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最新四川省省情概况总结
2021/7/2 8:53:07     事业编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四川省情总结。

最新四川省省情概况总结
四川中小城市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城市经济中心的功能不断增强,新的城市也不断涌现。四川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一)攀枝花模式
攀枝花于1965年2月设地级市建制。攀枝花一带原是一片荒山峻岭,1965年以“三线建设”为契机,由中央直接组织,国家集中投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会战”方式,兴办国有企业,从开发当地富饶的矿产资源起步,打下了基础。经过20多年的建设,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整个城市随工矿企业分布,沿金沙江形成组团式布局,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市区非农业人口聚集也在44万人以上。
攀枝花市的建设,是国家对某一资源富集地区,给予大量的投资,用较短的时间,组织力量集中开发方式完成的,是解放后新兴工业城市建设的典型模式。
(二)遂宁模式
遂宁于1985年2月设市地级建制。遂宁位于亚热带丘陵区,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人力资源比较充裕,矿藏资源相对贫乏,农业资源是最大的资源优势,农业也是遂宁最重要的基础产业。遂宁的经济振兴,充分考虑农业资源的优势和农业地区中心城市的实际,以依靠地方的力量筹集资金发展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的方式起步:在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同时,积极发展非农原料的加工;在主要发展小型企业、集体企业的同时,注意发展有条件上规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固定资产占用少、耗能低、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择优发展技术密集型生产企业;在以现有企业挖、革、改的同时,积极发展能源、化工、机械、建材等新的工业门类。已形成的纺织、食品两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达到60%左右。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市区非农业人口聚集在15万以上。
遂宁模式展现了在四川农业优势地区发展小城市比较成功的路子。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工农结合,城乡一体的产业结构,既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的时序,也表明产业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才能够比较协调地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广元模式
广元于1985年2月设市地级建制。广元属盆周山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既是川、陕、甘三省毗邻地带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建市后,着力于发展流通优势,把“以商兴市”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在广元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商贸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并为该市发展初始积累的重要来源。现在,广元的建成区已达28平方公里,市区非农业人口聚集在18万人以上。
广元的路子是重视区位优势。以城乡商品经济大发展为契机,强化城市商贸功能,为城市的成长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广元模式的普遍意义,正在被一批处于不同层次交通枢纽,具有一定地域物资集散功能的中小城市的实践所证实。
(四)绵阳模式
绵阳于1978年4月设市建制,1985年2月撤消地区建地级市。绵阳市地处盆地西北缘,涪江上游,素为川西北重镇。境内农业资源丰富,历来是四川粮食、油料、生猪和蚕茧的主要产区之一。矿产资源也有20多种,公路、铁路交通方便。解放后,绵阳一直是川西的地区性行政中心,也是重点经济建设和“三线建设”重要地区之一。虽然建市比较迟,但开发比较早,国家在此累积投资比较多,城市的自我扩张能力比较强,是一座由地区性行政中心发展起来的经济中心城市。1988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后,采取“科技兴市”的新战略,依据三线内迁的高科技产业和人才优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开发新产品,并以该市的主导产业-电子工业为龙头,加快经济发展。现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聚集在46万人以上。
绵阳市的科技及人才优势形成于“三线建设”时期。显然,不是所有中小城市都有这样的机遇。但绵阳市的路子告诉我们,中小城市要十分注意教育、文化、科技人才的聚集,并且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时,就应当把“科技兴市”、“科教兴市”放在发展战略的首位,为城市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都江堰模式
都江堰于1988年设市县级建制。都江堰市背靠岷江,以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著称于世。都江堰市把开发旅游资源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上,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现在城市建成区已达11平方公里,市区非农业人口聚集在13万人以上。
都江堰市走了一条以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路子。四川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众多,不少中小城市都有条件发展旅游经济。都江堰市借发展旅游经济,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求自身发展的模式和实践值得重视。

(编辑:admin)

标签:四川省情 四川省况 四川概况
 
相关阅读:
其他事业单位考试四川省情概况之经济
其他四川省情之自然地理概况
其他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省情市情概况总结
其他最新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省情市情概况汇总
其他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省情市情概况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