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总结:“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这一战略思想,对于加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新时期人民得众文,文具有义,51%
办公国务院印关于加建代公文化务体息
对此做出了明确部署。
要深刻认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文化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且日趋多样化,但还存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差距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补齐发展短板,切实保障公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作等文化权利。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解放文化生产力,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增强和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创新活力,为文化发展开辟广阔空间。三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包括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必备要素。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提高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通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要全面把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当前需要着重抓好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贯穿于文化工作各方面,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各环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二是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重点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加快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丰富基层文化资源。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四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主体,充分发挥文化非营利组织、文化志愿者等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五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建立文化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和行业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六是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文化领域共性技术、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技术、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实现重点突破,促进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