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2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5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3浙江公务员面试仿真题:骑车喝净水
2013/5/11 11:40:24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2013浙江公务员面试仿真题:骑车喝净水。

   某地出台政策,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公办学校升学不得看奥数成绩,对违规校长将严厉处理,直至撤职;民办学校招生试题也不得有奥数内容。当地官员表示,将用一年时间,分批分类,彻底整治“奥数难题”。
    政令尚未颁布,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奥数的毛病出在哪?为何屡遭讨伐“封杀”
这次真能禁得住吗?理性之举究竟是堵还是疏?你怎样看待这些题?
参考答案要点:
奥术遭封杀是因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24年前,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当初,教育部讨论在中小学生中设立奥数培训班时,只是想针对极少数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让他们到国际大赛上去展示自己的实力。然而始料不及的是,随着获奖学生纷纷被著名大学破格录取,许多地方的中小学也把奥数成绩当作入学的参考标准。于是,各种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冠以“奥数”名头,奥数逐渐脱离奥赛选手选拔的轨道,成为备受家长青睐的大众化课外教育,奥数热由此兴起。
奥数热不断升温,却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主旨渐行渐远。
奥数或者说数学的强化训练,对数学学习不利。因为集中一段时间强化训练,目的不是让同学进行系统的学习,而是强行灌输解决某些偏题的技巧。结果不仅是同学们数学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原有的一些兴趣也可能被扼杀,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都削弱了,这对同学的全面发展不利。
强制不想学的孩子去学奥数,不但会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压制了对其他趣
和特长的开发。如今,奥数几乎成了万人陪练的项目,如果不叫停,会毁了很多学生。
著名数学家、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奥林匹克数学
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二、 只要与升学挂钩,奥数就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尽管饱受非议,但屡禁不止。奥数的确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专家们认为,究其根源,是
因为奥数已成了择校、升学的“敲门砖”,具有非常功利和实用的价
值,再加上利益驱动,于是就有了很深的社会根基。
教育部明文规定,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
二、三等奖者,高考时可加10到20分;有的省(区、市)甚至规定,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成
绩优异者可获得免试直升大学的资格。一些示范性高中招生时,初中数学竞赛成绩成为选拔
学生的重要依据。因《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小升初”不得考试,一些著名中学初中招生
时,就把奥数、英语等各种证书作为录取的参考。
三、 政府部门三令五申,可一些学校为什么偏用奥数作为选拔生源的标准呢?教育界人士分析指出,这是因为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奥数的有关特点和功能比较认可,认为在测评、考量学生素质的各种标尺中,奥数含金量很高。
四、奥数之所以盛行,还有一种社会原因:在利益驱动下,奥数成为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敛财的工具。在升学指挥棒的作用下,奥数教育逐渐成为庞大的产业,从奥数教材、奥数教练、奥数培训机构、奥数竞赛体系、奥数冬令营、奥数国际比赛,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巨大的市场,可观的利润,使奥数教育“从娃娃抓起”,甚至有向幼儿园蔓延的趋势。
五、一棍子打死未必可行,应研究“堵”“疏”并举。
既然奥数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既然多年来屡禁不止,那么,对待奥数就不应简单地全盘否定,而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冷静、科学地分析。
应把奥数本身和变了味的奥数教育区别对待。
有关专家指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奥数走了样儿。因此,决非所有孩子都适合学奥数,学不学奥数应当看孩子的兴趣。
对于奥数热,一棍子打死并非良策,而应当从中国教育现实出发,研究如何“堵”“疏”并举。

农民60岁之后可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意味着,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一步。有人说,这是“养儿防老”到“国家养老”的迈进,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要点:
一、反映出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以人为本,民生为重。
二、反映出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养儿防老”的意日渐微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限于国家的财力,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靠土地、
家庭和集体组织解决。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量青壮年
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很多“留守老人”、“空巢家庭”。目前,我国农民工达到2.2
亿,60岁以上农村老人已经超过1.2亿。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养儿防老”的意义日渐衰
微,让亿万农民实现老有所养,不仅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乎国家的公平正义。
三、从“养儿防老”到“国家养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标志着中国正在重建国家与
农民的关系。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亿万农民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
长期以来,这个群体义务多权利少,负担多福利少,付出多回报少,在很多方面被排除
在国民待遇之外。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却难以与城市人沐浴同一片阳光,同享改
革与发展成果。
因此,新农保不仅是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
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


现在很多群众说“宁肯骑自行车喝干净水,也不不要开小汽车喝污水”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要点:
一、环境与经济,两者关系日趋紧密、不可分割,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必然是“缘木求鱼”。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自然生态环境出了问题,应当从经济发展方式上找原因,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正确的环境政策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既给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也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难得机遇。因此,调整结构关键是一个工作力度问题,当前要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来推动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三、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老百姓讲:宁肯骑自行车喝干净水,也不要开小汽车喝污水,当然最好是,既开上小汽车也喝上干净水。这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充满了新期待。现实生活中,环境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环保工作正处于艰难的负重爬坡状态,是不争的严峻现实。如同两人跑步,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后面的人要想赶上前面的人,不能指望前面的人放慢或停下脚步,只能加快自己的步伐奋起直追。
四、在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环境保护不能有一丝一毫放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把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造福与社会,造福于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编辑:admin)

标签:2013浙江公务员面试仿真题:骑车喝净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