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安徽省情概况总结
2021/12/10 8:39:05     事业编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安徽省情概况汇总。

安徽省情概况总结
建省历史
安徽建省大体分为政区统一、议决分省、正式建省三个阶段。安徽建省后,省会主要设于安庆(今为市)、合肥(今为市),其他临时省会较著者有蚌埠(今为市)、立煌县城金家寨(今已没入梅山水库)等。
1.建省经过
安徽建省大致经历元末明初的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左、右藩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藩辖区,为苏、皖两省分治分省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建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正式将省会确定在安庆府治(今为市)。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成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也是安庆市作为安徽临时省会的纪念日,而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1760年10月6日)则成为安庆市正式作为安徽(老)省会的纪念日。
2.省名由来
安徽省名缘于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它始于顺治三年(1646年)改江南省安庐池太巡抚为安徽巡抚。据《清史稿·疆臣年表五》载,顺治二年七月乙卯出任安庐池太巡抚(驻安庆府治)的刘应宾至顺治三年十月甲申罢于安徽巡抚任上。这说明顺治三年已改安池太巡抚为安徽巡抚了,安徽作为地区名称已经开始。康熙元年(1662年),在安庆府再次设安徽巡抚。安徽巡抚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5个府及广德直隶州。作为安徽区域名称的安庆、徽州两府在清江南省的上江地区位置重要,安庆府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徽州府在明清两代已是江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康熙六年建省,正式以两府首字合成新置的省名。
3.简称
安徽省简称“皖”,缘于皖西有绵亘的皖山,皖水绕流其间,古为皖国,汉以后沿建皖县、皖城、皖阳等县,安庆府旧治潜山为其中心。以皖命名,表示安徽历史悠久,山川壮丽。“皖”又作“睆”。始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的“睆彼牵牛”句,《毛传》解释为“明星貌”,唐陆德明解释为“明貌”,《字汇·目部》释为“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古皖国就地处山清水秀的皖西地区。
自然环境
1.地貌特征
安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与平原南北相间排列,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省份。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安徽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平原、山地、丘陵、台地等构成。其中以平原为主,占49.9%,山地占15.3%,丘陵占14.1%,台地占13.1%,其余7.6%为大水面。
(1)平原:平原主要集中分布在淮北、沿淮和沿江地区。面积共6.94万平方千米。按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阶地平原(如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二级阶地组成的平原)、河(湖)漫滩平原或泛滥平原(如淮河中游平原等)。
淮河中游平原。该平原分布于淮河中游两岸及其支流所在的地区,主要在淮河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淮北、阜阳、宿州等市及淮南、蚌埠、六安等市的部分地区,面积4.24万平方千米。除濉河以北和沿淮散布的小片或孤立的丘陵外,地面均为由淮河、黄河以及淮河支流的泥沙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平原。北部和西北部由近代黄河决口泛滥所形成,为典型的黄泛平原的一部分。其中高滩地、决口扇、倾斜地、洼地交织错布,沉积物多含可溶性盐类,土壤易于盐化、碱化。淮北地区的中、南部由淮河及其多条平行支流形成。地面除倾斜外,地势又多沿岸高起,河间地区形成众多半封闭洼地。这是淮北地区降水不多但易涝的原因之一。沿淮地区是由淮河干流的近代沉积所形成的平原,主要为河漫滩,汛期常为洪水所淹,为淮河中游行洪、蓄洪的主要场所。淮河南岸的平原也由淮河干流的泥沙沉积所形成,但受地面抬升影响成为二级阶地。因受侵蚀,地面常有波状起伏。
沿江平原。该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河湖星罗棋布。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安庆、巢湖、合肥、池州、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面积2.68万平方千米,由新生代的凹陷和长江支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地貌上最大的特点为多江河、湖泊和多丘陵,局部地方甚至还出现低山。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铜陵以西,以安庆为中心的狭长平原。平原上多湖泊镶嵌,同时多有丘陵低山散布,并受大别山山地和皖南山地夹峙,故常称为“安庆谷”第二部分为环巢湖四周的环湖平原。它具有明显的盆地特征。第三部分在铜陵以下,以芜湖为中心的沿江两岸平原。它地势低下,水网密布,圩区连片,为典型的水网平原,盛产稻米。
(2)山地:山地主要分布于皖南和皖西,面积2.13万平方公里。成因主要有二:一为自新生代以来地面持续抬升,且幅度较大;二为岩性多坚硬(主要为花岗岩、砂岩和多种变质岩),地面经侵蚀作用后形成山地。山地地面相对高差较大,一般在400~1000米间。以海拔1000米为界,低于1000米者称“低山”,高于1000米者称“中山”。山间云雾多,日照少,水凉泉冷。山地在自然景观上具有明显垂直分带现象。山地自然景观破坏程度较轻,森林覆盖率高于丘陵地区,为安徽主要林区、多种珍稀动物和植物保存之地。
