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生态城市
2014/3/6 8:46:02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生态城市。内容提要:假如你是Y市生态 城市建设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很多地方生态城市的建设往往追求高大全,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Y市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的公告。字数在45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生态城市

 

1.从地理空间上看,大中小城市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们在各地看规划馆、看城市沙盘,无论大中小城市,都是一个模式。扩张土地规模,招商引资大搞工业,老街老镇不见了,马路修宽了,楼盘起来了,但是拆迁成本分摊到商店的房租里,东西也贵了。而且交通拥堵,出行速度大大减缓,生活不便,城市发展粗放,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服务业发展成本大大提高,原来的生态链也断了。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高级城市形态,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较大,往往意味着这个城市已经走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向生态城市演进的实际更未成熟,转化也更为自然。因此,参照系不可能是原生态,而只能是“人工生态”也不可能是某些发达国家的生态状况。

 

2.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造成大气、水体、土体污染和生态破坏。部分城市PM2.5过高,城区绿地、湿地减少,地下水、湖泊和河流水质恶化,土壤退化,城市的绿色生态线受到冲击。宜居城市首先是绿色城市,不论城市发展到多大,城市资源环境的质量和功能都应该保持,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才能感觉自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这要求城市必须减少和避免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破坏,重视生态损害的修复。绿色城市中,人们可以开门见绿、推窗见景,感受到山清、水秀、地净、气清的自然之美。

   宜居城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宜居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城市发展在一定阶段会出现较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特别是土地供需矛盾。劈山造地,围湖()造城,盲目扩大城市建筑容积率,挤占水域和绿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不计入生产成本,这些行为和做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城市宜居度下降。城市宜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

 

3.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证明,城市的建设并非大造高楼、马路和工业园区,更非简单地让人住到城市里来,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不是以GDP为最终依归,而应讲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使市民安居乐业,闲暇之余徜徉于城市山水之间,而不是每日为工作奔波焦虑,乃至连停下脚步喘息的时间都缺乏。

更重要的是,注重城市发展的生态元素,并非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良好的环境生态还是城市的一大竞争力。在这方面,连续三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杭州,以其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例证。

 

4.一些城市受淹并非都因为“天公不作美”。这些城市在基础设施上的漏洞,早就显现,甚至已经到了“逢雨必涝”的地步,赶上极端天气,当然是雪上加霜。这些城市在基础设施上都有类似的通病,比如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马路很宽、大楼很高,乍一看也很漂亮,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最清楚,好看不等于好用。一些城市宁肯花大力气建设人气稀少的“鬼城”,也没有耐心去维护或者改善老城区的地下管道,因为前者相比后者更容易出看得见的成绩。而在群众的眼里,外观气派却不宜居的城市,无论投入有多大,都逃不过“形象工程”的嫌疑。今年夏天频发的极端天气,应该引起更多城市管理者觉醒,如果不能真正建设一个为民、惠民的城市,无论多么光彩的城市形象都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表面光”。

  

5.生态环境是城市美丽家园的肌体,必须做到健康优美。现代城市不仅要有强大的产业,完备的设施,发达的功能,更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从田园城市到工业城市,再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城市发展先后经历了“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觉醒”三大发展阶段。生态城市是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生态型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社会运行方式、市民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城市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也就是说建设“美丽城市”,必须首先建设好生态城市,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构成城市美的核心支撑要素。必须让市民在这座城市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洁净安全的水,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生活在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中。这里“生态型”已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整体的概念,蕴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的内容,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6.中国小脚城市主义审美观再加上美国的巨物主义消费观。这种价值观,在美国是有效的,因为他的国土巨大,资源无限。但中国不是如此,也不应该如此。正是中国小脚城市主义审美观加上美国的巨物主义消费观,导致了中国城市不可能生态,不可能走健康、可持续、绿色的道路。中国消耗的水泥是世界的54%,消耗的钢材是世界的34%,消耗的煤炭是世界的30%,中国变成巨大的消耗市场,但中国的资源非常有限,中国的耕地只有世界的7%,却要养活世界22%的人口,这就是中国巨大的矛盾。所以我们的党和政府倡导绿色经济,倡导科学发展观,道理就在这里,中国承受不了像美国这样的发展模式,因为中国资源太有限了,人口太巨大了。

 

7.城市是水生态环境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形成与区域水资源供给能力、水环境容纳能力和水安全保障能力相适应的经济产业格局和城市规划布局,构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的有机组成,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水和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8.推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城区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支持作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资源环境、主体功能区划和优势资源,确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规模,将保护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

城区经济结构调整,应站在国家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的重点。要在生产领域大力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损害率,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由此可见,站在国家战略层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注用于通过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降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

 

9.城市生态系统虽然是脆弱的,但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没有停止,只是发展的态势令人担忧。据《2012北京统计年鉴》数据,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北京经济保持了9%的增速,其中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甚至达19.2%

