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非物质遗产
2014/3/22 12:00:56     时政百分网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内容,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提要:假如你是N市文化局的一名公务员,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堪忧,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后续无人。受制于多种原因的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缓慢,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N市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其他那些已经被列入“非遗”名单的项目一样,当然值得高兴,值得自豪。但是另一方面,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际承认的同时,它们在国内的关注度却越来越小众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忘。
   对于绝大多数的“非遗”,它们现在的价值和意义,或许已经不在其应用性、实用性,而在于附着在它们身上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不能说历史和文化都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吧?另一方面,包括珠算在内的“非遗”项目,即便到了当今社会也并非全无应用价值,只不过它的应用价值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应用价值而已。比如已经有研究证明,珠算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对老年人来说则有健脑的功能。这就是它在新时代的应用和实用价值,也是它的出路之一。
 
2.应对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做出细密的规范,建立责任机制。据介绍,现在每年给每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万元,每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8000元,“在某些地方,该款项存在被挪用的情况”。其实可以像河北蔚县那样,用规模化的剪纸企业逐步取代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维持传承人的生活和再传承的经济基础。也可建立民间基金组织,提供物质后援。
   建立或完善经济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包括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场所、授予荣誉称号、利用公共传媒宣传、展示和交流、促进国际国内交流等,尤当明确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传习人。既可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福州的南音、海南的琼剧等等纳入中小学乡土教材,亦可列入高等教育的范畴。
 
3.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十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失而不可复得。今人对待文化遗产,首先要以非常虔诚的态度精心保护,确保遗产完好无损、完美无缺地留给后人。文化遗产的传承也离不开广大公众的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将遗产关在“深宫”里一味地保护,不与游客见面,似乎也不太现实,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遗产价值,让遗产“活化”起来,也是需要的。但必须做到保护在前,利用在后;重保护、轻利用,决不能不保护、只开发,一味从遗产中“淘金”,那无疑就是本末倒置。
   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关键不在用词上,“开发”太野性、粗俗,完全可以换一个文雅、动听、漂亮的词语,但如果是虚情假意,用词再美也是“皇帝的新装”。真心保护文化,首先要对文化遗产心存敬畏;其次要彻底摒弃“靠山吃山”,把文化遗产当做“摇钱树”、“提款机”。第三要严格执法。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我国从2006年开始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共有12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名录, 8500项进入省级名录,中国如此之多、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但与此同时,很多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损害文化遗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但并未受到法律追究,用冯骥才的话说,非遗法成为一纸空文。可见,保护文化遗产,法律必须给力。
 
4.在我国历史上,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是一般是通过民间艺人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延续传统文化的作用,但因其局限性,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传,这在世界历史中不难找到佐证。最典型的是玛雅文化的失传,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典型的师带徒的精英文化所致,其人口最高峰时达1400万人的民族文化竟然只掌握在区区800多人的大脑里,当这些人因为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而集体被杀掉之后,就使得整个民族失去了保持自身民族特性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各民族文明形态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为什么没有出现过中断?究其根源,与老子提出的“学在民间”不无关系,“学在民间”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不断。由此可见,广泛而非精英式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将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途径。论文参考网。作为保持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更多的优秀而流传不是很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找到一种方式改变以师带徒的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那将会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于无形,学校教育正好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这一困境。
 
5.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十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失而不可复得。今人对待文化遗产,首先要以非常虔诚的态度精心保护,确保遗产完好无损、完美无缺地留给后人。文化遗产的传承也离不开广大公众的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将遗产关在“深宫”里一味地保护,不与游客见面,似乎也不太现实,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遗产价值,让遗产“活化”起来,也是需要的。但必须做到保护在前,利用在后;重保护、轻利用,决不能不保护、只开发,一味从遗产中“淘金”,那无疑就是本末倒置。
当然,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关键不在用词上,“开发”太野性、粗俗,完全可以换一个文雅、动听、漂亮的词语,但如果是虚情假意,用词再美也是“皇帝的新装”。真心保护文化,首先要对文化遗产心存敬畏;其次要彻底摒弃“靠山吃山”,把文化遗产当做“摇钱树”、“提款机”。
 
6.剪纸、泥塑、雕刻、木偶、花鼓灯、黄河号子、毛笔、原生态民歌演唱……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由于受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以及其本身存在形态的限制,必然带来它的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的发展趋向。
   “在后工业时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它在与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进行一场艰巨的抗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曾经说,在中国,每分钟都可能有一位老艺人、一门手艺或一首民歌消失,每秒钟都可能会有一幢老房子被拆掉,都标志着一份文化的流失。
 
