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12月2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2月2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2月1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2月1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2月17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2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2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0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0月2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10月2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事业单位考试常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素养
2024/10/20 19:15:19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单位常识积累。

事业单位考试常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素养
(一)修身养性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正身心。儒家经典“四书”中的《大学》一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弘扬灵明的德性,将个人之善泽及天下万民,以至于进入“至善”的境界,这种“内圣外王”理想状态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人格理。要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就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具体方法,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最终目的,所以《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做人之根基,孔子的名徒曾子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孟子则宣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主张士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代先哲的这些“修身”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文明,诸如勤勉、仁爱、礼让、自律、自省、自强、慎独、温良恭俭等,已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二)以德立身
崇尚道德修养是古典圣贤做人的基本标准。《论语》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为,君子关注的是德行,小人关注的田宅;君子注重的是刑法,小人注重的是恩惠。人怎样才能有更多的朋友?《论语》说:“德不孤,必有邻。”可见,有德行的人决不会孤单,必定有人来做邻居。如何才能有德性?《论语》提出了文、行、忠、信“四教”。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文献知识,德行修养,对国家的忠诚,交朋友守信。更具体地讲,《论语》要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要立志于道义,执行于德行,依靠于仁,活跃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对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浮躁现象,《论语》早就有所警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提醒人们品德不去培养,学说不去讲习,知道了义理而不能转变观念,不良的言行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应当忧虑的。
(三)爱国忧民
爱国忧民是中华文化的主流。“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能受国之不详,是谓天下王”。孔子和老子均认为最高尚品德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永远处下,有时处在人们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最脏污的地方。孔子的“君子忧道不忧贫”,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爱国理念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宁死不屈、岳飞的精忠报国、邓世昌的视死如归,一直是国人的榜样和 楷模。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常识 事业编基础知识 事业编综合知识
 
相关阅读:
其他2025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判断:戏剧知识
法律2025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真题库答案解析
历年真题2025事业编经济金融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真题库答案解析
法律2025事业单位考试法律政治公文常识题库答案解析
其他事业单位常识:什么是企业文化手册
专业知识2025事业单位专业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