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13年4·13联考申论模拟卷:新型城镇化
2013/3/5 0:05:52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时政百分网原创,2013.4·13联考申论模拟卷:新型城镇化。


1.城镇化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国家统计局称,最新数据显示城市人口达6.91亿,占全国人口的51.5%,农村人口为6.57亿。这是城市人口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反应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历史性转变。

2.我国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是依托于工业化发展,工业在城市集聚,城市规模随着工业发展而扩大。建国后,我国实行了“城市偏向政策”,从农业中获取剩余补贴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大量的生产要素和资本向城市集中,在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城乡差距越拉越大。集中反映在: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改革开放以来,在传统城镇化发展战略主导下,工业化快于城市化步伐,非农产业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至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3.33∶1,之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收敛,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13∶1。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大。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的用水普及率分别为96.1%和86.7%;城乡的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1.4%和79.1%;城乡的污水处理率分别为75.3%和52%。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比较大的水平差异。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历史欠账太多,仍然需要大力投入和改善。
城乡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城镇化发展表现为人口向城市和工业领域的转移,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不仅增加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加剧了城市公共服务的供求矛盾,加大对城市的承载压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状况,北京市规划人口承载为1800万,2010年就已经达到1972万人,对城市的载荷能力形成严峻考验。

3.新年伊始,地处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启动了学生营养餐配送工程,免费为全县3万多名住校生配发水果、牛奶营养餐。这一新年贺岁“大礼包”被学生们形象地昵称为“红+白”营养餐。
高青县田镇街道宁家村盛世家园小区,住房整齐有序,路面全部硬化并统一规划了绿化带、休闲区等。在居民的新家里,阳光从落地窗外铺洒进来,格外温馨。去年9月,该村实施旧村改造的第一批安置户130多户,从旧砖瓦房搬进新楼房。
徐景颜市长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塑造新型城镇化新格局。

4.“城镇化完全不同于城市化,推动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即是推动中小城镇建设。”彭真怀对记者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一号文件”都强调城镇化建设,着力发展中小城镇,这是中国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思路转变。
  不过,各地在推进中小城镇的建设中,依然遇到了不少瓶颈。其中,建设资金短缺和融资渠道不畅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除了建设资金,推进社保、医疗在内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在考验中小城镇的财力。
在目前的财税体系下,缺乏对小城镇财政起支柱作用的主要税种。因此,小城镇建设资金依赖上级财政拨付。

5.“城镇化基础性问题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中国城镇化应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主要内容包括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优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与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全球化大趋势下的民族文化复兴;城乡统筹与县域人居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房地产的探索等。

6.2013年1月李克强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城镇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7.李某是一名公务员,从23岁开始工作至今,已经在县政府呆了4个年头。在来到城镇化办公室之前,他曾在“三年大变样办公室”工作过,参与了河北省张北县“三年大变样”整个规划的实施,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并不陌生。可现在面对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他感到有些迷茫。
同一办公室的王某是个刚分配过来的研究生,喜欢研究政策,自从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他天天抱着电脑看城镇化的新闻。他向记者说,“就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我觉得在张北县这种贫困县搞城镇化真的够难的。张北县是一个拥有37.2万人口,18个乡镇的贫困县。之前在河北拾三年大变样”的推动下已经具备了发展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张北的城市容纳率或许已经足够了。但城市承载率却远远不足,没有大型工业产业,大批农民即使进入县城也无事可干,而要保证农民入城享受市民的待遇,光依靠县里的财政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在欠发达地区搞城镇化还没有摸到特别好的道路可走。”
记者在采访期的最后一天,正好赶上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张北调研,面对贫困县如何搞好新型城镇化的疑问,李铁向记者表示:张北没有大型工业产业,现阶段城镇化发展要依托旅游资源的优势。应当做好土地规划,可以将土地分割出来交给农户发展“农家乐”的特色参与式旅游项目,应当把生态旅游业作为城镇化规划的基矗李铁还强调:城镇化必须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在欠发达地区尤其要强调依托自身优势建立一个长期的规划,一步一步来。

