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6国考申论预测题:户籍改革-公务员考试网
2015/11/27 8:28:28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6国考申论预测题:户籍改革-公务员考试网。内容提要:假如你是C市户籍改革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的户籍改革面临诸多难题,民众对此关注度很高,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加快户籍改革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016国考申论预测题:户籍改革
 
1.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人口流动给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一些人“扎根城市却不是城里的人”“住在城市却难享城里的好”,种种新的矛盾对户籍制度形成了倒逼机制、提出了改革要求。
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确立了在全国实施差异化落户的政策原则,从整体上构建起新型户籍制度,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措施之实,前所未有。改革的推进回应了社会期待、顺应了发展要求,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着敢于担当、务实进取的作风。
 
2.统一的公民身份,需要建立在统一的基础福利均等化之上。《意见》的亮点之一是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其实,户籍含金量的差异取决于公共福利的多寡,将传统严苛的户籍制度背后的一系列福利逐步淡化,才能为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身份制度扫清障碍,才能有利于公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行。此次户口渐进式改革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让转移到城镇的农业人口享受国家统一的基本公共福利,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这些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扫清了障碍,也将有利于全国各地通过优化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户籍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但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期人们感到非改革不可,除了众多待遇差异引发的不公平问题,核心还是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影响了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影响了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主体的公平感,影响了劳动者公平地获得公共服务。此次改革意义可谓重大,影响可谓深远,涉及面广、人多。户籍制度改革将为最终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扫清障碍,有利于人力资源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它对于在市场规律作用下,根据地区发展战略和各自需求,推动人口理性和合理流动的作用明显。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和提高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是下一步区域发展关键环节,也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基本保障,它还是推进新一轮新型城镇化的机制保障,对于打破城乡间的制度壁垒,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义深远。
 
3.近年来,各省纷纷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实现了同一地区的城乡居民“同是居民、同等待遇”。此项改革举措,在实现城乡福利统筹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本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在城市就业和公共服务等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单纯取消本地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福利差异,提高本地农业户口居民的福利待遇,等同于挤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外来非农户口和外来农业户口居民)的福利待遇,使他们获取就业和公共服务资源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不利于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公共服务的全面均等化。户籍改革的目标是消除所有由户籍身份差异导致的福利待遇差异,实现全体国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仅仅消除了本地城乡分割,却加大了区域分割。事实上,当前户籍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高度分权化的社会福利统筹模式,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的福利差距。
 
4.比照经济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之所以这种走向的户籍改革或给我们通往自由迁徙的路造成致命打击,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各城市政府已经成为一个日趋封闭的自利集团,犹为重要的是,其“自利”的方式,同“县际竞争”一样,缺乏城市之间的整体性目标,缺乏统筹考虑,同时也是突破底限的,一些涉及到公众利益,涉及到社会起码的公平正义的公共产品甚至政策制定(“户籍”就是这么被工具化了),也可以轻易的被用来交换这种“自利性”的政策目标。因此,可以不客气的说,我们目前户籍改革最大的困局,就在于各城市政府,在这种极端自利性的“地方政治保护主义”下,“户籍改革”已经丧失了天然合法性,而沦为如何更好维持“自利性”的政策工具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在户籍制度上实施的“地方政治(政策)保护主义”,其实施主体是各城市政府,是为了更好的取得地方政绩,然而,尽管舆情汹涌,但在城市内部,因为它维护了市民的既得利益,往往还会获得市民的支持和认可,譬如说市民阶层对于农民工群体的歧视,譬如说一些地方所具有的排外情绪,因而获得了一定的城市内部的民意基础,于是便更加巩固了这种“自利性”地方政治(政策)保护主义。因此,要破除阻力,打破困局就愈加困难。
 
5.户籍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远非换个“户口本”那么简单。把一个人变为城镇身份是很容易的事,但要让一个人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各项公共服务,拥有各项权益保障,则牵涉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妥善解决进城人员的社保、医保、住房乃至随迁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那么户籍改革必定举步维艰。我们高兴地看到,自治区出台的《实施意见》共分五个部分,其中专列一个部分用于解决此类问题,整体改革方案的设计是合理的。其中一些具体规定显示出高度的人性化。如“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将农(牧)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均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和自治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初衷和要求。
改革的最大目的是生产力的解放。而这一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就看改革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施意见》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平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有所涉及,如“建立居住证制度”、“超生、收养等情况可落户”、“放宽租赁房屋(含实际居住地)落户政策”、“南疆不设落户条件”等。这些规定无疑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也很好地尊重了群众意愿,既立足了基本区情,又体现了积极和有序。
 
6.改革户籍制度是促进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社会转型是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过程的统称。以户籍为分界的不公平的社会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既脱离农村社区组织,又脱离家庭的群体。边缘群体是一种过渡性社会现象,较为复杂,需要加以整合。否则,会对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消极影响。顺应农民工安居乐业的要求,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提高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以具有稳定就业和住所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户籍制度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既要鼓励地方勇于创新,又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既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又要充分考虑流入地人口承载能力。应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先试点后推开,循序渐进,区别情况,逐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和农民工的落户条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以率先放开农民工落户条件。要加强社会管理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统一纳入本地各项社会管理,促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当然会有好处,只不过以前讲得比较笼统,很少用直观的数据表示出来。而现在,都阳研究员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认为“户籍改革到位每年可获超万亿元收益”。这对于增进户籍改革共识,是有裨益的。
  好处显而易见,当然可以提及,但过分强调甚至只强调好处,很容易让人造成一个印象,即认为户籍改革只是因为有好处才去推进。而且,“好处有大小,显现有先后”,即便那些信奉“好处说”的,也可能因为看不上、等不及好处,从而失去应有的热情,最终影响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
大多数决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由于掌握到一般人所不能掌握的信息,能够“涉水深识水情”。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迫切和好处,很多决策者都知道,最起码听相关研究人员讲过。而对于户籍制度迟迟不能推进的坏处,比如由此导致保姆等职业紧缺等问题,同样也有深刻认识。
 
8.城镇户籍人口享有较好的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人口不享有这种公共服务——中国这项特殊的制度,起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具体包括1951年的社会保障制度、1952年的劳动用工制度、1953年的粮油供应制度,一直到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国家以不断递进的制度安排,最终演化为由公安部门这种强力机构和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制度来共同维持城乡两种户籍制度及其不同的社会福利。
   1958年以后到1978年这二十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模式,也就是城镇户籍享有独特的公共服务。1964、1977等年份出台的户口迁移制度,都是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都是严格规划城镇居民享有的服务农村人事实上不能享有。这样,城市居民从生到死, 在出生、教育、劳动、养老这些环节上,在衣食、居住、健康、文体这些具体需要方面,享有较多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不但品种少、质量低,主要是他们不能跟城市人算成一类,不能享受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这二十年的结果就是,到了1978年,1/5的城镇人口与4/5的农村户籍人口在社会身份方面形成巨大的差距,就是全社会形成了市民与农民两个阶层;在资源配置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就是广大落后的农村以及相对繁荣的城市。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的户籍改革面临的难题有哪些?全面、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结合所给材料,试分析如何保障我国的户籍改革平稳推进?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字数在4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假如你是C市户籍改革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的户籍改革面临诸多难题,民众对此关注度很高,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加快户籍改革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户籍改革的走向”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编辑:admin)

标签:2016国考申论押题 模拟题
 
相关阅读:
时政20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试题答案|时事模拟题
模拟题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卷
模拟题2024事业单位考试职测模拟题
模拟题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多项选择题专项题库
综合素质2024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常识试题
模拟题2024事业单位考试职业测试模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