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贫困县考评
2014/3/8 12:06:37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贫困县考评机制创新。内容提要:假如你是M市脱贫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很多区县争当贫困,热衷于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这一政绩建设长久势必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M市加快脱贫机制考评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语言凝练,结构完整。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贫困县考评机制创新
 
1.中国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就像人与人之间存在落差一样,县与县之间确有富贫之分。而在“共同富裕”的政治愿景里,国家划分贫困地区作为帮扶对象可谓合情合理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评定国家级贫困县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国家资源的再分配,实现均衡发展和改善当地民生。在此语境下,经济相对落后的新邵县被纳入贫困县,“对改善当地老百姓生活将很有意义”,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坏事;就好比一个困难户争取到了社保,贫困县的帽子对于M县来说,俨然雪中送炭。
 
2.“国家贫困县”的帽子在一些贫困县里,并不是经济发展缓慢的体现,而是个炙手可热、可带来种种实惠的宝贝称号。正如一位地方领导所说:一旦被摘下这顶帽子,中央及省市级财政拨付的扶贫补助资金与一些政策优惠会随之消失,地方财政负担压力将会加大。于是,在一些地方领导思想中,能够戴上并保住“贫困县”的帽子是一种政绩,如果在哪一任领导手中丢了这顶得实惠的帽子反而会成为罪人。这也是当前一些地方为了保住“贫困县”的帽子,不惜在报告或统计时花心思去玩一些“文字游戏”或“数字游戏”。
 
3.在一些地方,本该以扶贫济困为宗旨的扶贫开发工作却有些变味:哭穷争戴“贫困帽”、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条件越好越容易得到项目支持……到底有多少扶贫资源用在了急需的贫困群众身上,多年来人们颇有疑问。
   究其根由,主要是以往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依然侧重于经济指标。对于地方主政者来说,顶着贫困县的帽子争取各类财政拨款和建设项目,可以在短期内提高GDP、地方财政收入等考核“硬指标”,性价比很高。而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又需要耐得住眼前的寂寞。两相比较,无怪乎不少官员“取政绩而舍群众”了。
 
4.贫困县戴着“贫困帽”好比开着宝马领低保的富人乱象。如今不少县市,既是贫困县,又是百强县,如此“自相矛盾”、“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之事,为何偏偏就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视而不见呢?自然,贫困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少交税收,在财政转移支付上可享受额外补助,至于土地政策、项目确定等好处,累计起来的“利好”难以估量。其实,政府借机致富了,老百姓却还停留在贫困线上。对某些地方当政者来说,百强县是面子,是荣誉,是政绩,是夸耀的资本,也是升迁的筹码;贫困县是本钱,是摇钱树,是自己“加码”的本钱,也是自己额外的“小金库”。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不惜动用***手段,也要为自己争得一顶贫困县的帽子,尽管很多县早已摆脱了贫困,却仍然倾力保持贫困县的身份。这便是贫困县偏爱“穷折腾”的根源和病症。
 
5.中央为贫困地区提供项目资金,本意是为了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而非举倾国之力为它们“输血”。贫困县在享受国家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时,自然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摈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思维。然而,一些贫困县把这个身份当成了一个既得利益,没能利用扶贫资金改善民生,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此,国家在贫困县考核中,更有必要强调项目资金利用的产出效率,严格控制对脱贫效果不明显地区的项目审批。以往越穷越给钱的做法,并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能实现脱贫工作的正向回馈。
衡量一县是否脱贫应当更多地从民生指标考虑,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如果贫困县退出机制启动,仍然以GDP等宏观数据为先决条件,难免出现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仓促脱贫的现象。一个县有没有脱贫,应该看这个县最贫困的一部分人生活水平有没有明显的提高,把低收入者、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列入脱贫标准,才是衡量该地区实际不贫困的方法。 
 
