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5月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事业单位考试南京市情概况
2020/7/13 8:43:54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单位南京概况。

事业单位考试南京市情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一座山水城林交相辉映、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滨江城市。她地处中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佳丽的南京,赢得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的赞誉。诸葛亮曾赞叹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赞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明史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汤山猿人,建城史追溯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建的越城,建都史以公元229年东吴定都南京为起点。“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作为著名古都,建都时间跨度大,经历王朝多,从古代到近现代共有十个政权定都于此,故有“十朝都会”之称。六朝时期,东昊、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唐宋之交,南唐雄踞东南,为五代十国中的佼佼者。到中国大一统的明代,朱元璋在此称帝,南京呈现出“秦淮灯船甲天下”的繁荣景象。至近代,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动摇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使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1949年4月,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1989年南京为中央计划单列市,1994年定为副省级城市。
1.“南京繁盛甲天下”
明朝建立后,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进一步推行奖励垦荒和发展屯田的政策。流民纷纷回到土地上,垦地面积大大增加。政府注意兴修农田水利。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政府派崇山侯李新主持开通溧水的胭脂河的工程,经过六郡数万民工的辛勤劳动,凿开了长约十里,高约二十五米至三十米的石冈。河道的疏通,既方便两浙粮食和货物运来京师,又有利于农田灌溉,这就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不断恢复和发展。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令:“天下卫所,一律屯田”驻在南京城的禁卫军有四十二个卫,共有驻军近二十万人。这批驻扎在南京城内外的军队开垦出四十八万亩土地,建有三十七处大型粮仓。他们生产的粮食基本上做到自给,有时还有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明代南京的手工业发达。明初南京四十七万三千二百人中,手工业匠户计有四万五千户,近二十万人。当时的全国匠户共二十三万户,南京的匠户约占全国匠户数的五分之一聚居在城南的就有十多万手工业工人。手工业部门很多,全城计有一百多个行业,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印刷业、建筑业等,在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明代南京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之一。南京丝织业除了官营织造局外,民间也出现了拥有织机和资金的机户,还有受雇佣的机工。南京生产出一种有名的白布,被称为“南京白布”。明代南京造船业在规模和技术上大大超过了过去。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航海,所乘的“宝船”,绝大部分是由位于今下关三汊河附近的“龙江宝船厂”所造。明代的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印刷业中心。当时的国子监集中了宋元以来江南各地的木刻书板,曾多次印刷出版。明初编成的《元史》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是在南京印刷出版的。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活跃,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南京既是各地贸易的枢纽,又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心明朝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政府设有“领市司”,“每三日一校勘街市度量衡,稽牙侩物价”,以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对于军民嫁娶丧祭之类物品,都实行免税,所以四方商人争相拥来京师。为了给商人提供方便,明太祖命令在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设塌坊(即货栈),供给储存商货。这些办法有利于促进明朝工商业的兴旺发达。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民营手工业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经营方式。有些部门的业主逐渐使用雇佣劳动,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从而出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明人所绘《南都繁会图卷》竟出现了一百零九种店铺招牌和一千多个人物,所以有“南京繁盛甲天下”之称。
2.多元的宗教文化
明朝在政治上是高度集权的,但在宗教政策上却执行多元化的开放政策。南京的佛教再度兴盛,梵刹林立也是城市的一大特征。关于明朝南京寺庙的总数,仅《金陵梵刹志》收录的就有180处,加上未收的私立庵堂,总数有可能超过600处
(1)佛学中心。明初南京是全国的佛学中心洪武初年,明太祖大量征召全国名僧至南京各寺院住坐修行,举办法会,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名僧几乎齐集南京,促进了南京佛教的恢复和发展,使南京僧人的佛学水平在全国保持着领先地位。明代崇信佛教,大兴寺、塔。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而兴建的大报恩寺,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堪称盛况空前。大报恩寺按照皇家宫殿的规格兴建,是明代南京三大佛寺之首(其余二寺为灵谷寺和天界寺)和佛教研究中心,全国十大佛教流派都曾在这里设有讲坛。
大报恩寺中最著名的建筑是被明成祖赐名为第一塔”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塔高约78米,9层8面,外壁用白瓷砖砌成,每砖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层用砖数量均相等,仅体积逐层缩小。每层的复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构件,上塑飞天、飞羊、狮、象等形象,极为生动美观。此塔开了世界琉璃宝塔的先河,“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寺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16、17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和使团陆续到达中国,他们惊叹于塔的壮丽,把它称为中国瓷塔,堪称与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相媲美的建筑杰作。清咸丰六年(856年)大报恩寺、塔毁于太平天国兵火,寺院变成废墟。
(2)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入。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或“加特力教”,是基督教的一派。明朝中后期,第一个来到南京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利玛窦建造了南京的第一个天主教堂(即今南京石鼓路教堂之前身)。除了传教外,利玛窦还传播了西方的科技文化。他从西方带来了自鸣钟、能把日光分解成七色光的三棱镜、油画圣像,以及《山海舆地图》等,把西方的地圆说、经纬度制图法、地球的五带及五大洲的划分等近代西方地理学的概念引入中国。可以说随着利玛窦的到来,南京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它的称谓有所不同。唐代称之为“大食教”,明代称“回回教”、“天方教”,明末清初称之为“清真教”,新中国成立前称“回教”。明初,南京伊斯兰教人口大增。随着人口的增加,伊斯兰文化在南京也得到广泛传播。明政府聚宝山(雨花台)设立的“回回钦天台”就是吸收阿拉伯人的天文学成就建成的。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敕建“三山街礼拜寺”,不久毁于火灾。明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奏请宣宗皇帝重建了这座清真寺明嘉靖年间,世宗皇帝赐以“净觉寺”的匾额,此后,三山街礼拜寺改称为“净觉寺净觉寺是南京最古老、建筑最宏伟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也是中国著名的八大清真寺之一。
3.完备的教育
朱元璋在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巨大作用,因此十分重视培养人才,大力发展教育。他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明史·选举志》)再加上明朝建立后,政府官吏异常缺乏。因此,朱元璋从中央到地方兴办了国学、郡学、社学三类学校,形成了完备的教育系统。国学是指中央一级的国子学为官府设立的高等学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诏建国子学于鸡笼山下,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国子监规模宏大面积很广,东到小营,西抵香河,南至珍珠桥,北迄鸡笼山麓,今东南大学一带是国子监的主要部分今天的成贤街就因明国子监在此而得名。过去,人们认为进国子监读书后,即可成为所谓“贤人”,获得做官的“资格”,故把国子监所在的街道称为“成贤街”。
明国子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开始时,学生仅五六百人,到永乐二十年(1422年),学生猛增至9972人。后来,随着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南京国子监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但仍有千余人。国子监的学生来源,大多是全国各州县逐年选送的功臣、贵族和边疆少数民族子弟,可直接凭父兄官衔和地位进监读书。在国子监学习的人统称“监生”。国子监还招收部分外国留学生,留学生主要来自高丽(朝鲜和韩国)、日本、暹罗(泰国)等,他们可以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洪武四年,高丽学生金洪中了中国的进土。国子监曾组织监生参加《永乐大典的编抄工作。
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科举时代考试的场所叫“贡院”,明代南京的乡试场所被称为“江南贡院”。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城东南的秦淮河畔,明远楼是贡院中心所在地,每逢考试,执事官员驻此,负有重要作用。

(编辑:admin)

标签:南京事业单位市情 南京市情 南京市基本概况
 
相关阅读:
其他2013南京事业单位笔试南京市情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