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来看,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装备与劳动生产率水平都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其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仍偏紧状态。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看,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表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害。
(2)搞好农业的举措。
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之路。这是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完成这一任务,搞好农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②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教兴农之路。
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④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心任务。
⑤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疏通城乡流通渠道;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物资供应等。
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
①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实现社会的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经营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拓宽农民就业门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特别是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4)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关论述: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3.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
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必须继续扩大第二产业的规模和总量,调整和优化其内部结构,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使之符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
(1)要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是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2)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建筑业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大力开发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