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2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5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经济红利
2014/11/11 8:30:04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经济红利。内容提要:假如你是F市人口红利政策研究办公室的一名,当前我国经济红利的优势不再明显,经济呈现衰退趋势。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F市提振经济发展红利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经济红利
 
1.反腐败的经济红利,自然也包括惩处贪官污吏所缴获的巨额资产。《中国经济周刊》发表文章称,从2000年至2011年底,检察机关共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8487名,仅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开的其中5年缴获赃款赃物金额就达到541.9亿元,可见这方面的“红利”之大。
自从王岐山出任中纪委书记以来,虽然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截至2014年9月7日的成绩单已经足够亮眼——49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包括2名副国级官员,3名十八届中央委员(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3名候补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中石油原副总经理王永春,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以及周姓中央政治局原常委。由此而来的经济“红利”也是可以想见的,单单是“你懂的”家族,就曾有媒体推测贪腐达数百亿元。这就难怪作家二月河感慨道,“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
 
2.从全球化市场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是第二次转轨。第一次转轨是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为主转为市场经济为主,中国从一个边缘化的国家转变为全球化市场的外围国家。在这个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互为条件,形成两种“红利”:其一是制度红利。市场化的进程通过城市化和货币化,把此前没有货币化的财富不断转变为货币化的财富。其二是人口红利。城市化的进程把相对充裕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比较成本优势,让“中国制造”打入了全球化市场。回首以往,两种“红利”的主要受益者是非公经济,尤其是崛起的民营企业。与非公经济相比,公有经济节节败退,主动或被动地演绎了“国退民进”的大趋势。时至今日,公有经济几乎退无可退,深化改革创造的制度红利或将消失,或将偏向于公有经济。与此同时,在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时,人口红利也将逐渐消失。在制度和人口两种“红利”退潮之际,或者亡于“势”,或者兴于“智”,企业将面对“九死一生”的经济定律。
 
 
3.新世纪进入到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感愈来愈强。伴随着两次危机,欧美市场的需求不再那么稳定和旺盛,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又面临着泡沫和民生的压力,巨大的投资一方面越来越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也越来越难找到一个稳定的“最终买单者”。而在发达经济体中,这个“最终消费者”就是公众消费。相对于投资而言,消费的撬动是不容易的,因为钱是在老百姓兜里,花与不花在于整个经济社会环境。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消费是“用脚投票”的,市场环境不成熟,各种服务不到位,消费者是不愿花钱的,消费是无法充分发展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原因。
我们看到,这些年政府在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周期调控的同时,对于深化市场改革也变得愈加重视。在今年这个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的特殊时期,深化改革的呼声日炽。人们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与当下不成熟的市场结构和管制存在着越来越大的矛盾,如果能够进一步放活市场,打破垄断,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建立起以法治主导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民资的积极性,调动起做实业的积极性,那么中国市场经济的边界将再一次被拓宽,活力将再一次被注入,我们也将乐观期待,中国经济将走进另一个、更高层面的黄金年代。
 
4.伴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希腊违约风险正在迅速上升,加上美国失业率和通胀的5月份双双攀升,外部需求面临进一步萎缩可能。对经济增长加速放缓的担忧,正在成为市场主流预期。可另一边则是通胀的来势汹汹,近日发改委官员亦承认6月份CPI还会上升。在5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当天,央行再度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足以说明官方的态度仍然倾向于继续收紧货币政策,战通胀目前比遏制经济放缓更为急迫。
   事实亦的确应该如此。目前,虽然经济增长放缓趋势会渐渐确定,但这一放缓带有明显的房地产降温、固定资产投资适当减速的特征,这也正是多年来宏观调控所试图达到的目标。“挤掉房地产泡沫、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控预期,是政策实施之初的基本定性。
 
5.伴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希腊违约风险正在迅速上升,加上美国失业率和通胀的5月份双双攀升,外部需求面临进一步萎缩可能。对经济增长加速放缓的担忧,正在成为市场主流预期。可另一边则是通胀的来势汹汹,近日发改委官员亦承认6月份CPI还会上升。在5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当天,央行再度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足以说明官方的态度仍然倾向于继续收紧货币政策,战通胀目前比遏制经济放缓更为急迫。
  事实亦的确应该如此。目前,虽然经济增长放缓趋势会渐渐确定,但这一放缓带有明显的房地产降温、固定资产投资适当减速的特征,这也正是多年来宏观调控所试图达到的目标。“挤掉房地产泡沫、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控预期,是政策实施之初的基本定性。
 
