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公共服务改革
2014/10/26 17:18:48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公共服务改革。内容提要:假如你是F市公共服务改革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民众对此批评声音较多。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F市加快公共服务改革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公共服务改革
 
1.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既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指标。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的资金短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公共服务似乎不能“肥水外流”。除了在保障本地户籍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外,如果将外地户籍人口纳入进来就立刻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开始下降,债务水平持续提高,这都大大抑制了地方政府户籍制度改革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动力。
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将重点放到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各种不平等的公共服务上面来。将实现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抓手”。如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实现了,就等于扫除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
 
2.要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成为功能完备的文化服务制度,同样要从“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大胆探索中开拓前行。务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强大助推杠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是文化复兴的不竭力量源泉。务必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体制方案,最大限度地寻求制度建设中文化资源配置、行政资源配置、经济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以及这些配置之间二次耦合配置的作用和效率,最大限度地解决工具失灵顽症中服务内容老化造成人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服务效率低下降低公共文化服务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与影响力等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最大限度地着力体制模式与政策工具的功能协调、政策工具与技术支撑的功能整合、工具操作与社会效果的功能嵌位,最大限度地尽快走出目前公共文化服务行业性、封闭性、自在性以及随机性的被动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全社会力量以极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投入到没有止境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甚至在制度运行技术层面最大限度地强化财政杠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支撑功能、提高文化预算类目及内置谱系编制的科学性与真实性、提高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预算执行力以及第三方乃至全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预算支出的监管强度等。
 
3.转变职能,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深化农村改革,政府职能必须从管理转变到服务,而且是创新方式、拓宽渠道服务。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成立行业协会组织,按照民建、民营、民管的原则,为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提供信息、技术和流通服务,既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又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逐步积累壮大。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帮带”活动,着力培植扶持典型,通过示范引导,网络和带动广大农户,形成农业产业链,取得规模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监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充分保障他们村级议事决策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健全制度,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按照“方便群众、优质服务”的工作要求,以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代理机制为突破口,将为民服务代理机构延伸至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即在乡便民服务中心确定***员,负责***群众需由县级相关部门办理的审批;在村活动室设立为民服务代理室,主要为申办人提供政策咨询、信访接待、矛盾排调、实情上报等服务,全程***乡便民服务中心公布的***事项;在边远的村民小组设立为民服务***点,负责办理本级权限内的服务事项外和群众委托办理事项,形成 “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龙头,村为民服务代理室为纽带,组为民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全覆盖,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凝聚共识、推动改革。
 
4.982年改革的意义并不在于精简机构和人员,其深刻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开始建立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打破领导职务的终身制。第二,邓小平提出“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改造党政干部队伍,使一大批知识分子走向了领导岗位。第三,在这次改革中,探讨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地市合一”,把行署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最早在苏州、无锡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施,最后推广到了全国,这避免了行政机构的重叠。
但是,1982年改革以后,人员“膨胀—精简—再膨胀”的现象一再出现,这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1982年的改革并没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改革主要集中在中央部委,地方的改革并没有深入下去。其次,行政体制改革孤军深入。1987年以后,中国既要搞国有企业改革,又要搞政府改革,如果再搞事业单位改革,那就是三架马车都要往前推进,没有一个安定的领域。所以,1987年以后,我们着力推进国有企业、党政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把原有的130万家、2900万人的事业单位先放在一边稳住。以这种策略推进机构改革,导致在很多地方出现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数字游戏,行政机构编制不够就改成事业编制,或者把整个行政部门转成事业单位,每次改革后财政开支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增加了10%-15%。最后,用单一的行政思维推进改革,只能解决行政管理层面的一小部分问题,关键的问题几乎一个都解决不了。因为行政体制和政治层面有联系,没有政治层面改革的配合,光靠行政改革解决不了问题。
 
5.摆在2.6亿流动人口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户籍障碍,让他们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流动人口只有“进口”,却没有“融合”的制度安排,很多人一直游离于制度保障之外。他们居住在城镇,却不能和城镇居民均等地享受社会福利待遇。因而,如何实现社会福利的均等化,将流动人口纳入到当地的社会公共服务之中,当是此次人口普查提出的问题之一。 
   不可否认,眼下已有城市部分地放开了对流动人口的户籍限制,从广东的60分入户籍、北京外来人口子女同等入学、上海居住证转户籍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看,多少表明流动人口遭遇城市制度性拦截的阻力正在逐渐减小。但现在的问题是,2.6亿的庞大群体,仅靠这些零星的制度“发放”远远不够,而必须上升到社会管理服务的综合改革层次,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6.国务院推动扩大公共服务采购的社会化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在新的内外压力下,政府很可能会放权、减人、减事,而政府“减肥”将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透明的购买流程和完善的监管机制。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管理机制非常重要,因为公共服务领域资金回报率的确定、成本的核算、价格的确定、服务质量的标准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经营者与监督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需要独立的监督机构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保证竞争的公正性。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推进公共服务提供的市场化,是因为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为政府提供了包括特许经营权在内的审批、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权力,很容易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滋生腐败。
 
