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乡村重建
2013/12/5 9:00:42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乡村重建。内容提要:材料5中梁漱溟指出,中国近百年史是“一部乡村破坏史”,伦理本位的社会被破坏,导致严重的文化失调,在他的眼中,乡村文化仍具有正面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所给材料,分析乡村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乡村重建



1.在中国乡村的剧烈变动中,乡村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乡村卷入现代性,一方面催生出社会主义劳动新人形象,农民的地位与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但另一方面被看做传统的、封建的、愚昧的、落后的文化表征,乡村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逐步消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念伴随着农民工人口流动、城镇化浪潮以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入乡村,对乡村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借用马克思的话语表述即是“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年轻人纷纷离开乡村,走向城市,去追求财富以及成长的自由;年老一代坚守土地的观念、家庭血亲观、婚姻观不再是年轻一代奉行的标准,他们更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方式。这实际上表明,年轻一代对乡村文化的不自信。



2. 节日还是老家的好。农民兄弟的这种想法,未尝不也是我的想法。对于一个从小生活于乡村,后来才来到城市的人来说,对家乡和乡村的爱恋,已经化作身体里的血液,是怎么也清理不掉的。这是一种打小就培养起来的习惯,奠定了在乡村生活过的人的审美感受。不过,对于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朋友来说,还有另外的原因。他们在城市里,是找不到精神归宿的,城市对农村来的工作者,多多少少都有着歧视,进城农民的心灵栖息地,只能仍在他们遥远的家乡。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乡村在未来相当长年份内,都将仍是他们的灵魂安顿之地。乡村就注定如现在这样,被现代化大潮一点点风干成精神的沙漠?也不尽然。中国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乡村变迁经历,其实不过是步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后尘。法国乡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的场景,就跟今天的中国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在经历“农民的终结”后,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却又出现了乡村的复兴,乡村作为有着完整治理、生活功能的社区,重现了不亚于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这至少提示中国乡村的命运,并不必然就如目前所见。



3.乡村的衰败何以扭转?负责任的知识分子不仅有研究的使命,更应有实践的职责。而如何对待这样的实践,尤其是地方政府与官员如何戒掉以往过多的防备与警惕,多一分宽容,而放弃在背地里使绊子,可能本身便是探求乡村再造命题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同时,充分尊重法治意义上的村民自治,也恰是基层地方政府回归职分属性的必须,其中就理所当然地包括一个村是否可以用某种名义(和程序)自主延聘学者,参与对村庄发展和建设的谋划。
   很长一段时间里,“故乡沦陷”几乎成为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群体普遍的感慨,而如何扭转并终结这种衰败与沦陷的局面,对“三农”问题的破局求解不独是基层政府与官员的职责,同样也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抛却旧有观念与敌意的束缚,进行更多对话与沟通,通过对话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并藉由共识而生出乡村重建与再造的合力。



4.乡村文化的建设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整个社会生存理念以及对现代化想像的转变。在以求富裕作为整个社会基本生存姿态、以城市化等同于现代化的基本追求为背景的文化想像之中,乡村文化的边缘化是无可挽回的。只有当我们逐步倡导、树立一种开放、和谐、自由、精神的富足重于物质的享受为基本理念的生存方式,乡村文化才可能作为独立的文化品格进入现代化的视野之中。
       乡村文化当然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她需要不断更新,关键在于这种更新是基于内在发展的,而不是替代性的发展。当乡村本身不再作为乡村自身文化发展与更新的主体,而只是作为被动接受的容器,乡村实际上作为文化主体就已经死亡。所以,乡村文化的重建,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乡村文化的自信心,重建乡村作为社会文化有机体存在的尊严。



