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政治解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
2020/7/7 8:45:23     公务员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政治常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全会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重大作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了系统阐述的基础上,站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高度,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等各项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
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实施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立法工作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执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为了强化宪法意识,党和国家还确定,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二)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
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建立由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立法专家顾问制度。
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
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法治化。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子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
(四)坚持严格现范公正文明执法
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
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建立
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
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
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
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
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
制,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惩治执法腐败现象。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合力和实效。
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方式和程序。
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必须完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必须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得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机制。
完善审级制度,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
(三)推进严格司法
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程、工作标准,实行办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供和非法取证的原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

(编辑:admin)

标签:公务员时政,政治常识 政治基础知识
 
相关阅读:
时政2022政治常识基础问答1000例
其他政治复习指南: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时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政治真题
时政政治常识:“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每日积累: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时政政治常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