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脏腑之间的关系
2020/8/10 8:46:24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中医常识。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脏腑之间的关系
【概述】
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把六腑、形体、官窍等脏腑组织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因此学习脏腑之间的关系是全面把握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古人在理解脏腑关系的时候,多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进行解释。在对脏腑生理功能有着全面认识的今天,已经完全能够从脏腑各自功能的角度,来对两个脏(腑),或多个脏腑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相互联系脏腑功能的关联点是掌握该脏腑关系的要点
【知识析要】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心肺同居上焦,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
1.生理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助。肺朝百脉,助心行血的功能,也是血液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滋养肺气和把肺吸入的清气运往全身。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肺呼吸功能之间的协调平衡。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联结心和肺关系的纽带。
2.病理
若肺气虚弱,行血无力或肺失宣肃,肺气壅滞,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易致心血瘀阻;反之,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血不养肺,导致心肺气虚
(二)心与脾
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血液运行两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关系。
1.血液生成方面
(1)生理: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
(2)病理:若脾虚失于健运,化源不足或统血无权,慢性失血,均可导致血虚而心失所养。而劳神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运化失职,无血养心,导致心血亏虚,从而形成心脾两虚之证。临床常见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无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等症。
2.血液运行方面
(1)生理: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一方面取决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另一方面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血液能正常运行而不致脱陷妄行,全赖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的协调。
(2)病理: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或脾气虚损,统摄无权,均可导致血行失常的病理状态,或见气虚血瘀,或见气虚失摄的出血。
(三)心与肝
心主行血而肝主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因此,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
1.血液方面
(1)生理:心主行血,心为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有度,随人体生理需求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血功能的正常进行。
(2)病理:心血亏虚,无血养肝,常出现肝藏血不足;反之,肝血亏虚,血不养心,又可导致心血亏虚,从而表现为心肝血虚证。此外,心血瘀阻可累及肝,肝血瘀阻可累及心,最终导致心肝血瘀的病理变化。
2.精神情志方面
(1)生理:心藏神,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精神情志的舒畅。心肝两脏,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心血肝血充盈养神,肝气疏泄有度,则心神健旺,情志畅快。
(2)病理: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与肝火亢逆,可两者并存或相互引动。前者可出现以精神恍惚、情绪抑郁为主症的心肝气郁证,后者则出现以心烦失眠、急躁易怒为主症的心肝火旺的病理变化。
(四)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的关系,包括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等内容。
1.水火既济
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故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1)生理: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以及全身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根据阴阳交感和互藏的机理,心阳下降之理在于:心阳是随着心阴的下降而下降的;肾阴上升之理在于:肾阴上升是依赖肾阳的鼓动而上升的。(2)病理: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的动态平衡失调,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水不济火,肾阴虚于下而心火亢于上的心肾阴虚证;二是肾阳虚与心阳虚互为因果的心肾阳虚、水湿泛滥的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
2.精神互用
心藏神,肾藏精。精化气生神,为气、神之基;神统精驭气,为精气之主。积精可以全神,神全可以统驭精气。
3.君相安位
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为神明之臣辅。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五)肺与脾
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谷气肺主行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
(1)生理: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之精气。二者在肺中汇为宗气。脾化生的水谷精气,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运动以输布全身。而肺维持其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气,又依靠脾气运化作用以生成。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
(2)病理:若肺气虚,吸入清气不足,不能滋养脾气或不能将脾运化的精气宣发肃降至全身,就可以导致脾气亏虚,或全身气虚;或脾气亏虚,精微化生不足,不能滋养肺气,导致肺气亏虚,最终形成肺脾气虚证
2.水液代谢
(1)生理:肺气宣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地输布与排泄;脾气运化,散精于肺,使水液正常地生成与输布。人体的水液,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而布散周身。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2)病理:若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生痰,为饮为肿,影响及肺则失其宣降而痰嗽喘咳。是病其标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六)肺与肝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1.生理
从天人相应出发,肝气从左升发,肺气由右肃降。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升与肺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
2、病理
病理状态下,肝肺病变可相互影响。如肝郁化火,或肝气上逆,肝火上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而出现咳嗽、胸猫、咯血等肝火犯肺证,五行学说称为“木火刑金”或“木旺侮金”。另一方面,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也可伤及肝阴,致肝阳亢逆,而出现头痛、易怒、胁肋胀痛等肺病及肝之候。
(七)肺与肾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津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1,津液代谢
(1)生理: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的激发推动;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二者的协同作用,保证了体内水液输布与排泄的正常。
(2)病理:因肺气亏虚或雍滞,不能肃降水液于肾。或肾功能失调而致水液代谢障碍,水气上犯于肺,均可以导致水肿之证。
2,呼吸运动
(1)生理: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由肺所主,但亦需肾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气充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可见在人体呼吸运动中,肺气肃降有利于肾的纳气;肾气充足,纳摄有权,也有利于肺气之肃降。
(2)病理: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往往互为影响,最终导致肺肾气虚,气浮于上,出现气短喘促,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
3,阴阳互资
(1)生理: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肾阳为诸阳之本,肾阳资助肺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资生,维持全身阴液的充足和阴阳平衡。
(2)病理:若肺阴不足,不能滋养肾阴,导致肾阴亏虚;或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肺阴,导致肺阴亏虚,二者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证。老年久病痰饮喘咳,多属肺肾阳虚。
(八)肝与脾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
1.疏泄与运化(饮食物消化)
(1)生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并疏利胆汁,输于肠道,促进脾胃升清降浊的运化功能;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
(2)病理:病理上肝肿病变相互影响。一方面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易致脾失健运,形成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腹胀,肠鸣泄泻等肝脾不调之候;另一方面若脾失健运,也可影响肝失疏泄,导致“土壅木郁”之证。或因脾虚生湿化热,湿热郁蒸肝胆,胆汁外泻,则可形成黄疸等症。
2.血液运行
(1)生理: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主生血又统摄血液。脾气健旺,生血有源,统血有权,使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藏泻有度,血量得以正常调节,气血才能运行无阻。肝脾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2)病理: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或统摄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此外,肝不藏血也与脾不统血同时并见,临床称为“藏统失司”。(九)肝与肾
肝肾之间的关系,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之称。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木依赖肾阴的滋养,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
1.精血同源
(1)生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且能相互转化,相互资生。肾藏精,肾精输送于肝,化为肝血。而肾受五脏六之精而藏之,封藏于肾之精,也需依赖于肝血的滋养。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相关。
(2)病理: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多可相互影响,以致出现头昏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形瘦体弱,男子精亏、女子闭经等肝肾精血两亏之证。

(编辑:admin)

标签:中医基础 中医理论 中医常识
 
相关阅读:
专业知识事业单位中医学基础知识考什么之题库5000题
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综合知识
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综合素质中医基础理论之发病与病机
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真题汇总答案解析-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网
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知识常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