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公共基础重点归纳1000问:货币转化为资本
2020/7/11 12:19:59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公共基础重点归纳1000问: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产生了货币,而货币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在历史上,表现为货币财产的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是资本的最原始形式。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资本家,首先必须掌握足够的货币,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才能开始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这并不是说货币本身就是资本,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本质区别的。只要把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作一个比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们的区别。
1)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简单商品的流通公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商品生产者首先是卖出自己的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以货币买进自己需要的商品。资本的流通公式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WG)。资本家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定的商品,然后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在W—C—和1G—W—G这两个流通公式之间有一定的共同点: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同样有商品和货币互相对立着;而在每一个流通过程中,也都同样有3个当事人,即买者、卖者和又买又卖者。同时,这两个流通公式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从流通形式来看,它们的区别在于:①买和卖的顺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②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③流通中充当媒介的东西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离品。
应当指出的是,这两个流通公式不仅有形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在内容和目的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在W-G—W的流通中,商品生产者是为买面卖,它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面品,这一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流通的目的是获得一定的使用价值,即满足商品生产者对特定商品的需要。而在G—WG的流通中,当事人却是为卖而买,开始垫付出去的是货币,而最终从流通中取回的也是货币。所以,这种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货币,即交换价值本身,乍一看,G—W一G似乎是无内容的同义反复,它的两极都是货币,而不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不过,不要忘记,一个货币额同另一个货币额虽然没有质的差别,但可以有量的差别。资本家之所以将货币投入这种流通过程,正是因为这个过程会给他带来货币的增加额。这样,就应当对资本总公式作一下修正,即G—W-C。这里,G=G+△G,而△G是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价值增值,即取得剩余价值。例如资本家以120元购进商品,出售商品时获得150元,其中的30元是超过预付价值的余额,即剩余价值。
通过对两种流通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它并不是资本,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带来了剩余价值,这时的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他还把资本比作父亲,把剩余价值比作儿子,我们也可以说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这个公式,对一切形式的资本都适用。不仅商业资本的运动直接表现为先买后卖的过程,而且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基本过程也是这样,它们不过是在这一公式基础上的补充或简化。因此,这一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称为资本总公式或资本的一般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现律是相矛的。这个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现律,品交换应按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因而在流通中不可能发生增值,但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价值量却发生了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如果是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转换,价值量不会变化,不会发生增值;如果是不等价交换,通过贱买贵卖,似乎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但是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商品的价值总量并没有增加。所以,流领域不能够使价值增值。但离流通领域,在流通领域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没有发生关系,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其价值就确定下来,也不可能发生增值。综上所述,资本价值的增值,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那么,资本流通终点的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单纯从流通来说明,又不能离开流通来说明,它必须从资本总公式包含的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来明。
考察资本总公式,首先价值增值不会发生在第一阶段(GW)的货币上,这里的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只代表一个既定的价值量其次价值增值也不会发生在W一G,因为这一流通过程只是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换,值量也不会改变。再次,价值增值必然发生在第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货币的持有者必须把货币投入流通,在流通中购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这种特殊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资本价值增值的前提。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公基真题
 
相关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常识题库:环境保护|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考点精华:洋务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历年真题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真题拓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公共基础知识2024事业单位考试历史文化公基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2024事业编制真题试卷常识大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