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之经济热点
2020/10/9 8:36:19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单位政策汇总。

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之经济热点
一、经济热点
1.“十三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2.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

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3.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有六大特征:
(1)跨界融合
“+”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型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不一而足。
(2)创新驱动
中国租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3)重塑结构
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4)尊重人性
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例如卷入式营销,例如分享经济
(5)开放生态
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6)连接一切
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4.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江北嘴、陆家嘴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并和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融中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主要任务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②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③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④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5.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年3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6.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
二、经济概念
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
宏观调控概括地说,就是国家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从而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目标的倾向,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即通过对经济总量的调节,以控制经济运行的节奏和方向,如对国民经济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发布经济信息,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协调经济利益关系,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等。主要手段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具体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
市场主体主要指参与活动的当事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分为个人、企业和国家(政府)。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货膨胀—是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货膨胀。
扩大内需—即扩大某经济体内部的需求。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
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尺度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作用的职
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税赋、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适用时期为经济衰退时,主要措施有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减少税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适用时期为经济过热时,主要措施有直接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补贴和转移支
付;增税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消费需求。
紧缩的货币政策适用时期为通货膨胀时,主要措施有中央银行实行抽紧银根政策,通过减少流
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少通货膨胀压力。
扩张的货币政策适用时期为经济萧条时主要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
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
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
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CA+1+CB+,式中:CA为消费,1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一国的GDP
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
GP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英文缩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DP和GNP作为国
民收入核算的两个指标,反映了统计上的两种原则。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而外国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计入该国的GNP
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
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
c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
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一般说来当CP1的增幅>3%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1的增幅>5%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pp是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主要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
算的重要依据。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PP能够反映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能推算预期CPI,从而估计通胀风
险。可见,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1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
p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的英文缩写,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考试政策 国家政策 时政政策
 
相关阅读:
时政2024时政政策问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点要义
时政中央在京单位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工人需要调出北京
时政援藏干部、驻藏干部我国的政策规定有哪些
时政我国乡镇干部续聘政策解读规定
公共基础知识什么是党章意识
时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