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新型城镇化
2014/4/14 8:47:04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新型城镇化。内容提要:假如你是Q市城镇化建设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城镇化建设中面临不少难题,农民的增收问题是城镇化一大难题,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城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Q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公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凝练。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新型城镇化

 

1.2012年已经过去,从经济角度说,2012年留下的最大遗憾就是经济遇到很大困难,增速虽然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但却降到近年来的低点。对中国来说,由于还有繁重的就业压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压力,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充足财力保障才能做好的事情,所以,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因为财政的增收依赖于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要使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型成功,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前提应是建立一个内需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而城镇化,被认为是中国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从而也是保证经济较高增长的优势所在。相关统计显示,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来7万亿元的市场需求。一些机构已经预测,由于有了城镇化的政策保障,今年经济至少能够达到8.2%的增速,远高于去年增长水平。凡此种种,决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还是会放在如何把经济搞上去。

 

2.很多城市环境恶化,水源污染,环境不宜居。宜居的城市如何做到,要搞组团式城市,要规划城市群。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城市发展到百万人或者四五百万人,要考虑发展多种组团式,使城市生态不至于恶化。把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城市群是吸纳产业和人口的主要方面。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农民转移到城市,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从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必须要实现安居乐业,没有安居乐业,流动的状态不是良性状态,不是彻底的城镇化。要让进城的农民不仅要找到工作,家属也要进城,劳动报酬能够养活全家。收入能够租得起房子。生活要有所改善,在城市达到稳定,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3.现在,很多行业的前景都取决于农村购买能力,农民的腰包鼓不起来,整个国家就会失去内需拉动力。但小城镇建设又恰恰需求旺盛,带动作用突出,具有长期的向好趋势。引进一个品牌企业、一所知名学校、一家特色医院,或者建设一个特色市场,就可以把小城镇搞得有声有色。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小城镇的道路、桥梁和房屋建设能够消化过剩产能,直接拉动水泥、钢材、建筑、建材、装潢、冶金和机电等行业。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小城镇能够引领现代生活,改变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进入农民家庭,实实在在地促进农村消费上一个新台阶。

 

4.新型城镇化是更大限度撬动内需的城镇化。旧型城镇化重物轻人,广大农民被排除在城市体系之外,极大地限制了社会消费。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正引发我国经济进入实质转型期和个位数增长阶段。这就决定了扩内需已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根本大计。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更多利用市场机制的城镇化。旧型城镇化的核心特征是低成本扩张、强势政府主导。新型城镇化则强调尊重市场,尊重农民的产权、自由迁徙权、自由择业权、自由交易权,强调在公平竞争下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政府只在城镇规划、公共服务、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作用,将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主要交给市场。要防止地方政府“公司化”对城镇化进程的过度干预,设定地方政府在城镇化中的行政范围。

 

5.近年来,我国城市空间无序开发,城市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城市病”、“鬼城”问题日益突出。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来主导城市建设。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旨在通过提高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来优化城市发展模式。《规划》将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强化城市就业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服务业,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密集区域集聚;推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二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提出,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我们认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将向卫星城疏散,新区设立条件将更趋严格。三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这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加快。 

 

6.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方向是让目前已经处在城里的2.6亿农民工以及未来还将陆续进城的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能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最终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这些公共服务将包括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公平原则,避免收入差距过于拉大,确保社会的稳定。土地制度改革是要实现土地增值的合理分配,处理好人地矛盾、农村和城市的矛盾,实现土地增值的合理分配。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

 

7.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市民化,让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可以获得普惠式的国民福利待遇,也就是说市民化的前提是基本的国民福利要保障,会议提出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机制,也就是说给每个转移到城镇的农民一个国民福利包,从而减轻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的财政压力。中央与地方在事权方面要重新厘定,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的国民福利需要由中央财政来承担,只有这样的“兜底”,城镇化才可能顺利推进。农民工的跨省区流动已经成为常态,而如果“福利包”还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制度的壁垒会增加农民落户城镇的成本。

土地财政虽然支撑了地方政府的基建,但留下的后果非常严重,既增加了债务风险,同时又增加了土地的供给,不利于城镇的空间规划,工业用地比重过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会议要求“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城市建设必须有自己的边界,不能无限扩张。没有增量,土地财政也就很难维持下去,因此,新型城镇化意味着新的新政制度与之相匹配。房产税被认为可以作为地方的主体税种,但前提是应该减少土地和房产交易过程中的税与费。

 