7.目前很多农村地区还积极延续着这些古老的习俗,说明在村落的环境里它们还有存在的条件。但当城镇化不断发展、村民们纷纷住进单元楼之后,祭灶这样的习俗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如果非要“复活”这些民俗,其实是违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活态”。所谓“活态”,是指一种传统文化在当下仍旧有着生命活力,有传承人队伍,有适合的环境。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去过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比如村落和集市),就可能失去生存发展的条件。“活态”传承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因此,那些把农耕时代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搬离村落、搬离喜欢它们的村民,使其走向大城市、走向大舞台,甚至将一些已经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硬生生地在当代城市“复活”,必然使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缺乏“活态”而失去其最为朴素真实的一面,失去长久发展的动力。至于一些腐朽没落的所谓文化遗产借机“死灰复燃”,更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衷背道而驰了。
 
8.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范围。该法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同时,该法规定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长期以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缺乏财力,有的项目则被过度商业开发,有可能使其最终失去生命力。
 
9.随着中国文化遗产多维传播网络的逐步建立,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改变,文化、遗产、传统与当代、未来的关系被“选择性”地关注和思考,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悄然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遗产保护由过去的责任政府专负、信息管理部门专享,逐渐转为责任国家和民众共担、信息整个社会共享。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民间的声音多了、大了、理性了、有底气了,民间保护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急剧扩大。民间保护意识强化、保护力量崛起,本质性地改变了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10.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肌体,只是这个肌体太过年老体迈,甚至生命垂危。挽救它,注射强心剂、使用心脏起搏器等手段当然是必要的。我们以往的投入、抢救、保护等一系列努力大多归属于这类“外力抢救”法。但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根本的办法是:更新文化遗产的“生命系统”,使肌体再生。即需要千方百计使文化遗产转变为能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的大文化产业,用一桩一桩的文化遗产生产出一件件价值连城的文化产品。需要引进市场机制和手段,来推进文化生产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需要保证老的肌体获得新的生命力,生成新型的自身造血功能。
 
11.文化遗产能不能在人们心中复活,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文化遗产进入学生本土教材,每一个地方都应该编写中小学的文化遗产人文读本,让孩子们知道,在自己这片土地上,过去的人们是怎样过年过节,有着怎样的民风民俗,有着怎样的文化创造,而本地的文化遗产与本地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关联。只有本土的历史文化,才最能使历史与文化和孩子们产生血脉之缘。孩子们也可以绘画当地文物,学唱乡村歌谣,利用年节,让老者到学校回忆他们童年生活,复活过去的传统记忆。让孩子们动态地感受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美好地进入新生代心田。
   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为传承而传承,而是为了使文化遗产丰富人们的生活,使文化更具丰富性与多样性,文化遗产里有先人的文化创造力,有民族的文化记忆,有我们的文化基因,它是我们的文化身份,我们的文化底蕴,只有让文化遗产进入公众日常生活,进入学校教育过程之中,才能使中华文化根深叶茂、福荫后世。
 
12.这些年,由民间文艺、手工艺等组成的文化遗产深深根植于一方水土,但政府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特别是资金的欠缺,制约了训练、表演等开展,而传承人、从业者的补贴如同杯水车薪,连卖菜都可以活得更滋润,与他们的付出严重不对等,吸引力自然会下降。偏偏有关部门舍得在建设高档音乐厅等方面花钱大手笔,却对传统文化“视而不见”,说到底还是受畸形政绩观的束缚。
传统文化对民众精神、素养起着的潜移默化影响,只有生存下来,配套走校园、进社区等扶持手段,扛起发现美、欣赏美的旗帜,非遗方能融入公民的骨髓百茁壮成长。仓禀实而知礼节。政府、社会和民众都行动起来,营造传统文化的春天,作为文化民生的重要内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更为迫切。如果“绝活”真成了“绝唱”,公民情感和精神少了依附的载体,怎么说都是不折不扣的缺憾。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的现状是什么?全面、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5中要彻底摒弃“靠山吃山”,把文化遗产当做“摇钱树”、“提款机”。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层次明晰,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假如你是N市文化局的一名公务员,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堪忧,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后续无人。受制于多种原因的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缓慢,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N市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推荐相关阅读: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水资源价格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乡村文明



如果你喜欢本站原创内容,请务必分享给你的5位好友,做原创内容不易,请轻轻按下一键分享,共享给你更多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更好前行。在这里你将享受高级会员,原创资料全免费。时政百分网微信平台:shizheng100,微博:时政通。

(编辑:admin)

标签:2014 山东 公务员 申论 模拟题
 
相关阅读:
面试基层公务员工作日常有哪些内容
时政2025山东事业编考试时政热点资料
申论2025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积累300篇
面试2024年月28日山西省直机关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汇总
面试公务员面试基础理论:公职单位如何推动群众安置房工作
面试2024年4月21日广西自治区公务员A、B、C类结构化面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