皖南山地在省境南部,北与沿江平原相接,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相邻。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池州、铜陵、芜湖、宣城等地市的部分地区和黄山市的全部。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皖南丘陵山地,构造复杂,地面抬升幅度不一,岩性多变。地面以山地丘陵为主,并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山地有天目山山系、黄山山系、九华山山系,多由花岗岩和各种浅变质岩构成,山势雄伟秀丽,尤以黄山著名,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丘间河谷平原与盆地较多。谷地最宽阔的为青弋江谷地和水阳江谷地。盆地有休宁一屯溪盆地,这里地面沉积深厚,土地肥沃,北面又有黄山山地阻挡着寒潮侵袭,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园艺发达,盛产柑橘、枇杷等亚热带果木。皖南山地是省内重要的林业、农业产地之一。
皖西山地在江淮西部,西与豫、鄂两省相邻,东北与江淮丘陵、台地相接,东南以宿松一太湖一潜山-桐城与沿江平原相分。在行政区划上包括金寨、霍山、六安、舒城、岳西、桐城、潜山、太湖、宿松诸县的全部或一部分。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为横跨豫、鄂、皖3省的大别山地的主体部分。大别山地的大部分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长期持续上升,岩性以坚硬的片麻岩、角闪岩、花岗岩、混合花岗岩为主,在地貌上以山地为主,有千米以上高峰多座,以霍山白马尖最高,海拔达1774米。山体陡峻,峡谷深切。金寨、霍山北部和六安南部一带,地面上升幅度较小,基岩渐次演替为片岩、角砾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等,硬度小,在地貌上遂以丘陵为主,山间谷地渐渐开阔,台地也有较大面积出现。
(3)丘陵:丘陵主要分布于皖南、皖西两山地的外缘、沿江平原的北侧、皖东地区和淮北平原的濉河以北地区,面积1.96万平方公里。丘陵绝大部分为地面抬升的产物,少数平原中的丘陵为地面大面积下沉过程中的原高起残存。海拔低于400米。地面相对高差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面坡度多缓和,多数在北纬25度以下。以海拔200米为界,高于200米者称“高丘”,低于200米者称“低丘”。低丘走向常无规则,甚至成为孤丘。丘陵自然景观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生产利用上农林间杂,为省内多种园地的集中分布地区。
(4)台地:台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江淮地区的中、东部,皖西山地丘陵的最外缘和宣(州)郎(溪)广(德)地区。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以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剥蚀台地和沉积台地。剥蚀台地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的边缘地区,地面基岩埋藏浅,基岩上多为含碎石的薄层残积,局部地方基岩直接出露,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沉积台地为地面先沉积后抬升的一种台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江淮地区的中部和宣(州)郎(溪)广(德)的部分地区,地面沉积深厚,是安徽除平原以外的主要农耕地。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安徽省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种类繁多,不仅有多种金属矿产,也有众多的非金属矿产和地壳能源资源,是全国矿种较全、储量较多的省份之一。
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8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6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8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探明储量大,找矿前景好,在工业利用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华东地区甚至全国均具有重要意义。矿产资源分布集中,已探明储量的几种矿产主要是淮南、淮北的煤炭和沿江地区的铁、铜、硫、明矾石及其伴生矿产。优势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开展利用前景好。伴生矿床多,综合利用价值高。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大理岩、蛇纹石、珍珠岩、石英岩、萤石、石膏、石煤、膨润土、陶土、瓷石、凹凸棒石粘土以及金、银等为安徽潜在优势矿产。主要矿产配套齐全,冶金辅助原料、建材、陶瓷原料等配套条件较好,在地理分布上,已探明的或经过科学预测的矿产储量,大多集中于皖北、沿江和皖南三大矿产集中区。
能源矿产已发现7种,有煤、石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等。已探明工业储量有煤、石煤、石油3种。其中煤炭尤为丰富,保有储量246亿吨,居全国第7位,华东第1位,探明煤炭储量99%在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淮南煤田含煤地层面积5451平方公里,淮北煤田含煤地层面积9651平方公里,其中淮南市和淮北市已探明煤炭储量分别占全省的51%和18%。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淮南市和淮北市已成为全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目前,探明煤炭资源已开发利用仅占1/3,开发矿区达105处,还有2/3煤炭储量尚未被开发利用。已探明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天长市。