6.“人口红利”概念并不成立,而“人口红利说”充满谬误。这种学说只看到人作为“劳动力要素”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人的“创造性”这一面,即这是一种生产要素论,认为经济发展取决于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相当于那些认为一个国家,假如有丰富的矿产(等同于大量的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好的观点。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事例证明经济发展和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没有直接关系,资源禀赋好的落后国家有的是。
  可见,重要的不是要素数量和质量,而是人能不能高效地使用要素,即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质量高的要素,在没有配置能力的人手中也是白搭,而质量低的要素,在配置能力高的人手中,却能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被人口红利说轻视的“低素质”农村劳动力,其社会贡献绝不比大学中的教授、博导少,因为前者是被市场、被企业家配置的,而后者是受政府配置的,容易成为体制内的寻租者和寄生虫。
 
7. 一直以来“人口红利”都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据世行估计,“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30%以上。随着人口结构转变的完成,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人口红利”开始衰减。未来十年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将会逐步衰减,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劳动力成本提升,整体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这也就预示着现代工业部门已经不能再用“不变工资制”来吸收“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推动下逐步回补,这样工业部门的利润有可能越变越薄,资本形成的增长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放缓,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减少,中国GDP潜在增长率将出现趋势性下降。
实际上,“人口红利”从来不是永久性的增长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回避老龄化本身这一客观的历史必然。随着人口结构转变的完成,这种特殊的增长因素最终要消失殆尽,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提高而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现状将不复存在。
 
8.从人口结构转变来看,我国196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了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逐步提高和社会抚养系数的下降,但此时的人口结构转变所带来的“红利”不仅没有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而且实际上由于过分重视重工业和不能充分解决城市就业,使得大规模劳动力人口的“红利”还表现为城市就业的风险。只是到了1980年代以后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资本投资和工业化发展,才使得“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增长成为现实可能。在这个意义上说,与其强调“人口红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如说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开放的制度变动,才是1980年代经济奇迹的真实力量。
历史地分析“人口红利”和国家发展关系的目的在于说明,人口结构性转变的“红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潜在性的影响,这样的“潜在性的红利”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通过制度改革,才能够转化成为现实的人口红利。
 
9.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贡献的资源、劳动力等红利,如今正日渐丧失。事实上,近些年,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劳动力供应结构性短缺,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相对减弱,部分外需导向型、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经营面临一定困难。
  有专家认为,过去的红利发展到今天存在很多弊端,已成为“黑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说:“过去我们有过廉价劳动力的红利,有过剪刀差的红利,有低下的资源产品的红利,甚至我们还有环境承载、环境容量的红利,这实际上是一个黑利,造成我们现在污染那么严重。”
  新的经济红利在哪里?“我认为是改革,这个改革有两个方面。对政府来讲,就是职权法定,法无授权不可违,是一个正面清单;对于企业来说、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这样在企业的市场准入和企业的各种经营生产当中就会创造一个新的红利,这是改革的红利。”侯云春说。
专家指出,未来改革要以经济结构的转型带动制度的变迁,以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激发全要素生产率的潜能。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后必须要依靠创新驱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李克强说,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创新。
 
10.中国有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相对价廉的高素质人才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优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专以上人口达到1.2亿,高中以上人口达到3亿,远高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4571万和1.9亿。这说明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准备将低端生产线迁出中国的同时,却已经开始将研发机构迁往中国,他们正是看中了中国的人才优势。比如,在2013年,苹果称欲投入1亿美元把在华部分电脑生产线迁回美国,近乎同时,苹果CEO库克称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并把部分App Store服务器搬到中国。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甚至全球研发总部至少有1600余家。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招收的博士研究生达6万余人,其中理工科博士占到40%,此类高素质人才数量已超美国;而国内研发人员人力成本不足欧洲和美国的20%。相对于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工人技术水平远高于他们;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技工工资又比较低,这样,我们就形成了新的“人才红利”。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经济红利衰退的表现有哪些?简洁、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6中,被人口红利说轻视的“低素质”农村劳动力,其社会贡献绝不比大学中的教授、博导少,因为前者是被市场、被企业家配置的,而后者是受政府配置的。如何理解低素质劳动力?层次明晰,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假如你是F市人口红利政策研究办公室的一名,当前我国经济红利的优势不再明显,经济呈现衰退趋势。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F市提振经济发展红利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经济红利的再起步”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公务员考试学渣还阅读了: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三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逻辑推理十五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原创内容第一站,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www.shizheng100.com)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 申论 模拟题 押题
 
相关阅读:
申论人民日报评论好句子申论写作背诵素材
命题研究策论文的命题原理|申论解题逆向思维
申论申论写作故事素材背诵精选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