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022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时政热点预测汇总
2021/11/20 8:37:31     公务员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汇总。


 
2022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时政热点预测汇总
 
一、十九届六中全会
【三个需要】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四大成就】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五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①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②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③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④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⑤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十大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二、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这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克强指出,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尊重科学规律,推动自由探索和问题导向有机结合,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耐心,强化长期稳定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强高校基础学科建设。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三、能源供应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等。 李克强指出,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强化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增强消纳新能源和安全运行能力。完善阶梯电价,深化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改革,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提升能源服务水平。
 
 
四、互联网大会
 
 
习近平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起手来,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互联网已深深融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9月26日,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作为第五次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重要理论成果,两本蓝皮书在保持框架内容稳定性的同时,注重继承上的创新,更加聚焦把握时代主题和任务主线,更加关注呈现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
 
 
五、数字经济
 
 
近年来,以数字为特征的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数字化触发的创新给服务贸易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介绍,本届服贸会全面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成果,搭建全球数字贸易交流、展示和交易平台。综合展中将专门设置数字服务专区,8个专题也将充分展示各领域优势企业数字化发展新成果。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主战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催生出全新的智能装备产品和服务,加快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贯通,使上游与下游、生产与消费对接更高效,供求更平衡,资源配置更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据初步统计,工信部遴选的305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中,数字化转型使相关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六、农村消费
 
 
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这种改善要立足于解决农民日常消费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下功夫去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比如网络服务已经铺展到了大部分农村,微信联络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过去的电话,而农民使用微信,更多的是用语音和视频功能。那么,农村网络就要适应这个变化,在带宽和收费上照顾农民的需求。满足农民的具体需求,才能有效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
 
 
七、数字素养
 
 
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行动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显著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基本形成渠道丰富、开放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初步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数字技能稳步提升,数字鸿沟加快弥合。劳动者运用数字技能的能力显著提高,高端数字人才队伍明显扩大。全民运用数字技能实现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数字生活,数字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数字道德伦理水平大幅提升。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等能力达到更高水平,高端数字人才引领作用凸显,数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和工作衔接,形成系统推进格局。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要完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加大对数字素养与技能薄弱环节的投入,完善支持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长效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按照统筹规划、整体设计、资源整合、有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试点示范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探索有益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带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整体提升。
 
 
八、民营企业提质增效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主体、质量领域变革创新的重要力量。也要看到,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质量基础能力薄弱、质量水平有待提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欠缺情况比较普遍。调查发现,我国仅19.4%的中小企业参与了标准制修订工作,43%的企业没有内部检验检测实验室,仅11.1%的企业检测设备使用率达到60%以上。质量基础设施硬件和技术能力不足,成为部分民营企业质量提升的瓶颈,导致质量效益不高,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甚至还存在质量隐患。
 
第一、在重点任务方面,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发挥质量创新主体作用、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弘扬质量文化、强化质量技术服务、提升全链条质量水平、支持参与全球竞争、优化发展政策环境等。
 
第二,在保障措施上,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督促引导,加强总结宣传。要建立部门协调联络机制,开展民营企业沟通座谈,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加强进展和成效统计。
 
第三,支持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升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各级市场监管、工商联、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是重要落实主体,要根据职能分工抓好措施实施。
 
 
九、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十、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从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等7个方面,提出25条改革政策和工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科研经费管理是科技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及时清理修改相关规定。有关部门要聚焦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快清理修改与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不符的部门规定和办法,科技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督促落实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落实好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科研自主权接得住、管得好。(有关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以及开设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宣传解读,提高社会知晓度。同时,加大对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科研财务助理、审计人员等的专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经办服务能力水平。(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十一、打造国潮产品
 
 
新国潮拆解开来可分“新”和“国潮”两部分。新,意味着新风貌、新气象、新特点,可以是老国货重出江湖、推陈出新;也可以是新锐品牌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国潮则意味着这种潮流是植根本土的、民族特有的,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密不可分的时尚。如果说新是外衣,国才是内核和精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国潮是伴随着以“90后”“00后”这些年轻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而兴起的,“以国为潮”首先是逐渐掌握消费话语权的年轻人的潮流趋势。这个群体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对时尚个性的追求更为强烈,而国潮品牌恰恰迎合新生代的消费主张。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的国潮,其产品不仅能满足物质需求,消费者还能借产品进行精神体验,实现自我表达。对这类产品而言,价格并非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外观颜值、设计创意、价值取向更为关键。
 