8.大量农民进城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保持了一个较低的水平,也为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城市人口和规模的膨胀既带来了“城市病”,也让不少地方的乡村感到乏力。
农民工常年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做候鸟式流动,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难以充分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还要让子女和父母体会“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艰难。即使他们以较高的成本进入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多也会成为相对弱势的群体。
    尽管城市化是大趋势,也应该看到相当一部分农民不适合进城或者不愿意进城。既要消化农业的富余劳动力,又要给他们有保障的生活,就应当加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此可以让农民在尽可能小的半径内解决就业和生活的矛盾。因为经济运行总会有高低起伏的运行规律,而充满活力的乡村完全可以在经济发展处于低谷时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增加弹性。
唯有让一部分农民成为带着土地的市民,乡村文化的发展才有动力。所以,建好农村和小城镇的意义就不仅仅止于经济领域。当然,让农民留在乡村不是为了固守现在的生活模式,必须使之在权利上“市民化”。

9.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中国农村的集体土地制度是城镇化的最大障碍,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即是农村土地改革。陆挺写道,加速推进城市化,既可以提振消费需求,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于中国新领导人来说,没有比城镇化更好的方式来“稳增长促和谐”了。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私有化、可自由贸易为主的农村土地改革;这一改革即可用增加城镇住房土地供应、降低房价,同时又使农村居民即拥有了可兑现的资本,为其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提供资金基础和坚实动力。

10.根据世界粮油组织预测,未来十年全球粮价都将处在高位振荡期,变化起伏可能比较大,这将对我国的粮价稳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李克强据此提出要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
    他说,国际粮食形势变化莫测,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我们只有保证“手里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而“广积粮””就是要稳定粮食总产量,稳定并逐步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他鼓励科研人员要大胆创新,开发研究高品质的粮油作物品种,用“积好粮”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在参观过程中,李克强对中国自主培育的粮食新品种、储存新方式表现出了强烈兴趣。他说,我国目前的粮食储备比较充裕。如何做到“好积粮”用科学的方式储备粮食,如何用最快捷的方式把储备粮迅速调运到市场的每个终端末梢,这需不断推进完善。
李克强建议,政府要建立完备的储运渠道和市场体系。他说:“积粮要给天下百姓,在紧急情况下要确保百姓的温饱,这是政府的底线。过去30年的发展,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而现在,守住和管好‘天下粮仓’,‘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就能更坚实地保住这一底线。”

11.长期以来,城镇化被一些地方片面当作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城镇化过程的本质是要使农民、市民富裕起来。有的地方,只有城市还没有“化”,城镇化率存在虚高现象。由于统计口径方面的原因,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便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仍未能充分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我们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叶裕民说,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出发,当前在我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当消除一切针对进城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让农民能够凭借土地权利参与并分享城镇化的利益;大幅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如果说多造点房子、多修点路、多建几座摩天大楼就算城镇化,那么对城镇化的理解太肤浅了。必须逐步改变传统的增长导向型城镇化模式,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不单纯追求城镇化的速度,更关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建设,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12.早在1866年,英国就通过了《环境卫生法》,为政府治理城市环境卫生提供法律依据。此后,英国制定了一系列与城市公共卫生、治安管理和贫民救济有关的法律,使政府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有法可依。德国城镇化早期面临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对此,德国政府建立了市民广泛参与的住宅建设制度,规定政府制定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须交由全体市民讨论修改,然后在警察局备案,房地产开发商的建设方案必须符合规划才可动工。
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政府对工业布局不加行政干预。法国小农经济势力较强,工业化进展较慢,而且工厂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波尔多和马赛等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周围。所以,法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通过这些城市的扩张实现的,小城镇直到二战之后才有所发展。
欧洲历史经验看,城镇化可以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要通过城镇化推动经济发展,政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理念,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这不仅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而且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13.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城镇化加速,大城市数量及规模迅速上升,出现了以东部、西海岸及五大湖区为主的三个大都市带。但人口过度密集的问题也出现在这些地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示范城市”试验计划,对大城市中心区进行再开发,将人口分流到小城镇。10年后,美国10万人以下的城镇人口增长了25%,从7700多万人增加到9600万人。在小城镇建设中,美国非常注重整合各种要素,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发展中,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均衡发展。
政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战以降,美国各级政府强化郊区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电力设施,为农村地区大规模投资建厂创造条件。政府农业部门还大力帮助农村地区改善供水和排水系统,建立远程教育和网络工程等,农村生活方式实现了城市化转变。
政府还以兴建工程和投入教育帮助城镇居民就业。在城镇化初期,政府通过兴建大规模市政工程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1.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50字以内。

2.如何理解“城镇化基础性问题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200字以内。

3.根据所给材料,假如你是A市城镇化办公室公务员,结合材料7,请拟一份关于A市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的规划。400字左右。

4.请围绕“城镇化让生活更美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字以内。

(编辑:admin)

标签:2013.4·13联考申论模拟卷:新型城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