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公选公共基础知识题制胜的两个环节
2020/2/16 22:14:41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解读思路。

公选公共基础知识题制胜的两个环节
公共基础知识题,是公选和竞争上岗的主要试题、必考试题。它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的附件详细规定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范围和重点。公共基础知识试题范围广、题量大,是笔试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答好这部分试题至关重要。
要正确认识公共基础知识题
公共基础知识题,一般都是客观性试题,是对知识性内容的测试,考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八个部分,这些都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理论和素养,与领导工作息息相关。通常以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设题,试题内容虽然涉猎广泛、包罗万象,但不涉及太深的专业,均是表面性、基础性理论知识,难、中、易题的比例大体是26:2,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试题的难度越大。
公共基础知识题主要测评三方面的素养。一是理论素养。测查应试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二是公共知识素养。测查应试者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公共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三是政策法规素养。测查应试者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作答公共基础知识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临考前突击复习作用不大。复习公共基础知识题,一方面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笔试内容》的规定逐章逐节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勤于看书读报,勤于观察思考,勤于涉猎未知领域,尤其对八个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性知识,要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对国家政府、社会发展要多关心、多关注,对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经济建设领域的新成就要多了解、多掌握。只有广闻、博观、厚积,才能在此类试题中摘取高分。
二、要掌握好答题的特殊方法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大多是判断题和选择题,作答时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迅速做出答案;二是不会,需要马上猜一个答案。第一种情况要靠平时学习和积累,第二种情况就需要用一些特殊方法,也就是如何在不会的情况下尽可能将答案猜准。一般有三种方法可选择:
第一种:第一印象法。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后,大脑中最先出现的那个判断,最有可能是正确答案。在作答时,要集中精力,善于捕捉这一闪而过的灵感印象,利用这一点去答题,往往会有很高的正确率。比如以下两道题:
例1.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对我国国情国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A.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
B.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
D.我国已与周边所有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例2.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失基”
当猛然间看到这些试题时,尽管不能很快判断出该选择哪一项,但应试者很可能在平时看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时无意中看过或听过相关的内容,只是在大脑中一带而过,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形成记忆。当集中精力阅读试题时,试题中的信息进入应试者大脑后会刺激大脑皮层,激起大脑中曾经接触过的和关知识内容,因为未曾记忆,所以表现形式是一闪而过。这时,要善于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灵感,选出第一印象出现的那个答案。如果应试者想否定第一印象得出的答案,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否则要按第一印象的答案去选。第二种:问题转换法。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题不会,但会与这道题有关的一些知识,所以就可以通过问题转换,用这些会的知识去作答出不会的问题。比如:
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假如不知道我国农业税是什么时期开始征收的,但应试者如果知道这几个朝代在哪个时间段,这道题就可迎刃而解。用2006减去2600得到负的594,也就是说开始征收农业税应该在公元前594年左右,这恰好是春秋时期,所以很容易知道此题选A。再比如: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假如不知道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什么,但是知道“次”这个字的含义是品质差、不好的意思。次贷危机用通俗话讲就是贷款质量差,造成了危机,这样就排除了A、C。那么,是贷款人“次”呢还是贷款机构“次”呢?假如银行等贷款机构“次”,贷款人能如期还上钱,那也导致不了危机,只能是贷款人“次”,贷款人还不上贷款才可能造成危机,所以此题应选B。
第三种:合情合理法。也就是对待试题不从专业角度、知识角度去考虑,而是从常理角度去考虑,用常识性思维去合情合理地分析问题。这一方法在作答法律知识类试题时十分有用,比如应试者不熟悉法律具体条款,但知道法律是公平、公正的,根据这一点就可以选择。比如:
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B.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C.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D.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假如不知道相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但是从合情合理角度出发,这道题一定选C。甲被车撞了,一个无关的行人乙又是拦车又是送医院,这是好人好事。用常理判断,对于这种好人好事行为法律应该给予保护和支持鼓励,所以车费不可能让乙承担,甲手机丢了也不可能让乙赔偿,因为法律是不会规定让见义勇为、做好人好事的人权益受损。再比如:
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对于此题,假设不知道哪种做法可行,但是用常理性思维,从合情合理角度去考虑,A不对,工业酒精是不可能给伤口消毒的。C也不对,如果检验加碘食盐可以用淀粉的话,那么人们所吃的菜、汤等都会是蓝色的。D也不对,葡萄糖是一种药,治疗低血糖一定比吃馒头强得多,不可能低血糖患者不用吃药,只吃馒头就可以将病治愈。这三个选项不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此题只能选B
以上三种方法在猜答案时很有效,但仅举一两个例子是远远不能说明它的效用的,需要应试者在掌握了这种方法的实质和精神后多试用、多练习、多体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作答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的特效方法。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公基真题
 
相关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常识题库:环境保护|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考点精华:洋务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历年真题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真题拓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公共基础知识2024事业单位考试历史文化公基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2024事业编制真题试卷常识大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