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3浙江申论模拟卷:奢侈品消费
2013/1/19 10:22:32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2013浙江申论模拟卷:奢侈品消费。

一、给定资料
1.据新华网2011年1月19日电,一件衣服30万元,一个手包20万元……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近期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罗列了这样几个数字,强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截至2009年12月,我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首次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唐俊是北京一家外企的普通员工,上个月咬牙买了一个标价近万元的GUCCI米色手包。她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刚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不到4000元,为了买这个包,她三个月没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她说,外企公司很注意品牌,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包可以天天拎,好多年也不会过时,而且拎上它确实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特显档次,唐俊认为这是自己最划算的消费了。
  今年28岁的王洛菲身边已有不少朋友成了奢侈品的“瘾君子”。“我的一个朋友,每月工资加奖金不足5000元,却经常穿梭各商场购买奢侈品。她爱刷卡购物,常常透支。为了买心爱的名牌衣物,她出行尽量走路或坐公车,连地铁都很少坐。奢侈品就像鸦片,越买越上瘾,一旦恋上就无法再适应那些平庸的衣物。”
  《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洪晃曾经无限感慨,她去过的跨国企业,连前台的小姑娘都背着LV的最新款。在一些外企,你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开什么车都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一只不起眼的手袋也许就让你的合作伙伴怀疑你的精力和眼光。于是,连带后勤、前台、助理秘书等非业务人员,也“严格”要求自己。
  这些年轻人都是“富二代”吗?其实不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表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只是学生或“啃老族”,但他们会利用超前消费方式比如说信用卡透支或借贷款来满足自己的奢侈品消费。他们会用省吃俭用几个月后攒下的薪水去购买价值不菲的名牌包,然后提着这个包去挤公交车。也有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白领每月花几千元去买名牌化妆品,很难有余额作为积蓄。还有的很多人会购买一些相对便宜的配件寻找感觉,例如领带、钱包、腰带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员,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群体中不乏入不敷出的“月光一族”。
2.所谓奢侈品,一般是指那些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广义而言,泛指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包括高级成衣、名贵珠宝、大牌箱包,甚至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别墅山庄等。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有调查显示,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了40%。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在20岁到40岁,而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40岁至70岁。而在现阶段的中国,不差钱买得起奢侈品的年轻人只是少部分。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有评价,说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拥有了接近日本人的消费习惯,往往去消费自己根本不认识和不了解的产品,完全以别人的价值判断作为依据,什么贵就买什么。但是奢侈品它确实有这样一种价值导向,很多财经类杂志的封底都是名牌手表的广告,而女性时尚杂志的封底经常是一款包的广告。
  如今,奢侈品已经不仅仅是成功的附属品,而变成了成功的标志。中国网曾有文章指出,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和获得认同,是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从本质上说,妄图用奢侈品消费来提升尊严是一种文化自卑。要获得真正的尊重,需要提高的是内涵。
  尹韵公说,如今在物质上一部分人的确是已富有了,但在心理上还很“贫穷”,因为只想着用物质来装扮自己的外表,改善自己的生活;而真正的富有应是更加注重内在,比如去做慈善来回馈社会,这样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3.品牌之所以奢侈,是因为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奢侈品“高高在上”,既取悦了一些人,也拒绝了一些人。处于宫殿般的奢侈品店前,如果没有钱,没有地位,又不足够美,再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格调和品位,那么注定“这里”的人都会把你排斥在圈子之外,连服务员也会对你不冷不热,即使你真的打算在这里花掉半年薪水买走一个手包。所以,当你决定走进这些名品店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是谁?是什么让我去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否真的能够美化我?
