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3月2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7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6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机关单位劳动合同的内容
2020/8/13 8:51:12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法律基础知识。

机关单位劳动合同的内容
(一)必备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用人单位的名称是指用人单位注册登记时所登记的名称,是代表用人单位的符号。用人单位的住所是用人单位发生法律关系的中心区域。劳动合同文本中要标明用人单位的具体地址。用人单位有两个以上办事机构的,以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具有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要注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必须在劳动合同中写明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劳动者的姓名以户籍登记,即身份证上信息为准。劳动者的住址,以其户籍所在的居住地为住址,其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以经常居住地为住址。居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国家标准《公民身份号码》(GB116431999)编制。
3.劳动合同期限
1)劳动合同期限种类
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1)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又续订的,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完成某项工作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3)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再续订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工作内容包括劳动者从事劳动的工种、岗位和劳动定额、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等。这是劳动者判断自己是否胜任该工作、是否愿意从事该工作的关键信息。
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可能从事工作的具体地理位置。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是在工作地点,劳动者生活是在居住地点,这两个地方的距离决定着劳动者上下班所需的时间,进而影响劳动者的生活,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这也是劳动者判断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必不可少的信息,是用人单位必须告知劳动者的内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劳动义务,在法律规定的标准下,根据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规定提供劳动的时间。
我国目前实行的工时制主要有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制。
(1)标准工时制。
标准工时制,是指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应保证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上述规定限制:①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②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不定时工作制。
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制度,主要适用于一些因工作性质或工作条件不受标准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岗位。
(3)综合计算工时制。
综合计算工时制,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的特点,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制度。
2)休息休假
(1)休息,是指劳动者在任职期间,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以外,无须履行劳动义务而自行支配的时间,包括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公休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休假,是指劳动者无须履行劳动义务且有一般工资保障的法定休息时间。
目前,我国休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法定假日。我国现在实行的法定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②年休假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余年休假天数的;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6.劳动报面
1)劳动报酬与支付
劳动报,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等替代货币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小时支付工资。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栅。
2)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劳动报酬。
(1)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3)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7.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双方都必须履行。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1)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诚少职业危害。
2)健全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及必要的劳动保护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5)建立伤亡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二)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除了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以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1.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为了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招聘条件或求职意愿而约定的考查期间。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双方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
1)试用期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1年以上包括1年,不满3年不包括3年,3年以上包括3年。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试用期工资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服务期
服务期是指劳动者因享受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而做出来的关于劳动履行期限的承诺。《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对此可从以下几点解释:①对劳动者提供的是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②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脱产的,半脱产的,也可以是不脱产的;③培训费用的数额比较大;④服务期的年限可以由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确定;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3.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
1)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两部分。
2)竞业限制
竞业限制又称竞业禁止,是对与权利人有特定关系的义务人的特定竞争行为的禁止,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后,限制劳动者一定时期的择业权,因此对约定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法律 机关合同法律 法律基础知识
 
相关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2025事业单位专项法律题库
法律2024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法律常识:合同的形式
法律2024事业单位考试公文知识真题库
法律2024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考试真题汇总
法律2024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必考100题试题库
法律第二十二条应用篇之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常识法律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