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3月2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7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6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从人文知识到人文素养
2020/7/5 12:51:40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机关常识经验。

从人文知识到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基本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易·贲》中提到:“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人文”被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广义而言,人文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一种文化知识。一般我们把文化分成三种:科学、伦理和艺术,科学的功能在于求真,伦理的功能在于求善,艺术的功能在于求美。通常把伦理文化和艺术文化统称为人文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第二,它是指人的文采。人的文采不是指人的外表、体貌特征,而是指人的内在的一种德行修养,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将人文理解为旨在培养人内在德行修养的学问。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是指培养人内在德行修养的学问。“素养”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和。简言之,“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其基本要义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二、从人文知识到人文素养
(一)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区分
1.本质不同
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素养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2.载体不同
人文知识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媒体,获取人文知识可凭借视听,可以从课堂上、媒体中获取;人文素养的载体在人自身,人文素养的获得必须经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主体的意识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和善行。
3.外化形式不同
人文知识的呈现可以在口头上、试卷中;人文素养的表现却只能在人的情感里、实践中行动上。
人文知识不同于更不等于人文素养,有了人文知识并不一定具有人文素养。例如,有些大学生,甚至是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学了不少人文知识,却并不一定都具有和应的人文素养;而有些识字不多的农民,没有读过像样的人文课程,却往往表现出真诚、正直、公道、正义、善良、利他等品格。这是因为,大学生学的是书本上的人文知识,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意识、思想和情感,没有转化为良好品德和善行,那就只能是口头上的知识而已;有些农民虽然没学过多少书本上的人文知识,却因为生长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氛围浓郁的环境里,长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使他们具有了体现人文素养的思想、情感和行动。
(二)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
并非说书本上的人文知识就不重要、可有可无了有了人文知识,就为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理性知识背景。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须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无不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等无确定答案但确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乃至宇宙和谐共生。
(三)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
人文知识一定要经过内化转变为人文素养,变为自己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也就是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的:“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只有这样,才体现出知识孕育精神的真实意义,才显示出人文知识的真正价值。这也就是人文素养包含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
1.人文素养的核心—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现实中,我们大致上可以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2.人文素养的外显人文行为
人文行为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落脚点,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又为人文行为指明了方向。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高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
三、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养对个人的重要性
1.促进思维和智能的全面发展
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增长智慧和知识,阔眼界胸怀,培养理想境界,理解责任使命。如通过对马列等经典理论的钻研,认知人类的终极目的,理解奋斗的意义;通过哲学训练,掌握人类的睿智,探索存在的奥秘通过历史学的学习,积累人类的集体记忆,把历史的经验教训转化为存在的自觉;通过文学的研读,理解人的精细深刻的情感世界;通过政治学、社会学的探讨,了解种种的苦难、不尽人意,以明确和加强存在的责任;通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领悟客观世界的复杂深邃、无穷无尽,让思维更具广度和深度。
2.提高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
高尚的人文素养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文的价值在于真与善的和谐统一,合乎道德,顺乎道义,能使人求真向善,提高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因此,人们在接受高尚的人文素质影响时,受到对象所暗示的能催人向上的潜移默化,自觉不自觉地变得高尚起来。由此可见,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实际上是塑造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过程,它重在培养高尚的品格,其核心是人文关怀,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
3.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郑大钟教授说过:“对于加强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人们往往容易认知到其对提高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的作用,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它的作用远非如此,它在树立和训练人的理论思维和科学训练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在欧洲的工业革命中,人文科学的发展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人文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将人的注意力从天国转向现世,追求现世的快乐和幸福,在此影响下,工业革命出现了很多改变世界的发明和发现,科学技术得以飞速发展。
(二)人文素养对民族和国家的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现代科学就会落后,没有发达的经济就会贫弱,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会挨打,但如果没有人文素养,精神就会迷失,民族就会异化。一个人缺乏人文素养,就是一个残缺的人;一个民族失落人文精神,就是一个病态的民族。
1.人文素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和内聚力
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朝代时有更替,但是只要中华民族的人文命脉还存在,亡国还可复国;反之,如果人文传承已断,民族国家就终将不复存在。在中华民族长达约5000年的历史中,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一直源远流长,延绵不绝。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的“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人文精神。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改革时期,每当有灾难到来的时候,它们就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源和压不倒的精神脊梁。
2.人文素养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
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日耳曼民族以其对哲学的深刻思考使得哲学成为德国的文化标志,俄罗斯以其丰硕的文学成果享誉全球,英国人以其绅士的品格广受尊重,法国和意大利又以其璀璨的艺术为世人所称道。这都和各民族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分不开的。人文素养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明信片,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因此,可以说人文素养的高低关系到人格是否完善,关系到涵养高低,关系到思维深浅,关系到能否成人成才,关系到民族存亡关系到国家强弱,关系到社会进退,关系到人类福祸。
四、提升人文素的现实途径
(一)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如果一个人长期读书品诗,人文的精华就会渗透到你的生命血脉中,逐渐与你的精神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你的人文素养。坚持不懈地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展视野、指导工作,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范做人,书读得多了,个人的形象、品位、思考视野也都会有相当的改善和提高。作家龙应台1999年在台湾大学演讲时曾有过一段十分精妙的评述:“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那么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二)培养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思就是边读书边用脑思考,通过大脑的活动,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书的“奴隶”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意思是说,读书不用脑,只是全信书,还不如不读书。不仅要有“信息”上的量增,更要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洞察和体验,包括反思感悟、启迪等,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
(三)践行知行统一的世界观
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坚持知行统一,才能有效提高人文素养。事实上,高尚的行为是以正确的认知为指导的,如果提高人文素养只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不触及自己的思想,不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或者知而不行知行相悖,那么,提高人文素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南宋大诗人陆游写诗教育他的儿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提高人文素养就必须要做到知行统一。
(四)坚持慎独慎微的精神
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所谓“慎独”,是指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和自觉自愿的“自我监督、自我育德”,它强调内心信念的作用,是一种“理性”的自律。“慎独”语出《礼记·中》,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慎独”精神从防微杜渐,培养自觉自我改造精神来说是可贵的,是一种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境界的表现。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机关常识 机关基础 机关常识基础
 
相关阅读:
面试公务员事业编如何编制值班安排表
公文协调工作中如何运用互补协调法
面试机关常识:新建小区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机关常识:做好接待工作应遵循什么原则
面试公务员机关单位招商引资的基本原则
时政我国区(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