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积累:社会主义改革
2020/7/5 12:45:58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积累:社会主义改革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基本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解决基本矛盾,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改革是中国社会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社会主义改革,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所以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第二,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不断变化发展,必然使原来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逐渐不适应起来,以至于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为了消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即解放生产力。
第三,改革具有全面性,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变革。当代中国的改革指向是经济体制的深层结构和根本问题,是从根本上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并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当前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展生产力与僵化的经济体制以及其他方面体制的矛盾。只有改革,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等内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主要内容。同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之,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邓小平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三个有利于”标准能够更有力地推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第二,“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充分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
第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并不排斥各个领域各项具体工作的具体标准、具体规范,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五)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第二,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中,要敢于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保持活力和生机。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二者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环境;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与稳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相互关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第一,发展是目的。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这是处理三者相互关系问题首先要树立的观念。首先,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其次,中国在世界舞台和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也要看我们自己的发展情况。
第二,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在改革与发展之间,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只有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第三,稳定是前提。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在改革和发展中,我们要把改革和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四、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是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同时从本国实际出发,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包括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是相辅相成的,对外开放能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自力更生则又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
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挖掘本国的一切潜加第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自我封闭,并不排斥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
与合作。在利用国外的技术、经验和资金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才有条件更好地扩大对外开放
第三,要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反对闭关锁国和崇洋媚外两种倾向。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它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技。
战略步骤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从2001年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了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探索具体实现“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时,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对策。
第一,正确处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若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改革
 
相关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常识题库:环境保护|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考点精华:洋务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2024事业单位考试历史文化公基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2024事业编制真题试卷常识大全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2024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真题常识题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