6.扶贫资金上的问题,就像科研经费腐败一样,令人愤懑,让人痛心。道德谴责是没有意义的,真正值得追问的无非还是两个问题:一者,在专业审计监督之前,面对扶贫资金上的乱象,发钱的部门为什么愣是不知不觉、成了制度意义上的冤大头?二者,除了明确可以定罪的贪腐之外,啃噬扶贫资金的任何违规行为,只须一退了之、一改了之吗?
看得见的权力问责固然重要,看不见的制度转身也不可少。如果扶贫资金常年如牛栏关猫、绩效考核与多元监督始终“不在状态”,恐怕专业审计也难以逆转沉疴累累的猫腻。扶贫资金不是“唐僧肉”,从审批到监管,制度应该成为火眼金睛的孙行者。
 
7.目前的扶贫存在三不足:首先,目前的扶贫资金效率低下,十年名单不改,扶贫变成扶强,这是怠政的标志。其次,评选之时各种拉票,增加了寻租的空间。评选之后,增加了对贫困地区官员的监管成本。第三,扶贫成为资金与政策的重新分配,而不是对当地经济制度的改革,并非对当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资源价格不涨,那些靠资源脱贫的百强县又该怎么办?
   要建立脱贫的常效机制,靠的不是扶贫专项资金,而是善用当地资源、改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让贫困地区在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先行先试,政府帮助让外地企业与当地的资源、劳动力与企业对接。其中,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社会组织对当地资源进行详尽调研,让社会公益组织与企业与当地顺利接轨,则走出封闭、脱贫才有希望。
 
8.“贫困县”名号与发展水平的不协调,也就是常见景象。其后果不难想见:资源错置,政策扶持难实现“雪中送炭”;而不少真正贫困县,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在得“贫困”多助的制度环境里,扶贫异化为错位激励,这既要归咎于某些地方的功利倾向,更当反思贫困县考评的疏漏粗糙。说到底,小康抑或贫困,不是妆点粉饰,而应依据“地情”,客观评估。若“贫困县”评估裁量缺乏公允,那扶贫的“救济功用”也会被架空。T县的“变脸”,见证了短视式发展,也印证了“贫困县”遴选的不严谨性:起初当地能成“小康县”,是政绩虚荣作怪;后来“返贫”,又凸显了发展焦渴。而贯穿其中的,则是随意化的裁量。
 
9.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要让之前戴着贫困县帽子的地区看得到“摘帽”的好处。一个地方脱贫工作做得好,经济发展能力上去了,不妨对政府工作人员予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奖励,如适当提高摘帽后公务员工资,对主要领导干部优先考虑提拔等。对脱贫工作一无所成的官员要有相应惩罚措施,不能让贫困县的主政官员感觉到自己到贫困县任职是一个过渡乃至一种政治资本。如果在脱贫条件明明允许的情况下,贫困县的主政官员还是不惜代价保卫贫困的帽子,那么其执政能力就值得考量了。
另外,衡量一县是否脱贫应当更多地从民生指标考虑,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如果贫困县退出机制启动,仍然以GDP等宏观数据为先决条件,难免出现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仓促脱贫的现象。一个县有没有脱贫,应该看这个县最贫困的一部分人生活水平有没有明显的提高,把低收入者、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列入脱贫标准,才是衡量该地区实际不贫困的方法。
 
10.我国国家扶贫办对于贫困县的确认遵循一定程序。“国家级贫困县”名册,调整的“年份周期”应当确定下来,并写进扶贫工作制度,长期地、规范化地执行,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变化。通过有效努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将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当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根据,每年获取并存档“国家级贫困县”的社会经济各种数据,每隔2~3年便可以调整一次“国家级贫困县”名册。同时,对于那些奋发图强的贫困县,应当受到国家一定方式的表彰和奖励。贫困,并不可耻;脱贫,却是光荣。
扶贫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对于扶贫资金的支出,不必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减少。因为过去扶贫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将来扶贫是关注相对贫困问题。由于地理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差异,地区贫富的差距会长期存在,那么扶贫工作就不能懈怠和敷衍。“请神容易送神难”,只是难在有关责任部门的不认真和不负责。
 