  尹韵公表示,“未富先奢”这种消费观无疑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
  尹韵公建议,奢侈品消费者不要“惟奢侈品是用、惟奢侈项目是选”,沦为货真价实的“烧钱一族”,要量力而行,更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像个别人那样时时享受到奢侈消费而“消得人憔悴”。
  没钱还热衷买奢侈品,这是一种畸形消费。有些外企里的女白领,为了在“气势”上压倒人,几乎把工资都用来买奢侈品,而在回家没人看到时则只能煮泡面吃。这样的紧张与吃力,很难让人相信,她在穿名牌服装时,能流露出自信。自信不是用名牌堆积出来的,而一定要有内心的从容才行。
  4.以往,一提及“奢侈品消费”,很多人都认为它是“昂贵、华而不实”的代表。但事实上,奢侈品消费就在我们身边,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无法阻止。
  朱明侠认为,我们并不是要去提倡奢侈品消费,但面对中国已经出现奢侈品消费阶层的现实,怎样引导中国的消费者去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怎样研究外国企业的奢侈品品牌?这是更加现实的一个问题。
  “对奢侈品的消费要辩证认识。”业内人士表示,奢侈品的概念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内涵:十几年前,拥有一部私人轿车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如今,轿车梦在很多家庭已经实现了;以前,人们在大街上很少看到有人挎LV包,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认为,今后,奢侈品消费市场可能继续升温,但奢侈品绝不是大众化的。从商家来看,奢侈品营销应该考虑地区高端消费群的购买力和文化层次,不能揠苗助长。从消费者角度讲,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文化需求来取舍。
5.据香港文汇报讯,随着中国富豪越来越多,内地奢侈品消费猛增。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对奢侈品需求料三年内超日。不过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高档消费品主流消费群中,月入万元的年轻人占总数一半以上,相对中国当下国民富裕程度,显得“未富先奢”。此间有分析认为,中国当前尚处于奢侈品消费初级阶段,属炫耀消费,具从众心理。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此间表示,中国当前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处于世界第二位,略低于日本,预计到2015年或将超过日本。
然而,中国的发展水平较富裕国家相比尚有差距,虽然中国当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从人均GDP来看,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故此,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大国地位与当下国民富裕程度并不对等,处于失衡状态,显得“未富先奢”。
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内地奢侈品消费支出比例过大,西方国家奢侈品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通常不超过4%,而中国这一百分比却为约20%。该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侠就指出,中国当前尚处于奢侈品消费初级阶段,属炫耀消费。朱明侠认为,这源于中国文化特点,内地消费者看重面子,又有从众心理,“别人有的自己也想有。”
曾在瑞士生活过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外科医生朱瑾,用“量力而为”来评价外国消费者对待奢侈品的态度。朱瑾表示,在去瑞士之前,以为在世界钟表之都日内瓦,满街人戴的都一定是名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朱瑾说:“在工作所在的医院里,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不戴手表,主任医师级别的大夫戴的仅仅是块浪琴。”在朱瑾看来,欧洲人面对奢侈品较为坦然,不会为了攀比而去掏腰包。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初掀起对奢侈品的狂热到90年代回归理性消费,经历了20多年时间。朱明侠预计,中国奢侈品消费从炫耀回归到理性,将同样需要15至20年的漫长过程。
朱明侠还指出,当前在中国,对奢侈品的过度消费、透支消费,以及畸形消费观念下出现的“月光族”、“负翁族”现象屡见不鲜,他们把每月所赚花光,甚至过度“刷卡”透支,一般都是年轻一代,崇尚吃得开心、穿得漂亮。朱明侠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追求高质量生活无可厚非,但不能一味媚富、崇尚享乐主义,而要倡导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另一方面,中国当前需冷静思考和借鉴国外奢侈品牌成功经验,培养该领域专业人才,打造本土奢侈品牌。
6.中国人是崇尚节俭的民族。古语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老人说:“大厦千间只能住一间,绫罗千件只能穿一件”。但今天似乎在悄然变化。
人们不是爱吃吗?奉上十九万八千元的年夜饭。人们不是讲究礼尚往来吗?月饼礼盒里装上奥林巴斯数码相机、摄像机、五粮液、派克金笔、名牌打火机。而且人们对此见怪不怪。
