出让等多种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和职工个人资本,减持国有股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大中型市政公用企业的资本结构。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方向,组建适量大中型市政公用企业。中小型的供水、供气、供热等企业可以采取租赁、委托经营、股份合作或出让经营权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事制度,建立由董事会面向市场选择经营者的机制。
  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供水、供气、公交、供热等企业因政府定价行为和承担法律、法规及政府规定的指令性义务形成的政策性亏损,以及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行业因收费政策不到位引起的运转经费短缺,由当地政府予以补偿。市政、绿化、环卫等公共设施养护维护的费用,按照实际成本,定额核算,列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以经济合同方式拨付。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市政有哪些特点?





2.材料2中中国“向来重乡治而忽市政”以及城乡合治的传统开始改变,传统城市的功能单一性、政治地位的从属性和与乡村的同一性状态开始改变。这一句话如何理解?




3.中国市场化改革采取的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如何才能实现市政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4.假如你是M市市政改革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市政改革步履维艰,一方面,市政价格改革涉及民生领域,民众对此感受明显,另一方面,市政改革对于政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M市推进市政改革的公告。字数在450字以内,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5.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所给材料反映的主旨,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认识深刻、论证合理。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国家公务员考试 申论 模拟卷
 
相关阅读:
命题研究策论文的命题原理|申论解题逆向思维
申论申论写作故事素材背诵精选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
申论申论范文写作素材故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