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常识:应急管理的流程是什么
2021/7/12 8:55:34     事业编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常识基础。

常识:应急管理的流程是什么
应急管理流程是应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应急管理流程的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应急管理活动能否快速高效地展开。
1.流程与应急管理流程
关于流程的定义,学界有很多种解释。Hammer 认为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Davenport 则认为流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的活动集合,并为特定的市场或特定的顾客产生特定的输出;IS09000规范将流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笔者认为,流程是一组在逻辑上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利用组织资源达到既定的结果,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要做什么事情,取决于是否拥有或可组合配置做此事情所需要的资源,如果拥有或者可组合配置相应的资源,在所配置资源的平台上,组织做事情的方法就表现为组织的流程。组织所有的活动都通过各种流程表现出来,这些流程最终输出的是组织交付给社会的产品或服务。西方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公共管理借鉴企业管理的成熟经验,提升公共管理的水平。美国的管理学界在战后对于流程的认识也经过了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管理学界始终相信,质量是“同犯不咎,下不为例”,也就是说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80年代开始,西方管理学界认识到,需要摒弃这种既有的思维定势,管理要做的是预防问题的发生,从源头上阻止问题的出现。而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则是业务流程的设计,这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实际操作者只是在设定的流程范围内从事工作。应急管理流程设计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传统的基于职能的组织中,片面追求局部效率优化往往会忽略整个流程的效率。应急系统是以业务流程为主干的一种扁平化的组织,该组织中,流程团队代替了传统的职能部门,以首尾相接的、完整的整合性流程来取代碎片式的、不易见也难以管理的“割裂性职能实体”,这大大消除了原有各部门间的摩擦,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了管理费用和管理成本,减少了无效劳动,提高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速度。
2.应急管理流程设计的原则
应急管理系统的流程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尤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要综合考虑,协调各方,从现实具体处置行为的有效控制、有效约束和有效监督看,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是必要的:
(1)普遍性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种类很多,在应急管理系统流程设计中,应本着“分级不分类”的原则,寻找不同种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共性。所有的处置流程都是以尽可能简洁的输入和内部一定的操作策划,来完成相应的处置任务。处置流程的本质就是输入、过程实现和问题解决的综合体。所有围绕应急管理流程的设计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的,这是流程最本质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应急管理系统流程设计的基础。(2)闭合性原则
应急管理流程应该具有严格意义上的闭合性。应急管理流程的所有业务环节都是以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为开始,以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为终结的。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责任的无缝化链接,不遗漏,不重复,同时流程设计要尽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达到责任闭合、全面明确、全面到位、全面衔接、层层连锁、环环连锁的目标。
(3)稳定性原则
应急管理流程是应急管理系统的内部运营轨道,所有应急响应与处置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已有的工作流程,凡是脱离流程轨道的活动,都必须无条件地进行调整。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已有的工作流程,不能以突发公共事件情况特殊为理由,越过已有的流程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处置工作流程不能因为指挥者或者指挥部门的改变而改变。
(4)可持续改进性原则
应急管理系统流程自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运营体系,它以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为起点,以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为终点。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巨大变化时期,使得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应急管理系统流程应该具有可持续改进性,每次处置结束后,要对处置过程进行仔细的评估,找出可以改进的方面,随时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也需要经过规范化的调整流程来实现,以保证流程的稳定性。
(5)可跟踪控制性原则
应急管理流程必须满足标准明晰的基本要件,做到每一环节都有岗位、人员、时限等相关具体事项的具体可行的执行标准,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要求都是明晰、可执行、可操作的,参与成员应该清晰了解处置过程及结果。在应急指挥决策与处置的过程中,必须随时对当前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偏离目标的做法予以修正。因此,应急管理流程需要通过过程控制的方法,对处置过程实施全程监控。
在此过程中,必须把握流程的方向,通过模板记录法等方法保持内部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顺畅,促使进度、状态都能及时地被所有流程环节知悉。
3.应急管理流程设计的目标与设计要点