十二、银发产业
 
提起老年用品,你会想到啥?拐杖、轮椅和扶手?没错,但除了这“老三样”,许多全新的高科技产品正在涌现——站立式电动轮椅、人工智能跌倒侦测系统、无障碍可升降厨台……前不久举行的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上,这些创新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晚年幸福生活的想象,原来,老年用品还能这么丰富、这么便利!
 
当前,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老年消费需求相比,我国银发产业供给较为滞后,供需不能很好地匹配,集中体现为一些老年用品不好用,不少老年消费者不会用、不敢用。比如有老年人反映,自己的老人手机声音太小、字看不清,坐浴椅不能调整高度,小家电新功能多、看不懂标识,想在墙上安装扶手却担心装不牢靠、缺乏规范,等等。种种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老年人的消费意愿。
 
在流通上搭建“桥梁”,创造“会用”的条件。大街上,老年用品超市或专卖店往往难觅踪迹,上电商也几乎找不着老年用品专区。尽管一些新型老年用品功能多、用处大,但不少老人不会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新品上市。究其原因,并非产品本身不好,而是流通环节等不畅,阻碍着他们知晓、使用老年用品。在线下,应多创造体验场景,比如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在养老机构投入新型产品等,方便更多老年人试用、购买;在线上,应引导电商平台做好推广和分类,畅通老年人了解、获取新产品的渠道。
 
十三、电商经济与直播带货
 
一年一度的双11到来,在今年直播带货大风口环境下,本次双11“直播”毫无疑问成为各大平台、主播和品牌的亮点。进入双11预热,众多主播活动花样百出,其中最让人眼花缭乱的当属明星进主播直播间同台带货。
 
在推送直播内容时,部分平台仅依据点赞数、观看量等简单指标决定带货网红在平台首页的排位,最终造成排位靠前的带货网红排位始终靠前,带货网红排位趋于固化。对直播观众而言,带货网红排位固化亦会带来直播内容的固化,影响其选择范围和使用体验。平台以流量为目标导致算法平台推荐的内容出现同质化问题。不仅对关观众形成信息孤岛,限制其自我选择的可能性和良好的体验,也消耗着直播观众的平台使用耐心,为网红直播带货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维护网红直播带货模式的网络秩序,须确保涉及的诸多主体全部纳入监管以构建全链条式的监管体系。一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各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制各方行为。二是监管有据、监管有力,建立网络直播信用评价体系。将虚假宣传、数据造假等不当行为纳入评价体系,依法惩戒违规的主体。 三是社会参与、社会反制,完善社会监督的政策和渠道。建立健全直播观众监督维权的有效机制,借助直播观众的力量反制直播网红和平台的行为。
 
十四、老年数字鸿沟
 
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相关服务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的改变。但是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懂互联网等,导致他们不仅不能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便车,还在无形中形成了生活中的门槛。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服务快速发展的快速发展使得老年面临的很多问题进一步凸显。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产品和服务也应适应老龄化特征。在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加快普及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符合其特点、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希望相关机构、组织和企业给老年人更多关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老年人、了解老年人,推出更多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十五、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既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又对环境损耗较低的消费行为,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能节约开支;对于社会而言,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前,市场上的绿色消费产品存在选择少、种类有限、识别难、购买不方便等问题,成为制约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实践的重要因素,供给侧提质升级迫在眉睫。要不断完善绿色产业发展,加大绿色产品研发投入,开发和推广更多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让消费者更容易分辨出绿色产品和服务,营造鼓励绿色消费的便利市场环境。
 
十六、职业教育
 
2020年,我国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围绕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通过加快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管理机制,引导地方学校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转职能、提效能,激发地方和学校改革活力。
 