11.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在帮扶落后地区发展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尤其是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提高了贫困人口收入、缓解了“三农”问题。国家级贫困县审批工作是从1986年开始的,至今已有26年了,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国家级贫困县”并没有摘帽,扶贫这么多年咋就不见效?尤其是已经脱贫的贫困县,甚至是“全国百强县”的仍旧保留“贫困”,不仅不利于国家集中优势力量对真正的贫困县进行投入,使其能早日摆脱贫困,反而造成了国家各种资源的浪费;同时,贫困县长期“贫困”即打击了当地居民生产积极性,也丧失了鼓励真正的贫困县从自身出发,寻找脱贫致富之路的作用,助长了一切靠国家,靠政府救济这种不正之风,阻碍了对贫困县脱贫致富真正有价值的经验的传播。“百强县”依然身兼“贫困县”,是这些县自己不愿退出,还是国家缺少贫困县的退出机制?再就是如何终结“争当贫困县”现象,在鼓励脱贫县摘帽这一前提下,是否对于最先“摘帽”的县仍旧给予绝大部分原有的优惠政策,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这样,脱贫却不摘帽的现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12.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在扶助贫困时,决不能奉行这一“民间法则”,不能谁会“哭”就给谁戴贫困帽子。贫困是一种真实客观的状态,评价贫困、扶助贫困也应该实事求是,公正、公开、客观,有一套科学的模式。国家有限的扶贫资金应该优先用于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地区,因而,政府有关部门在确定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时,应该以真实的贫困为唯一衡量标尺,而不能受贫困之外的***、门路、弄虚作假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戴不戴贫困帽子应该顺其自然,真正贫困的地方不用跑,不用争,也能够戴上贫困帽子,未达到贫困标准的地方,再跑、再有门路,也是徒劳。
 
13.某些领导谋求的“百强县”早就失去了官方的权威性。那么,领导热衷于此的动机何在呢?是不知情还是知情之后的故意为之呢?从现实的观点看,后者居于首要的地位。政绩冲动下的“百强县”出炉,来自一个没有在民政部注册的咨询所。一边是县级领导的溜须拍马,一边是咨询所中饱私囊的行径。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从贫困县到百强县的无奈,最终的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劳民伤财结果。
   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有很多百强县争做贫困县的例子。一个县域经济发展,奈何屈伸做贫困县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在民间,有这样的一则笑话可以说明问题,两位老农在抱怨为什么自己县评不上贫困县,路人经过时说,评上贫困县,你有钱吗?当然这是民间质朴的语言,言外之意是参评贫困县也是需要金钱铺路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谓的百强县和贫困县的评比无不是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为,更直白的说就是金钱铺路的行为。
 
14.尽管地方政府需要一些名片展示地方形象,官员也需要形象工程制造政绩资本。但是,再冠冕堂皇的形象工程也不能突破正义底线、无视民生利益。“民生优先”的口号常常挂在某些官员。
   打造所谓的形象工程,并非一地独有的风景。虽然百姓已经毫不客气地对形象工程投了反对票,网友也把此事发帖曝光,但是从回应来看,当地政府仍然躺在形象工程制造的政绩沙发上沾沾自喜。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介入调查。古浪县为何不顾民意反对,动用警车开道花巨款搬巨石?背后是否存在腐败?这些问题都要查清楚。巨石风风光光地迁入“新居”,但问问民生,到底是感到了欣喜还是痛苦?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很多富强县正当贫困县的这一怪象的原因有哪些?全面、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5中衡量一县是否脱贫应当更多地从民生指标考虑,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如何理解正真意义上的脱贫?字数在4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假如你是M市脱贫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很多区县争当贫困,热衷于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这一政绩建设长久势必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M市加快脱贫机制考评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语言凝练,结构完整。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脱贫的考核机制”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见解独到,论证合理。
   



推荐相关阅读: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中国标准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个税公平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农民增收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浙江 公务员 申论 模拟题
 
相关阅读:
面试2024年5月14日安徽省考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4日宁夏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3日宁夏公务员省考面试结构化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1日宁夏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2日新疆省考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