应急管理需要通过流程设计,采取规范化、程序化的流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落实各项责任,促使参与置工作的各部门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同时使处置结束后的评价、考核更加精确,从而达到处置工作严格、规范、有效的目标。具体来说,应急管理系统的流程设计,需要达到以下4个主要目标:第一是高效。发生了突发公共事件时,根据应急流程,各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即时响应,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损失,使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方式和方法感到满意。应急管理流程需要保障应急工作“流”的连续性、通畅性和简捷性,流程中的各个活动和环节需要紧密衔接、贯通、有机组合或集成,让相关的要素能够按照既定或者持续改进的程序化方式进行流动,使整个应急管理活动更快捷更有效率。
第二是快速。从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开始到处置完毕所花费的时间,特别是从事件发生到开始响应的间隔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能否将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流程运作的总时间可以分解为3个部分,用公式表示为:流程运作总用时=流程中工作任务执行时间+延迟时间+任务传递时间。应急流程设计旨在追求流程的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和连续性,尽可能实现职能环节的无缝连接,缩短流程运作时间,尤其是尽量减少延迟时间和缩短任务传递时间,达到提高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柔性和适应能力的根本目的。
第三是成本低。在达到相同的处置结果的前提下,整个应急管理流程设计需要把资源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在达到相同的应急处理效果的前提下,节约社会资源特别是社会公共资源是我国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同样也是整个应急流程设计的关注点。
第四是适应性强。外部环境千变万化,应急系统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应急流程设计应考虑的要素之一。应急指挥的工作特点要求非常紧密高效的跨领域的合作,工作流程的作用就是把这些跨领域的相对独立的工作步骤联系起来,这样每个工作步骤都可以直接受外部控制的约束。流程中人员的工作动力来自额外的责任感、行动的自主性和对成功的向往。所有参与流程的人员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应急流程的目标和它的进展状况。
在进行应急管理系统工作流程设计的时候,各种工作活动之间主要体现为5种关系:
(1)上下游关系,主要表现为一个工作活动的产品或服务的输出是另一个工作活动所需资源的输入。
(2)控制关系,主要表现为一个工作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一种信息流,对另一个工作活动产生控制作用,可以引发另一个工作活动的执行。
(3)任务关系,主要表现为工作活动之间任务相关,即前一工作活动的完成是后一活动或流程开始执行的前提条件。
(4)资源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工作活动共享某种资源,对某项资源的调用是同时进行的。
(5)组织关系,主要表现为工作活动的执行人员的人事、利益相关。
在设计应急系统流程时需要关注一些关键问题,这也是使整个应急活动临危不乱、快速高效的一些基本要素:
第一,需要有一个流程负责人,他要对整个流程的运转情况负责。根据突发事件的等级,这个人可以是应急办的领导、市级领导、省级领导甚至是中央领导。应急处置是一个多部门协同才能完成的任务,流程负责人需要全权统筹,实际上起到了决策支持和信息中枢的作用。
第二,流程要有恰当的边界即流程范围。流程从何处开始,到何处结束,到何处进入其他流程,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流程中要有设置恰当的内部界面和职责。比如什么情况下流程进入下一步,上一步要向下一步输出怎样的信息和结果,下一步如何承接上一步的工作,等等。第四,流程的测评和反馈控制的地点应该尽量接近作业发生的地点,这就要求在应急处置的过程中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哪里发生的,就由最了解情况的当地应急办主要负责。同时,一旦出现了突发公共事件,需要立即在前方成立临时指挥部,保证应急处置能够随时响应现场事件的变化,把突发事件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4.应急管理流程的整体架构
对于应急管理系统来说,应急流程需要调动社会资源,预防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应急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其主要的工作流程都应该由监测、报告、响应、处置、恢复、评估6个主要环节组成(如图1)。监测是整个应急管理流程的出发点,及时响应的基础是一个完整全面的监测体系。当有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已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监测体系能够迅速捕捉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尽早启动应急机制,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报告过程承接监测过程,保证信息无阻碍地沟通。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来说,时间就意味着生命,因此及时、准确地上报监测到的信息,对于后续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接到报告的监测信息后,相关部门要根据相应的工作流程迅速做出响应,按照事件的种类、级别等因素,迅速开展处置工作。处置工作是整个应急流程的核心,处置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各种损失,处置环节是应急流程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在处置环节中,由于涉及面广,现场情况复杂,所以参与处置人员必须严格根据既有工作流程迅速作出处置。处置结束后是恢复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对群众进行安置,启动救灾工作,保险部门开展赔付工作等。评估阶段是保证整个流程能够具有可持续改进性的关键。在处置结束完成了相关恢复工作后,需要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事故原因、处置过程、信息报送等。评估结束时要拿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过程具有可持续改进性。

(编辑:admin)

标签:常识试题 常识题库 常识基础知识
 
相关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生物常识题库
专业知识历年事业单位考试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
法律2025事业单位考试行政法专业题库
综合素质2024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经济题库
专业知识县级事业单位考试农林经济管理知识题库
综合素质2025事业单位考试专项等级题库法律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