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3月2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7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6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黑龙江所属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真题及详解
2021/4/21 8:28:19     事业单位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编真题解析。

黑龙江所属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真题及详解(精选)
(时间:15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
1.随着时代的转化、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理论体系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题中所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是实践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因此C项正确。
2.“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此语主要表明( )
A.任何哲学智慧和思想都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
B.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C.改变自然界,需要充分发挥人的智力
D.哲学的产生有益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A
【解析】“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的意思是人在怎样的
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意味着人类有怎样程度的认识。因此A项正确。
3.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题中思想体现的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C项正确。
4.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三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别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一元论与二元论
D.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答案】D
【解析】“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意思是我们感受到的事物,都只是现象而已,宇宙的本质(本原)是绝对理念,就是独立于物质之外存在着的世界,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阴阳三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气,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因此D项正确。
5.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强调(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题中论断意在强调运用、实践,任何认识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D项正确。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揭示了( )。
A.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的
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桃花依旧”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C.事物处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之中
D.变是永恒的,因而人们无法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答案】C
【解析】人面不知何处去体现的是绝对运动,桃花依旧笑春风体现的是相对静止,所以这首诗揭示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因此C项正确。
7.“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C.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
D.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答案】A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在于你自己的看法,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因此A项正确。
8.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m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mm为红色,580mm为黄色,510mm为绿色,470mm为蓝色,400m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阅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说明人对外界物体的感觉有其客观制约性,这既表明人有感觉外界物体的能力,又表明人在感觉物体时还有选择和加工外界物体信息的能动性。因此C项正确。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答案】C
【解析】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因此C项正确。
10.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果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答案】D
【解析】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是与环境的互动;把经验与现实连接起来,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制定目标,引导行为。通过调整感受来改变人精神的做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因此D项正确。
11.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和谐文化的思想。《管子》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上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答案】B
【解析】“和合故能谐”体现了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因此B项正确。
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答案】C
【解析】实践有三种基本的形式,即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属于科学实验,“农民收割庄稼”属于生产实践,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属于体育实践活动,不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因此C项正确。
1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这句名言体现了(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
【答案】C
【解析】陶行知这句话意思是老师的责任既有教书也有教人做人,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但主要矛盾只有一个,两者之间教人做人才是主要矛盾,老师的职责教人做人要比教书更重要;学生的矛盾(职责)有读书和学习人生之道两点,但这两点中学习人生之道是为重点,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因此C项正确。
14.把单只螃蟹放在不大的竹篓里,它可能会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有很多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似的往外爬,这时底下的螃蟹就不合作了,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高,反而只有很少的螃蟹能爬出竹篓。这个故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部分,部分的变化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C.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终目标
D.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答案】B
【解析】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关键部分的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优化,只有内部结构合理,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题中的螃蟹之所以有很少爬出来,是因为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因此B项正确。
15.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来源于日常活动,理性认识则来源于科学实践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答案】C
【解析】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能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C项正确。
16.道德力量始终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道德建设,这是因为(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答案】B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但不能改造客观事物,AC两项错误。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项错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使事物向着正确方向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不行。因此答案选B。
17.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答案】D
【解析】题中“取类”即指中医在实践中,将不同的情况根据其共有的属性(即普遍性)进行分类。随后遇到了新问题,从此类问题的普遍性出发,再根据此问题本身的特殊性解决问题。因此说它实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结。因此D项正确。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出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因此C项正确。
19.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上这段话解释了科学发展观的( )。
A.实质
B.基本要求
C.核心和本质
D.内涵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题中的这段话就是要把人们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因此C项正确。
20.“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D
【解析】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办、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因此D项正确。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真题解析 黑龙江事业编真题 黑龙江事业单位试题
 
相关阅读:
历年真题江苏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经济学详细解析
历年真题海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试卷及详
历年真题河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试卷
历年真题西藏自治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答案
历年真题福建事业单位真题答案解析
其他事业单位考试金融真题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