   雾霾天气的产生是城市生态系统被破坏、生态服务功能丧失的恶果,石油、煤炭的使用只是一方面的原由,并不能承担起所有的责任,正如北京采取了欧洲标准,仍难以摆脱雾霾。生态系统破坏最为严重的是生态系统的消失,绿地、森林、湿地被高楼大厦、工厂厂房、经济开发区、公路所取代了,所有的污染无法得到有效的降解和消除,直接的飘扬在空中或是进入到土壤,而这正是我国多数城市走过的发展路径,令人不安的是这种错误的发展路径仍在不断的复制中。

 

10.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依据的是风水理论,它要求在确定空间范围内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依据风水理论选择的聚居地都显示了生态平衡的特征。首先,所有自然条件,如山、水、土壤、风向、气候等都作为聚居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地理形态和人工设置,如"水口",都给聚居地一个限定范围的空间:聚落背依"龙山",它与分列左右的山丘和面前的溪流,形成了一个环抱的空间。这个空间中的资源量和回收废物的承载力,便是风水理论中的""。聚居地通常位于河流的内岸,由于在水力的作用下内岸不断地积聚泥土,使土地面积和承载力不断增加。传统的城市生态平衡模式的某些方面至今依然保留,中国城市的行政区划分包括周边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这些土地供给城市所需的基本食物,城市的粪料和有机废物转化为农业肥料,又输回到周边的土地。 

 

11.“目前,全社会对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尚缺乏认识。特别是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对城市湿地盲目地开发利用,造成了一些城市湿地生态退化、水体污染、物种减少,甚至完全丧失了湿地功能。”张明祥说。

  公众保护意识的淡薄源于政府对湿地宣传与保护工作的落后。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步开始走上正轨。对于“城市湿地”这一概念,很多人还觉得很陌生。

“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普遍滞后,宣传教育的广度、力度、深度都还不够,尚未唤醒全社会对城市湿地的保护意识,尚未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12.一个城市要发展,老百姓要生活经济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发展城市的理念中,如国外的一些城市,政府不选择,老百姓、市场自己选择,另外一个选择了以后肯定要持续,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国外40%的工资去交税,实际上把税收化在自然保护上,所以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因为以后修复的钱远远不止这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在这里我就想到一点,我们大家一定要找好一个位置,不是一窝蜂的去抢人家,与其去模仿人家不如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特点在哪里,选好自己未来发展的路。

 

13.我国的城市化必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否则,我们将会掉进发展的“陷阱”。实现这种选择虽然有很大的难度,但也有很好的条件。难度主要是传统模式的城市存量及其惯性巨大,我国现有的城市人口规模已远远超出上述7个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但其布局和结构仍很落后,其巨大的惯性仍在使增量按传统城市的模式迅猛扩张。这些城市较普遍地存在着非农产业无序聚集,相互间物能投入产出关联度低,资源难以就地就近循环利用,高消耗高排放成为难治的痼疾;大量侵占耕地林地湿地,加剧资源消耗、生态失衡;好大喜高,只求眼前视觉效果,不顾日后隐患风险;垃圾围城,环境污染严重;道路拥堵,出行困难;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贫富悬殊,犯罪率高;管理落后,办事效率低等传统模式城市的几乎所有弊病。

 

14.如果说,构筑商贸物流中心是怀化市经济发展目标和定位的话,那么,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则是从民生出发,旨在为民众福祉和幸福愿景创造的宏伟蓝图。生态对于怀化来说,是突出的优势资源,除了自然优美的景观,更有浓郁的民俗风情,从自然气候方面,则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而其以商贸物流为发展核心,农林和旅游发展为重要辅翼的发展模式,则为创造生态宜居城市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知道,没有繁荣,就不可能有宜居,而如果没有宜居,繁荣也不可能持久。

法国著名国际建筑设计师、上海世博会主设计师马丁·罗班先生说:“20世纪城市追求经济的发展,21世纪城市追求的主题则是生态和宜居。”他说,哪里更舒适,人们就更愿意在哪里停留下来,哪里就会更加繁荣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怀化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其一要做到的就是生态的可持久性,其二是居住的舒适性。换句话说,生态宜居,就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的权利,保障公民的尊严为目标。“生态宜居”,就是一张镌刻着民生尊严的城市名片。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全面、准确、客观。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10中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依据的是风水理论,它要求在确定空间范围内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理解生态城市中的生态平衡?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假如你是Y市生态 城市建设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当前很多地方生态城市的建设往往追求高大全,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Y市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的公告。字数在45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生态城市的未来”这一话题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见解独到,论证合理。



推荐相关阅读:
2014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群体性事件

              2014江苏申论热点:道德才需救助

              2014江苏申论综合分析题解题思路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江苏 公务员 申论 模拟题
 
相关阅读:
面试2024年5月12日江苏中烟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4日安徽省考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4日宁夏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3日宁夏公务员省考面试结构化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1日宁夏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2024年5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