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时政热点解读:问责制
2020/9/4 8:47:14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时政热点解读。

时政热点解读:问责制
(一)问题表现
第一,问责主体过于单一
行政问的方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同体问贵,另一种是异体问责所谓同体问,是指政府对官员的问或政府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的行政问,其主体是所谓的“上级”、所谓异体问是指权力机关、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官员的问责,其主体是权力机关、社会公众我国目前行政问责表现为同体问多而异体问责少行政责任的追究往往是由责任人的直接领导或上级行政机关内部调查处理这种同体问因为利益问题、关系问题而避重就轻,大事化小使责任人逃避问责的应有处罚由于权力机关、社会公众等异体问资的问主体的权限问责方式程序不健全,导致其问责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第二,问责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问责手段是官员的引咎辞职新闻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的媒介,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但我国的媒体又大多具有“官办”身份,其监督的自由度受到较大的限制。网络媒体也是很有效的方式,但还没有普遍涉及行政领域这种问责手段的单一加大了强化问制的实施难度。
第三,信息不透明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是一个民主政府、而实现民主的前提是政务公开只有保证人民的知情权,人民真正知道政府应该做什么,正在做什么,没有做什么,才能实现对其的问责而我国目前行政信息不公开透明问资主体难以全面获取行政官员失责行为的信息,这是当前行政问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第四,问责乏统一性和科学性而流于形式
我国的行政问责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一旦出现严重失误时,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做个检讨,或是抽象地分析客观因素,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终究平安无事。即使追究贲任,也只是追下不追上”追执行者不追决策者,追当事人不追管理者,丢卒保帅,官为大官当罪羊”有时对犯有严重过错的才问责处理而忽视问那些不作为、无作为的庸官、懒官们,致使这些人不思进取,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对老百姓的疾苦、对工作中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这些现象使行政问流于一种形式,使行政权力实际上仍处于无责任无风险运行的状态,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二)成因分析
第一,问责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问责制度是行政问责的前提是开展行政问的依据也是问责成效的根本保证。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缺少统一性。目前我国适用于行政问责制的有关法规条例比较多散见于各级党组织、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中,这些规定在问责的对象范围惩处的尺度诸方面都不尽相同,缺少统一性和连续协调性。二是缺少操作性,导致实际执行难。问资制度设计上条条框框较多,但对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处罚尺度等方面界定不明确,规模糊、笼统特别是对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不作为行为的责任认定和追究界定不清晰导致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
第二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施行政问责制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政治透明度二是健全的舆论监督前,我国的行政公开透明度虽然已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政公开程序缺乏制度保障;行政官员往往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向公众提供信息;公开的方式简单落后等而目前生活中的外部监督,即使是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仍然会遇到种种阻力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公民维权意识淡薄
公众也是问责的主体然而“官本位”是中国人意识结构中的主导价值观,导致了民众对权力的崇拜产生畸形依赖表现在政治参与上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政治淡漠感公民的权利意识仍然很淡薄,对政府行为漠然视之,对政府的决策、管理、执行等行政行为的参与程度不高从客观上看,人民手中拥有的知情权的确有限缺乏合理的反馈渠道和机制保障。这就造成了外部监督乏力、问责动力不足的尴尬处境
第四,官员普责任意识薄弱
从我国当前实施官员问责的实践来看被问官员大都是被动地接受上级机关或领导的问责,很少见官员主动请辞更少见其在公开场合向公众表明“愧疚”之意。官员们还缺乏权资对等的责任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官员问制就只能是一种事后的贲任惩罚由于官员的责任意识淡薄,这样就很难让官员主动承担责任官员问贵的真正的也难以实现
(三)对策建议
第一,界定行政问责的主体
首先要加强人大的问力度。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享有对政府的质询权、特定问题调查权以及罢免权而人大因为不同于党政系统和行政系统,与之较少有利益关联,因此人大问责相比同体问而言更加有效。其次要充分调动公民监督政府的积极性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长期以来由于公众对政府有畏惧心理,以及没有合适的表达意愿的机制所以对政府的问责一直只是法律上的规定而已。因此,为了调动公众监督政府的积极性,应该建立一套可以使公众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意见的机制,使公众对政府的问不再停留在纸上而落到实处。
第二,切实加强行政信息透明化
虽然我国目前已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存在着政府公布信息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情况。“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可以杜绝腐败滋生,因此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政府信息应当切实地向公民和社会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做到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政府公布信息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或者政府办的报纸、年鉴等出版刊物以及简报、专栏、布告等途径公开这样公众通过所了解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失职行为将政府切实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第三,加强多种形式的问责,拓宽问责的范围
实践中主要的问责形式是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这类问贵基本都是事后问责,这样的问责形式对行政机关的工作的监督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就是我们行政部门在产品生产加工领域的监管严重失职而导致最终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事后多名官员被行政问责但此时的事后亡羊补牢显得为时已晚。因此应当加强多种形式的问责如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行政处分等多种形式的问贵对行政部门平时的日常工作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警醒作用使行政部门正确行使自己手中握有的权力,减少甚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对问责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重大安全事故,其他如行政违法等范围也同样应当被问责,因为这些现象对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重大损失与恶劣影响,并不亚于突发的重大事故,并且之所以有突发的重大事故,也是因为在此之前对行政机关某些官员的玩忽职守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没有问贲,听之任之,最终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第四,建立科学的行政问制度,使问落到实处
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问制度,还要制定问的程序,这些程序应当具体规定上级机关、人大、民众或媒体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怎样的程序来向政府的工作提出质询或批评建议,另外也应当规定被问贲的机关在被问责时应当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方式作出回应,行政问责的标准在科学的问责制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现阶段推行行政问制,本质是要建立一个有责任心的政府,为人民利益负责的政府,而是否是有责任心的政府,是否为人民服务,要由人民来评价因此界定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则相当重要。民主、公开、效率和公平正是目前民众评价政府的主要价值尺度。
第五,统一立法,保障问责制的推行
虽然我国前很多地方都有当地的行政问贵办法但这些问办法多由地方政府制定,而地方政府本身属于行政机关因此在制定或实际操作中不能避免当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局部利益而产生问不力的情况因此应当制定一部全国性的行政问责法,并且其制定机关应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非国务院,这样制定出的问贲法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可以在全国范围通用,且有统一的标准。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使得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是我国建立民主政府,深化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admin)

标签:时政热点 时政解读 时事政治分析
 
相关阅读:
时政20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时政20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时政20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时政20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试题及答案
时政20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时政20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