“石崇斗富”原本是历史上的一段反面教材,但现代版正在各地上演。世界顶级奢侈品汇集上海,两亿五千万元的豪宅、两亿元的珠宝、五十万元的狗项链……连入场的豪华轿车,都要求价值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才可准入。三天招来七千多一掷千金的人。
五年前宾利汽车进入中国,不到三年售出了一百三十三辆,其中十九辆车单价超过一百万美元。中国创造了总销售量亚太地区第一、销售增幅全球第一、宾利旗舰版的销售量全球第一的纪录。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个崇尚节俭的民族这是怎么了?有人理直气壮地回答:现在是消费时代。
确实和农耕时代相比,今天的商品极大丰富,今天的人们格外富裕。而且在市场经济机制中,个人的消费取向与行为,只取决于个人的收入状况和支付能力,是一件纯私人的事情。但我们比农耕时代更有钱,是否就意味着奢侈之风可能会蔓延整个社会,比农耕时代商品更丰富,我们是否会掉入过度消费的泥沼?
这不是危言耸听。早在一八九九年,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仑就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把美国当时的富人消费称为“炫耀性消费”。他认为,为了赢得社会尊重,有闲阶级的成员总想通过生活上的炫耀,来显示自己的阔绰和与众不同的身份。在他们的带动以及商家与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社会浮躁之气弥漫、攀比之风盛行,甚至影响到低收入成员的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
    现在,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国的新富阶层和奢侈品亲密接触时,很多远算不上富裕的工薪阶层和年轻的普通消费者也在迎头赶上,唯恐自己掉价。就连靠父母供养的大学生甚至省吃俭用也要买名牌。当“奢侈就是光荣,奢侈就是快乐”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候,当商品价格变为实力、品位的身份价签时,消费这个个人问题已经转变为社会问题。
    更何况,商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会消耗资源。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匮乏的国家,过度消费导致的资源无谓消耗确实是一份难以承受之重。
有人把目前中国的消费称为“中国式奢侈”。中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渴望财富,却没有做好迎接财富的心理准备,甚至以为消费时代就等于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当然我们不能静等人们自觉提高认识,人均GDP在全球排位不高的中国,必须警惕“未富先奢”。
7.有一群我个人很不欣赏的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竭力证明着国货不如舶来品。他们是国外大牌商品的痴迷者,他们为过度消费换了马甲——“更精致更有品位的生活”。
     他们的理念有着让人目眩神迷的理论依托——全球一体化。在他们看来,托马斯•弗里德是全世界最正确的人(因为他写出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他们可以为了干酪的产地喋喋不休,也可以宣称咖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乐趣,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做出各种傻事。
    将珍贵的拉菲堡红酒和雪碧混在一起喝是中国土大款干过的事儿,威士忌掺绿茶也是国产的喝法,一再宣扬全球化的他们却在以本土化的方式让这些昂贵的玩意儿适应中国式的胃。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总是一相情愿地认定某些舶来品是高贵的。某个曾风靡大半个中国的洋品牌在国外通常只是扮演大卖场里减价货的角色,让小资们抓狂不已的某洋啤酒其实不过是美国普通民众最平常不过的消费品。引导这些国产“时尚先锋”消费的只是商品标签上的那一串数字——足够贵,足够显示体现所谓的品位。
    洋快餐进入中国已经有很多年了,它们致力于中国本土化的策略已被证明是成功的。这样的洋快餐已经足够草根了,它们不再是某种生活品质的标签——能吃得起洋快餐的人实在太多了。
不过,还是有企业会感到困惑的,比如星巴克。
一度,喝不喝咖啡,甚至具体到喝不喝星巴克的咖啡成了衡量一个人品位的标准。但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星巴克的时候,当初喝星巴克的那些人却失落了。
在他们看来,每天喝一杯星巴克咖啡是一种超越普通人的生活。普及化的结果只会让他们内心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于是他们不再去星巴克,因为那里不再是显示他们卓尔不群的地方了。
    其实星巴克没有什么损失,咖啡是留给那些真正热爱咖啡的人们的。
    美国的文化批评家艾本斯坦说过:“担心自己跌落到局外,多半意味着你已经在这个局中了。”在局中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你以为已置身局中,实际上却离得很远很远。

二、作答要求
第一题:
参考给定资料,以“从‘月光一族’说开去”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总字数800-1000字。(40分)

第二题:
参考给定资料,以“回归奢侈品消费的理性时代”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总字数800-1000字。(40分)

第三题:
“给定资料7”的划线部分写道:“担心自己跌落到局外,多半意味着你已经在这个局中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40分)


(编辑:admin)

标签:2013浙江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相关阅读:
行测2013浙江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