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及详解(精选)
2021/4/20 8:51:30     事业编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云南事业编真题答案解析。

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及详解(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第1~50题,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
1.2015年我国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中要坚持的工作基调是()
A.风险防范
B.效益为本
C.稳中求进
D.改革攻坚
【答案】C
【解析】2015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主义历史观
【答案】A
【解析】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是统一的。其表现在于:①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②人们根据目的和需要从事社会活动,但社会活动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自己是意识不到的,这是因为,这种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③人们之所以能在活动中达到预期的结果,是由于主观符合客观,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而且,人们预想的目的,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基本实现,而不能完全实现;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种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2014年6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报告,警告全球()在加速上扬已成为经济稳定
的最大威胁之一,研究显示50次银行危机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危机爆发前出现此现象。
A.股市
B.房价
C.粮价
D.油价
【答案】B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4年6月11日发布的报告,警告全球房价在加速上扬,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房价都出现上涨,已成为经济稳定的最大威胁之一,房价持续过快上涨将直接威胁金融秩序的安全,进而给全球经济带来剧烈震荡。。
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C.需要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D.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答案】A
【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①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和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②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表明实践的需要。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质量互变原理
B.对立统一原理
C.否定之否定原理
D.物质运动原理
【答案】A
【解析】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的坏事做多了必然会酿成大错,同时善良的小事不要因为它的微不足道就不去做它。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任何事物单纯的量变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6.下列选项中包含着否定之否定关系原理的是()
A.谦受益,满招损
B.长江后浪推前浪
C.失败是成功之母
D.五岳归来不看山
【答案】C
【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失败”表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成功”表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因此“失败是成功之母”包含了否定之否定关系原理。
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
A.协商民主
B.民主法治
C.民主政治
D.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8.下列不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的是()
A.人才引进
B.制度移植
C.技术引进
D.经验借鉴
【答案】B
【解析】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主旋律。所以中国要强大、发达起来就必须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而不包括制度移植。
9.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就要求大力实施()
A.人才强国战略
B.改革开放战略
C.科教兴国战略
D.城镇化战略
【答案】C
【解析】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制定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0.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
A.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治理理论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
D.全面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答案】B
【解析】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11.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是()
A.人的素质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答案】C
【解析】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①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②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③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④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12.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本”就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是()

A.原因和结果
B.现象和本质
C.必然和偶然
D.可能和现实
【答案】B
【解析】A项,原因和结果揭示的是客观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相互关系的范畴;B项,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C项,必然和偶然揭示的是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D项,可能和现实揭示的是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范畴。
14.毛泽东在1925和1927年相继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这两篇重要文章,是毛泽东思想萌芽产生的重要标志。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C
【解析】1921年7月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的提出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初尝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中国社会各阶级
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5.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D.维护主权独立
【答案】A
【解析】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是在建立各国间
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
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已成为处理
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准则。
16.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A.政事分开
B.政资分开
C.政社分开
D.政企分开
【答案】D
【解析】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并提出转变的根本途
径是政企分开,即政府的职能与企业的职能分开。政企分开表明正确划分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和经济组织的各自的
权限,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17.一切经济问题都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这一矛盾引发的。
A.稀缺性
B.增值性
C.有限性
D.相对性
【答案】C
【解析】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包括绝对性
与相对性的统一,所谓的资源有限的绝对性是资源的有限性在人类社会任何时空都存在的,所谓资源有限的相对
性是指即使再多的有限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来说都是不足的。但有限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人类无限欲望具有
轻重缓急,怎样使有限资源在一定时空下,满足人们最急需、最追切的欲望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8.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的特点是( )
A.规范性、前瞻性和稳定性
B.强制性、直接性和快速性
C.灵活性、合法性和间接性
D.滞后性、可行性和明确性
【答案】B
【解析】经济手段一般是间接调节,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具
有温和性、引导性、间接性的特点。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调节,并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快速性的特点。
19.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
A.我国鼓励和促进宗教信仰,使宗教信仰的公民人数大幅增加
B.保障公民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公民宗教信仰成为国家保护的权利
C.国家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D.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答案】D
【解析】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20.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关联就是()
A.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
C.供求机制
D.分配机制
【答案】C
【解析】A项,竞争机制是商品经济活动中优胜劣汰的手段和方法;B项,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C项,供求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D项,分配机制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价格机制才能()
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B.保持价格与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
C.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D.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答案】A
【解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价格是价值规律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来认识和遵循价值规律的。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受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影响。能够反映价值和供求变化的价格机制可以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22.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答案】A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编辑:admin)

标签:云南事业编真题 事业单位试题 云南省真题解析
 
相关阅读:
历年真题历年事业单位公基经济金融真题解析
模拟题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多项选择题专项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2025事业单位考试基础常识等级题库
其他2024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题库
时政2024事业编政治知识题库大全
历年真题2024事业单位考试地理常识题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