8.在目前条件下,将1.45亿农民工真正安置在城市,是需要大量的福利支出的,即使不考虑官僚系统的截留,也形成巨大的财政赤字,使得动力不足。所以原来的城市化和房价卖地策略必然是“破产”的。人不能完全“被城市化”,最终人是要用自己的自主意志来“寻找”合适自己的城市化。

   城市化率肯定会继续上行,但节奏交给自然演化的秩序。相信速度将越来越慢。有些人喜欢土地高密度,有些人喜欢低密度的人地关系,有些农村人当农民当够了,要成为城里人,而有些城市人则喜欢成为新农民。正确的城市化逻辑是,创造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条件,让热爱城市的人有能力去适应城市生活,让人们选择他们喜欢的人地比例关系。让“新型城镇化”变成中国未来的经济引擎,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可资利用的手段。

 

9.中国的发展,既患寡、更患不均。日前,西南财经大学发布报告公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称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10年所做的调研报告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这些数字尽管未必有权威的回应,但契合民生感受,那么,“新型城镇化”,起码有责任在推进中弥合这种差距。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测算,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占23%,在城镇化等因素的带动下,每年将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40%左右,从而形成一个高达6亿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如何壮大中国的中产阶层、“控高”又“保低”——这不仅拷问着“新型城镇化”的良心,更拷问着其“质量”。

 

10.新型城镇化涉及复杂且巨大的利益调整。这种调整绝非小打小敲的边际调整,而是一种彻底的利益格局重塑,在这一过程中,原来有些强势得益者必须作出一些牺牲,要对原来的受损者进行必要的补偿,显然,这一过程不会很顺利,它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固抵抗。

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牵涉到最关键的角色是地方政府。在原城市化模式下,地方政府是净得益者,土地利润提高了财政收入,而房地产开发又拉高了GDP,但在新型城镇化模式下,对农民土地的补偿要提高,房价也不能再大幅上涨,同时,还必须为进城农民提供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政府是城市化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净受损者”。如何转变思维,转变职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对政府定位的新要求,这是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1.在中国,粮食安全并非是个高枕无忧的命题,“耕地红线”一直也是岌岌可危。转型期,大量未批先建的新城、或者批少建多的项目,征地的强制性与计划性、补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已经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面临很大的考验。二是生态环境矛盾。譬如大力建造新城的十堰市,比如百二河、马家河、茅塔河等,现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干枯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向山要地”的蝴蝶效应,地方职能部门果真有充分的预估与预案?泥石流惨剧的背后、PM2.5“爆表”的溯源,恐怕都会挖掘到烟尘缭绕又开山辟地的那些蛛丝马迹。三是程序正义的追问。既是“造城”,旧城也好、新城也罢,城市总是市民的家,这些大手笔的财政支出、且关乎千万市民的命运,征询过大家的意见吗?公共决策中,最怕的就是拍脑袋工程。尤其在各地“造城”运动如火如荼的当下,宏观经济全球趋冷,动辄百亿千亿砸进去,地方政府起码该听听市民的声音吧。

 

12.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尽管农民工生活和就业在城市区域,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们享受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更不可能支撑其家庭(所抚养的人口)在城市生活, 形成我国特有的农民工逢年过节的大迁徙现象,以及所抚养人口的长期滞留农村。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提高提供了劳动力剩余,农民工收入与农业收入“断崖”支持农民工体系不断发展。农村改革和工业发展极大提升了农业的产出,农业生产力提高释放了巨大的劳动力,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剩余。

我国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增加是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所引致。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群体迅速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的快速扩张,常住城镇化速度远远超过美国0.3-0.5%的发展水平。尽管农民工与户籍城市居民存在收入“断崖”,但与农业从业相比要高出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愿意外出打工,从而支持农民工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方向是什么?全面、准确、客观。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12中,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们享受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更不可能支撑其家庭(所抚养的人口)在城市生活, 形成我国特有的农民工逢年过节的大迁徙现象,以及所抚养人口的长期滞留农村。如何理解这一“倒挂”现象?

 

3.假如你是Q市城镇化建设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城镇化建设中面临不少难题,农民的增收问题是城镇化一大难题,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城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Q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公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凝练。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城镇化建设的内涵”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推荐相关阅读: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卷公共安全保障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作风建设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山东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 申论 押题卷
 
相关阅读:
申论申论考试的测试效度是什么|申论命题解读
申论申论范文写作素材故事积累
申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故事积累:周处
申论2025国考申论范文策论文: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创新发展
申论202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改进农民培训
申论2024江苏政府一号文件解读:如何实现农业产业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