黑色金属矿产已发现有铁、钒、钛、锰、铬等5种。除铬之外,其余4种均有探明工业储量。其中铁矿保有储量30亿吨,居全国第5位。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马鞍山市(含当涂县)、庐江县和霍邱县。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马鞍山市已成为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基地。探明铁矿资源已开发利用的仅为1/5,还有4/5铁矿储量尚未被开发利用。钒矿铁伴生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在马鞍山市铁矿中广布。锰矿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贵池市。
有色金属矿产已发现有铜、锌、钼、钴、锑、铝、镍、锡、钦、镁等。其中铜、铅、锌、钴、钨、钼、锑已有探明工业储量。铜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已探明铜矿储量分布在铜陵市、贵池市、南陵县、濉溪县、怀宁县、枞阳县、庐江县、宣州市、全椒县和歙县。其中铜陵市(县)铜矿储量占全省储量的3/4。铜陵已成为国内闻名的铜生产基地。铅锌矿以铜陵县和庐江县、金寨县探明储量居多,约占全省储量的80%。目前逾80%探明储量未被开发利用。钨、钼、锑探明产地较少,主要分布在皖南绩溪县、青阳县、泾县、宣州市、黄山市及东至县、休宁县。
贵金属矿产已发现有金、银、铂族(铂、钯、锇、钉、铑、铱)等。已探明工业储量只有金、银两种。金矿保有储量150吨(含伴生金),居全国第10位。全省现探明金矿储量2/3伴生金,岩金、砂金只占1/3。主要分布在沿江铜陵市、铜陵县、怀宁县、枞阳县、当涂县、贵池县、青阳县,皖东五河县。皖中凤阳县,皖西霍山县亦有一定探明工业储量。金矿绝大部分已得到了开发利用。银矿探明工业储量均伴生在沿江地区铜矿中,保有储量1967吨,在全国居第19位。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矽线石、菱镁矿、萤石、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和石英岩以及耐火粘土、熔剂用蛇纹岩等矿产均已有探明工业储量。主要分布在沿江芜湖、巢湖、庐江、含山、和县、贵池、东至、青阳以及皖南广德、郎溪、宁国、旌德、歙县;淮北市、萧县、凤阳、宿州、肥东、霍邱、霍山及岳西县亦有一定探明工业储量,都已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开发利用。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已探明工业储量有硫铁矿、明矾石、芒硝、重晶石、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泥炭、矿盐、砷矿、磷矿,其中探明硫铁矿、明矾石储量丰富。硫铁矿保有储量5.6亿吨,列全国第2位。其中庐江县和铜陵市(含铜陵县)储量分别占全省储量的42%和35%。明矾石保有储量5779万吨,居全国第2位。主要分布在庐江、枞阳,其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88%。矿盐和芒硝分布在皖中定远县。磷矿储量近70%在皖西南宿松县,肥东、凤台和霍邱县亦有少量分布。
建材非金属矿产已有探明工业储量为石墨、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硅灰石、石棉、长石、叶蜡石、透辉石、砩石、石膏、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灰岩、泥灰岩、玻璃用白云岩、石英岩、脉石英、水泥配料用砂岩、页岩、粘土、高岭土、陶瓷土、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珍珠岩、铸石用玄武岩、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其中水泥用灰岩属优势矿产。其保有储量近32亿吨,列全国第2位。水泥用灰岩广为分布,沿江地区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及宣城地区已探明储量占全省储量近90%,宁国、芜湖、铜陵、巢湖等地崛起了一批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各地(市)、县亦纷纷建起了一大批中、小型水泥厂,水泥生产在省建材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凹凸棒石粘土为省稀特矿产,其保有储量为2228万吨,列全国第2位。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可望成为优势矿产的有大理石、珍珠岩、石膏、石英岩、膨润土及陶瓷土。
2.动植物资源
由于全省气候条件和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我省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草地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2%。地带性植被,淮河以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淮河以南是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皖西和皖南局部地区有常绿阔叶纯林存在,但规模不大。
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天然植被破坏较严重,只在皖西、皖南山区有较多保存,其他地区以人工营造的针叶林为主。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2100余种,其中包括不少珍稀树种和特有树种,如古老子遗植物银杏、金钱松、鹅掌楸、大别山五针松、琅珊榆、永瓣藤等。

(编辑:admin)

标签:安徽省情 省情概况 省情总结
 
相关阅读:
其他2024事业单位国情省情市情考点总结
行测2023国情常识总结:气候的特征
行测2023国情概况之经济社会常识
其他江苏省情地理资源区划沿革篇
其他江西省省情文化、旅游资源篇
其他2022安徽省情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