一是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改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改革完善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允许专业教师按国家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实行教材分层规划制度,健全教材分类审核、抽查和退出制度,促进教材质量整体提升。
 
三是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合理规划引导专业设置,建立退出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鼓励教师团队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
 
 
十七、电子政务温度
 
 
《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提升至全球第45位,其中,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升为0.9059,排名跃升至全球第9位,达到“非常高”水平。
 
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转变。打造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主要解决各地区服务平台不互联、不互通、不互认的问题,使各地区存在的“小网”能够互联并形成全国政务服务的一张“大网”,破解纵向政务服务平台“断裂”、横向信息资源“分割”的困境,打破政府体制分割模式下组织壁垒和自我封闭状态,强化政务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在广泛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政务部门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推动实现信息系统从分散走向集中、信息资源从碎片走向整合、政务服务从局部走向整体,使不同区域、城乡之间、个体之间享受到均等化、无差别、无缝隙,随时在线、无处不在的政务服务。
 
十八、文创消费
 
文创产品“争奇斗艳”自然是好事,一方面可以让文博单位的藏品“活”起来,进而增加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消费需求。无论是新故事包装老产品,还是借助老物件发展新产品,只要故事讲得精,产品质量过硬,消费者也会买账。可以说,文创搭车端午节,推出各色产品,也是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为文创产业出台细则,划定红线。当前的文创开发并没有“文化把关人”,而各家单位的情况不同,所以上市的产品水平也参差不齐。对此,相关部门当对此重视起来,而不能任由文博单位自由发挥。比如,制定一些更细化的标准,甚至为文创产品划个“文化合格线”,确有必要且迫在眉睫。
 
十九、实体书店发展
 
如今,一些外卖平台开始卖起“精神食粮”,用户可像点外卖一样下单购买书籍或文创产品,由外卖小哥配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实体书店客流锐减,类似的线上创新更趋活跃。
 
随着图书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实体书店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高额的运行成本,加上对互联网的适应度不够,一大批书店难以坚持,只能选择倒闭。实体书店的大量倒闭,并不是市场需求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而是因为供给侧没有根据需求侧的升级顺势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方面,网络等新型载体的出现,让阅读书籍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减少了到实体店购书和阅读的需求总量。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阅读者对阅读的体验要求更高,书店在承担传统书籍陈列、销售和阅读功能的同时,也需要提升环境的舒适度,适应需求的多元化。
 
 
二十、城市建筑风貌管理
 
 
2020年4月,住建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将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
 
摩天大楼带来日照及阴影,危害周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玻璃幕墙形成光污染,干扰附近居民生活,影响路上司机和行人的视觉;风速风向和周围气流的变化,不同的压力,使高层建筑产生缓慢的偏移和围绕偏移位置的振动,以及噪声干扰、空间的压迫感,等等。尤其是摩天大楼潜伏着更多的火灾危险性,而消防设施应对摩天大楼的消防需求尚存技术瓶颈,这其中都隐藏着重大安全隐患。而且,一些地方摩天大楼经营状况不大理想,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有些摩天大楼空置率长期居高,难以收回投资成本。
 
加强正面引导和市场监管。加大优秀建筑设计正面引导力度,引导建筑师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要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表彰为建筑设计传承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设计单位和优秀建筑师。组织开展建筑评论,促进建筑设计理念交融和升华,推进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发扬。各地要加强建筑设计市场规范管理,取消地区保护政策和准入限制,促进公平有序竞争。探索建立建筑设计行业诚信体系和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建筑设计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二十一、社会治理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的新矛盾,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坚持社会治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逐渐调整与社会的关系,从过去对社会治理事务大包大揽逐步转移职能,通过购买服务和招投标等方式将可以由市场和社会承担的事务交给企业部门和社会组织承担;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做好立法、司法、执法工作,在全社会开展法治化教育;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平台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够更加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精准监督、精准反馈,能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更有效地管理好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二十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增强其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是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要稳妥推进。当务之急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桥梁”,克服“亲大农、远小农”的倾向,真正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将千万小农户引领到现代农业的轨道上来,通过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分享乡村振兴的红利。
 
