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申论原因分析思路(技巧)有哪些
2021/4/27 8:00:45     公务员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申论原因分析技巧。

申论原因分析思路(技巧)有哪些
一、构成原因的要素
前面提到归纳概括常见的问题包括就事论事、分类混乱、以偏赅全,表述不畅等,那么,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哪些具体原因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法律,制度的原因
“法律、制度”的原因包括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完善,体制存在障碍,机制不灵活等。针对这些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如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宜传、教育;等等
2.人的原因
“人”的原因包括思想认识、利益取向等。
针对这些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并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宜传、教育问题;等等。
3.管理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大等。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从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督促检查等方面提出对策。
4.经济利益的原因
“经济利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导致问题的出现。
针对这些原因,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如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5.科学技术的原因
“科学技术”的原因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
针对这些原因,同样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如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等等。
二、构成原因的种类
因果联系是普遍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所以在因果联系分析方法中包括两个内容:原因和结果。在分析过程中,应对因果关系作以下分析:
1.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据各种原因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对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主要问题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对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另外,在分析过程中也要注意分清内因、外因,这对于分析清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也非常重要。
2.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原因是多层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述透彻。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3.异因同果、同因异采和互为因果
(1)异因同果。有时,几种现象之间互相分离、互相排斥或互相对立,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和结果,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人分析下去,就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某种共同之处,这时也就从表面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2)同因异果。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情况下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不大一样。所以,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联系,才能分析出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
(3)互为因果。互为因果即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例题1:假定你是国家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供领导参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例题2:根据给定资料,分析北京市黑车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要求:全面合理,可行性强,字数不超过300字。
例题3:为什么要提倡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请围绕给定资料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字数限300字以内。
例题4:给定资料中提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说出这次“好”字为什么要排在“快”字之前,不超过200字。
三、分析原因的方法
明确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归纳出应用最普遍的几个方法:1.内外因分析法
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互相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虽然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仅有内因,也不可能发展。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外因绝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
总之,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需要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而当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利益分析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内容是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从物质利益方面探究它的内在动因和深刻根源。社会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军事现象、思想文化现象乃至心理现象、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等,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物质利益,这是一个基本的目标指向,也是利益分析法的大前提。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以下三项:(1)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凡利益都有其主体,也都有其对象。要确定某种利益的性质,必须首先弄清该利益的主体是什么,它是谁的利益,这是一个关键。利益的主体不同,其性质和地位也就不同。依其主体的不同,利益可以分成全人类的利益,某一国家的利益,某一民族的利益,某一阶段的利益,某一阶层和政治集团的利益,某一政治派别的利益以及某个人的利益等。在所有这些利益中,区分好哪些利益是正当的、哪些利益是非正当的具有重要意义。(2)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了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在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中有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与非根本利益之分。人们通常所说的“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也就是小利益要服从大利益,眼前利益要照顾长远利益,非根本利益要服从根本利益。
利益分析法就是要求从主观上正确反映客观上存在的这种利益层次地位的不同,并采取正确的政策。
(3)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 3.供需分析法
供给是指市场上的卖方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向买方提供的实际存在的商品和劳务。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买方对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的需要。供给与需求平衡发展,其既是社会经济正常健康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就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
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多种社会现象。
以上三种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
给定资料:
(1)20世纪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去巴黎开会,会后的宜言里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2)全国政协委员、原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认为,当前的社会公德水平日趋下降,渎职失责,弄虚作假,损人利己,几乎到处可见。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伦理道德教育,儒家思想是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主流,儒家十分重视人的自我修养,过去我们只承认阶级的伦理道德,不正视、不承认一般的伦理道德,片面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属于封建性质。
(3)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新加坡编写儒家伦理教科书,在中学设置儒家伦理课,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我们借鉴。
(4)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视察深圳时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
分析: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应该一分为二,世界上没有绝对坏的东西,也没有绝对好的东西,否则,便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影响较为深远,儒家学说又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深远影响、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不容低估。如果把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视为糟粕,予以排斥和摒弃,这就等于把婴儿同洗澡水一起倒掉,洗澡水倒掉不足为惜,可我们不能把婴儿-儒家经典中的精华也一起倒出去,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国的、外国的文化不能搞“一刀切”,兼收并蓄要不得;如果一律排斥也不行,须知新世界的文化大厦是在旧世界文化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排斥与摈弃腐朽消极的东西,学习与吸取科学的、积极的东西。

(编辑:admin)

标签:申论原因分析 申论技巧 申论答题思路
 
相关阅读:
申论2024公考申论写作素材:如何培养乡村人才
申论2024国考申论写作考场实战指导技巧
申论申论写作内容思想性指的什么,考试技巧
命题研究公考公文处理题评分阅卷方法的分析与思维
申论申论备考看什么新闻
申论申论好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