5.传统的乡村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核心为礼俗文化。自晚清以来,乡村文化赖以存在的根基逐步瓦解。梁漱溟指出,中国近百年史是“一部乡村破坏史”,伦理本位的社会被破坏,导致严重的文化失调,在他的眼中,乡村文化仍具有正面的价值和意义。诚然,传统的乡村文化有其落后的部分,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认知,乡村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发掘其中的天人合一、礼俗仁义、坚韧达观等价值观念,来弥补当下以控制自然为特征的现代性文化之不足,使与自然合二为一的乡村生活方式和实行全面发展的现代生活方式更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6.乡村的衰败何以扭转?负责任的知识分子不仅有研究的使命,更应有实践的职责。而如何对待这样的实践,尤其是地方政府与官员如何戒掉以往过多的防备与警惕,多一分宽容,而放弃在背地里使绊子,可能本身便是探求乡村再造命题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同时,充分尊重法治意义上的村民自治,也恰是基层地方政府回归职分属性的必需,其中就理所当然地包括一个村是否可以用某种名义(和程序)自主延聘学者,参与对村庄发展和建设的谋划。
很长一段时间里,"故乡沦陷"几乎成为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群体普遍的感慨,而如何扭转并终结这种衰败与沦陷的局面,对"三农"问题的破局求解不独是基层政府与官员的职责,同样也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抛却旧有观念与敌意的束缚,进行更多对话与沟通,通过对话达至最广泛的共识,并借由共识而生出乡村重建与再造的合力。



7.当前人们所谈的乡村教育,往往是指发生在作为地域的乡村之中的教育。这种教育只是以乡村的条件迎合现代教育的形式,而不是内源于乡村的教育。换言之,乡村教育基本被排斥在教育整体设计之外,体现为一种“逃离乡土”式的教育设计。乡村只是作为城市的参照和补充,作为被城市观看和俯视的对象。在这个背景下,究竟还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教育,本身就是个问题。
   在谈论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关系的时候,一个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是从城市化的角度看乡村教育,还是就乡村本身来看乡村教育,深入思考和把握以乡村为场域所展开的乡村少年如何成长、何以成长的过程?在以城市化取向的教育模式下,乡村少年缺少乡村社会的真实滋养,生存自信无法建立,无法建立完整的自我认同。他们生长在乡村,要排斥的恰恰是他们脚下的土地。



8.中国有句老话:扶人先扶志。重建乡村文化也要从精神层面入手。在乡村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因此,在当代乡村文化建设中,在充分发挥新文化作用的同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我们最熟悉、最能体现民族个性的传统文化来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选择。
不可否认,新文化在乡村文化重建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够加快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达到局部的融合,让人们可以容易地预感到这两种文化体系中的某些要素如此接近。但是,如果在乡村文化重建中只限于将传统乡村文化简单地剔除出去,而不是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核心的话,那么在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名义下,留给我们的也只会是一种贫乏与苍白的文化。文化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抛开几千年的传统乡村文化基础,而孤立地开展创造,或者移植外来文化是很难成功的。



9.乡村关系在社会流动、利益分化的浪潮中,显现了原子化、陌生化和丛林化的迹象。在无所依傍的农民对权势的依附、对财富的崇拜中,根深蒂固的熟人社会在解体,守望相助的道德传统在动摇,乡规民约的道义资源在流失。乡村社会的重建,需要文化的支撑,意义的证明,农民也要为自己的生活找到目标和说法。
   文化民生,这样的文化应是有根的文化,根在传统,根在民间,根在发展。不是简单地以乡村之外的城市文明去置换、去消解原来的乡村文明,不是简单地以乡村之外的先进文化去否定、去替代乡土文化,而是在与城市文明的撞击中,在以先进文化的导引中.更多地重视传统文化的承接和转化,重视广大百姓的参与和创造,重视乡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建设新乡村文明,生长新乡土文化。