二十三、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前途不可限量”“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肯定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关怀备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力发展受到很大束缚。只有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二十四、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农村要留得住乡愁,必须振兴乡土文化。同时,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村家庭劳力的主力军,农村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主体,然而,当前由于农村经济落后,缺乏支柱产业,农民不得不进城务工,使得农村逐渐空心化,空巢化。
 
 
创新乡村治理必须尊重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避免一刀切的统一规划,推行“撤并数量越多越好,合并人口与面积规模越大越好”的工作标准,盲目贪多求快,用行政手段强行撤并。而要算好“文化帐”重建乡土文化的维系力。
 
 
复兴乡土文化有利于创新乡村治理。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我国进入“村庄合并”的高潮期,乡土文化因失去其赖以存在的载体,乡村的传统道德与权威弱化,利益诉求演变为利益纠纷,乡亲逐渐弱化,邻里逐渐疏远,同伴逐渐陌生,使得民众逐渐封闭自卑,难以融入新的环境,没有构建乡村共同体的意愿,乡村治理面临挑战。因此,创新乡村治理必须要尊重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避免一刀切式的统一规划,盲目贪多求快,而应算好“文化帐”,重建乡土文化的维系力,增强农民的凝聚力。
 
 
二十五、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目前,公共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尚显不足。不时见诸新闻的“广场舞大妈与篮球少年争夺场地”就是一例。一些社区的公共健身器材存在老化损坏等现象,而传统体育场馆往往不对公众开放。有数据显示,仅27%的体育场馆完全向公众开放,14%的场馆部分对外开放。突破瓶颈,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体育设施供给方案。
 
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和民生产业,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直接相关,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需求弹性大、覆盖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等特点。同时,体育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伴随新技术的诞生,会不断涌现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二十六、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集中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并与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法治精神、环保意识、自律意识等密不可分。垃圾分类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动员全社会。
 
垃圾分类起步难,持之以恒更难。这是一件关系公众利益的大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看似事小,却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标志性事件。需要妥善处理好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主体协同、利益协调、环节相扣等问题,以极大的决心、细心和耐心,推动社会公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二十七、老字号发展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为核心,以保护传承老字号为根本,进一步优化老字号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老字号的榜样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老字号创造更多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
 
经营过程中满足于当前的现状,不积极谋求新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新理念,不注重对人才的引入,导致老字号的企业职工在发展中创新能力较弱,内在的发展动力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一些老字号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无论是从外在包装、还是在品种的延伸中均无太大的变化。
 
二十八、农村活力
 
历史鲜明地告诉我们,正是得益于改革,农村生产力才能得到极大解放,农村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农业现代化才能跨越式发展,农民各项权利才能有效维护;也惟有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才能顺应“三农”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化解面临的各种矛盾与各类风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源源不断的动能。
 
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
 
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按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向,用好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切实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二十九、城市文化建设
 
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天津的曲艺和民俗文化、广州的岭南特色建筑……提及这些城市的文化特色,不仅国人耳熟能详,也成为这些城市享誉国际的“文化名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城市文化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发展问题,因为人的幸福感是城市文化建设追求的最大的善。城市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脱离人民群众需要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因此,共同构成城市文化建设这个大系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城市文化建设之魂。
 
 
三十、农村厕所改建
 
农村人居环境是城乡差距大的一个典型表现,“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种情况在不少农村还存在着,脏乱差影响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必须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来推进。
 
当前城乡家庭收入差距仍不小,改厕并不是农村家庭支出的优先考虑项。有些家庭劳力长期外出务工,传统如厕习惯短期难以改变,农民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
 
“久久为功”就是这件事是艰巨的任务。要改变中国农村几千年的生活状况和习惯,所以要一年接着一年干,要由点到面的推经过共同的、长期的努力,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编辑:admin)

标签:公务员时政热点 申论热点 时事政治
 
相关阅读:
时政2024年5月20日时政热点-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时政2024年5月时政热点试题|时政题库
时政2024年5月时政热点汇总|月度时事政治
时政2023年全年度时事政治自测试题库
申论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听民声,重落实,惠民生
时政20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