7.不同国家公共服务改革因政治、文化、技术等差异往往呈现不同的模式和特点。盎格鲁萨克森国家公共服务再造多呈市场化特征,强调顾客导向和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新加坡、加拿大等电子政务建设发达国家则多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开展公共服务改革,力图以政府门户网站为载体,向其国民提供优质、完善的一站式公共服务。
任何政府改革都会带来权力在不同主体间的重新分配,上述两种模式对顾客导向的强调就使公众对公共产品的标准、手段、种类、数量等具有一定的决定权,从而带来了公共服务相关实质性和程序性权利在政府与公众间的重新分配,这是社会民主权利伸张背景下当今各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大势所趋。
 
8.在中国,公共服务“外包”存在价值还在于机构改革。长期以来,政府机构改革之所以无法走出精简——膨胀的循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减人不减事、减机构不减职能,在政府部门掌管的权力过大,负责的事务太多的情况下,政府的机构改革瘦身,注定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以公共服务“外包”,打破“政府万能”,正是机构改革的突破口。
不过,尽管公共服务“外包”有着诸多好处,但改革的速度却不尽如人意。改革只限于少数地方,规模不大,覆盖面也不广。一些政府部门总是习惯性地求助于行政权力而不是市场机制,认为自己之所以做得不好,是因为权力不够大。一些部门每当增加新的公共服务任务时,总是从部门利益考虑,要求增机构,扩编制,追加开支。这些陈旧的思维大大束缚了改革的展开。
 
9.当前若有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根本上还需改革户籍制度的人口管制和隔阂功能,并改革以地域为主的社保福利等资源配置,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具体而言,中国户籍制度自1958年建立以来,其主要理念是强调人口管理,避免人口盲流,如1963年依据计划供应商品粮把人口户籍划分为农业与非农,这在当时物资紧缺下具有积极意义,但随后户籍被作为公共服务的配置依据,户籍裂变成社会身份认定标识,甚至加剧了社会各群体的身份对峙,陷入了阿玛蒂亚·森所揭示的身份与暴力风险中。这客观上导致劳动力难以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增加了经济发展成本,是当前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地域级差等的产生缘由之一。因此,清理横亘在户籍上的人口管制功能,是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先决条件。
与此同时,淡化户籍管制功能,转型为户籍登记制度,为重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打开空间。目前中国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是复杂的。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看,大致是地方主导、中央引导。即在分税制下,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或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地方政府向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而地方政府向居民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则主要依据地方实际,这客观上导致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并致使人口流动出现层级化:农村—县城、中小城市—大城市。而要素资源过度聚集到大城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要素资源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上,政府的公共服务投入注重于提供供给能力而非需求满足,从而导致有限的公共服务投入最终变成了国有资产。
 
10.户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虽然由公安部通报,但需要切实发力的实际上并非公安部门。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只有加快发展,把自己的活力真正激发出来,才能拥有和大城市竞争的实力,才能改变人员流动极不均衡的状况。我们所说的加快发展,绝不是指“GDP”,而是指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增长、舒适度与幸福感的提高。即便中小城市的经济水平赶不上大城市,但如果公共服务水平、空气环境质量、生活便捷程度都高于大城市,那么“逃离北上广”就会成为更多人主动的选择。 
现在的很多大城市都在推广工作居住证制度,通过一定的程序让更多没有本地户口的城市建设者和居住者享有户籍人口的福利。的确,很多人长期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为城市的建设、当地的税收做出了很多贡献,而且对“第二故乡”日久生情。那么,我们的城市又怎能将其排斥在外?接下来,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居住证制度,让那些在大城市定居和长期工作、生活的人们拥有归属感,尽量享受到和户籍人口一样的福利待遇。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公共服务的方向是什么?全面、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8中,政府的机构改革瘦身,注定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以公共服务“外包”,打破“政府万能”,正是机构改革的突破口。如何理解“万能政府”?层次明晰,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假如你是F市公共服务改革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民众对此批评声音较多。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F市加快公共服务改革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请围绕“公共服务改革的关键”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公务员考试学渣还阅读了: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三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逻辑推理十五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原创内容第一站,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www.shizheng100.com)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5浙江申论 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 申论 模拟题
 
相关阅读:
申论人民日报评论好句子申论写作背诵素材
命题研究策论文的命题原理|申论解题逆向思维
申论申论写作故事素材背诵精选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