10.乡镇的主要目的是从村庄收取税费。不仅县市事实上是以乡镇完成税费任务的状况来考评乡镇政绩,而且乡镇不能完成税费任务,乡镇就无法支付教师工资,无法维持乡镇运转,也无法完成种种自上而下的达标升级任务,及其中可能搭车捞取的灰色好处。面对千家万户的小农,乡镇无力直接收取税费,因此,乡镇收取税费离不开村干部。村干部是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原本是没有协助乡镇向农户收取税费的积极性的,于是,乡镇为了及时、足额地完成税费任务,就需要调动其积极性,其办法多种多样,其中就有了为调动积极性而默许乃至鼓励村干部损害村庄或村民利益的做法。村干部在村庄捞取好处,村民心中憋气不满,而乡镇一般不会查处这些有劣迹的村干部,为什么呢?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对我说,我不能查处他们,因为查处一个村干部,其他村干部就不再有协助乡镇完成税费任务的积极性。农民越是不愿交税费,收取税费越是困难,乡镇就越是要给村干部以捞取灰色利益的好处。且乡镇越是要保护村干部,乡村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就越强固,村民自治也就越是会流于空谈。
但是,取消农业税之后,乡村关系发生了巨变。因为乡镇已经不再需要村干部协助收取税费,反过来村干部的报酬往往由自上而下的财政来负担,之前存在的乡村乡镇利益共同体,就有了被打破的希望,村民自治也就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11.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思想认为,中国人活在一个个以“己”为中心的圈子中,有如洋葱头结构,是一个个由人情、亲情、乡情友情连接而成的圈子。圈子有圈里、圈外之分,这种状况导致组织业内部对于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法则,使得制度落实到某个具体人的身上就得不到执行。校际差异的拉大,导致升学竞争恶性化、学校招生权贵化、职业教育边缘化等乱象,寒门子弟升学机会不断减少。目前重点中小学乃普遍存在着三类学生:通过考试入学的“公费生”,通过交费上学的“自费生”或“交费生”,还有一类“条子生”,即官员和权势阶层通过权力获取的教育机会。这些体制外进行的“权择校”、“钱择校”和“分择校”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存在着大量的权力寻租,充斥着教育腐败和丑闻。这就提供了一种思考,在保障每个学龄儿童都能得到受教育机会的前提下,如何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优化与整合,而不是将“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撤并”和“缩减”中小学,因而导致布局调整工作的简单化、片面化与“一刀切”。



12.“乡村沦陷”的原因乃是在于乡村社会的坍塌。究竟什么是“社会”,对于已经习惯于“非个人即国家”的许多国民而言,社会是久违的稀缺物,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对其中关键词的解读,至少可以知道社会是强调同伴的、自愿的,为了共同利益的。在肇始于百年前便开始盛行的乡土社会等于愚昧无知,城市等于现代文明的畸形观念的影响下,直到近代以来人为形成的二元社会体制对乡村社会不断冲击,原存于乡村的自治实践而成的乡村社会秩序荡然无存;二元体制纵容城市不断从乡村汲取财富和人才,对乡村社会的社会生存空间进行暴戾压缩,对乡村社会发展通道的掩埋,对乡村居民价值观不断洗脑,在这样的多重肆虐下,乡村社会遭到空前的侵袭直至坍塌。当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失去了其生存空间和发展通道,只有“沦陷”了。所以说“乡村沦陷”不仅表现在农村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沦陷”了,更是表现为一种温情的生活样式、行为准则和生存价值的“沦陷”。



13.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矛盾和乡村经济欠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村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农民缺少公共生活,读书读报等非常少,看露天或者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十分困难,获取信息的渠道仍然是传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传播,即使赶集也更多是为生活所需而去。因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人际交往的主要空间和乡村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故应该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培育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因此,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培育、拓展乡村公共空间与重建乡村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入手。大力发展各种农民自助合作组织等社群文化,建构乡村社会教育、新式医疗服务、科学知识传播等文化传播机制。通过改造和创新利用乡村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培育和建构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不断丰富乡村公共生活的内涵,激活农民的文化自觉,以最终实现新的乡村文化形态的重塑。



14.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矛盾和乡村经济欠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村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农民缺少公共生活,读书读报等非常少,看露天或者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十分困难,获取信息的渠道仍然是传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传播,即使赶集也更多是为生活所需而去。因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人际交往的主要空间和乡村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故应该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培育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因此,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培育、拓展乡村公共空间与重建乡村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入手。大力发展各种农民自助合作组织等社群文化,建构乡村社会教育、新式医疗服务、科学知识传播等文化传播机制。通过改造和创新利用乡村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培育和建构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不断丰富乡村公共生活的内涵,激活农民的文化自觉,以最终实现新的乡村文化形态的重塑。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乡村衰落的主要表现?




2.材料5中梁漱溟指出,中国近百年史是“一部乡村破坏史”,伦理本位的社会被破坏,导致严重的文化失调,在他的眼中,乡村文化仍具有正面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所给材料,分析乡村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3.假如你是Z市日报的一名编辑,当前很多乡村呈现衰落之势,乡村重建任重道远。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乡村文化重建的编者按。字数在450字以内,文字凝练,结构完整。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重建乡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标题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认识深刻、论证合理。








推荐相关阅读: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八项规定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乡村治理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江苏 公务员考试 申论 模拟卷
 
相关阅读:
面试2024年5月12日江苏中烟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命题研究策论文的命题原理|申论解题逆向思维
申论申论写作故事素材背诵精选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时政2025江苏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资料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