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3月2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7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6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事业单位考试教育基础:学校教育制度
2020/6/29 8:55:37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编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教育基础: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现代教育制度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它以国家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我国的现代教育制度是在清末民初通过废除科举制,引进西方学制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基本制度,并在199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得到了确认,它主要以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制度为核心。
(一)广义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教育设施中既包括教育行政机构也包括教育实施机构(既有学校、少年宫、儿童图书馆、科技馆、少儿体校等,也有博物馆、美术馆、影剧俱乐部等等)
(二)狭义的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被称作正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主体和核心,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教育制度保证。
二、学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建立的依据
(一)学制的构成要素
学制构成的基本要素,即学制构成内容的向度,亦即学制构成的价值标准。一般来说,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类型”即学校实施哪种性质的教育,属于普通教育,还是专门教育,在专门教育中是专业型、技术型还是技能型。学校的级别是指学校的层次水平,即学校在学制系统中所处的阶段以及在同类性质的学校中所处的地位。学制的结构决定了学校的类别,反应了学校之间的交叉、衔接、比例等种种关系。事实上,由于学制中所规定的阶段比较复杂,学校的种类繁多,这必然存在着学校的交叉、衔接与比例的问题。归根结底,这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二)学制建立的依据(影响学制建立的因素)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受许多因素影响,但归结起来,主要依据有四点。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科学不发达,不可能出现技术和专业学校。
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发展,才出现了现代学校体系,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终身教育思想也被纳入学制中,这些都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并为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学制在专业设置、入学条件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的确立,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学制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长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年龄特征。在确立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
4.我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
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自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建立学制时,要吸收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适合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参照和吸收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
(三)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曾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1.前制度化教育
即非正式教育,学校很少,也没有形成学校系统。它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教育主体确定,教有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活动、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的一系列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
认为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它针对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它更多地倾向于改变人们的学习观念,构建学习化的社会。库姆斯·伊里奇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领导者。
4.现代学制的发展和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三种形态: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双轨学制逐步向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演变
三、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一)西欧双轨制
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产生于十八九世纪的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它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是为特权阶层子女设立,条件优越,学术性强且水平高,是具有等级性和学术性的一轨,属于精英教育。另一轨自下上,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的,学习从事生产劳动的技术,属于职业教育,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二)美国单轨学制
美国在独立以前,多数地区都曾沿用欧洲双轨学制。在19世纪后,原来双轨学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却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淹没,由此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该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模式。这种学制形式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因此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三)分支型学制(中间学制)
这是20世纪上半叶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在十月革命前帝俄时代实施的是传统的欧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建立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学校系统,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又部分恢复了帝俄时代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由此形成了即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
四、我国的现代学制发展
(一)旧中国的学制
我国的现代学制发展得比较晚,直到清末才出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封建统治者由于受到太平天国革命的打击,感到旧的方法已不足以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亟欲借用西方的洋枪洋炮镇压国内革命。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生长,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提出了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并开了若干新的学堂,如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等等,这些学堂比封建社会专门传授“四书、五经”的各级学校有了很大进步,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当时的各种学校各自独立,互不联系,还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制系统,其入学条件、修业年限、课程设置都是各自为政的。
1.1902年壬寅学制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1902年。当时清朝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了学制,主要抄袭日本。这个学制纵的方面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横的方面有与各级教育相对应的实业学堂,这个学制只颁布而未实行。
2.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又命张之洞、荣庆和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颁布癸卵学制,也称“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另外不允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学制年限过长等等,体现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3.壬子癸卯学制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卯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教育期限为17~18年。在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外,增设了补习学校。这个学制较之清末学制有了较大进步。
4.壬戌学制
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制”或新学制。中小学实行“六、三、三”三段,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曾提出过“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等方案,对学制作了某些修改。但基本上没有动,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制的改革
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即着手对学制进行修订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它标志着我国的学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学制保留了六三三制,将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小学和青年、成人的初等学校)、中等教育(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以及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等。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以及聋哑、盲人等特种学校。1951年的学制,是符合我国当时具体实际情况的。该学制也体现了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的原则。1951年后,我国学制逐渐走上正轨,我国现行的学制以这个学制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有所发展,小学和中学有“六三三制”和“五四三制”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出现了“大跃进”的形势,党提出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任务。为加速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和妥善地加以改革的,其目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在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上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原则。“三个结合”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个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1958年的学制一直实行到“文化大革命”之前。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改变教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状况,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决定中规定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根据要求,从中学开始分流,初中毕业生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一部分进入职业高中九年义务教育尚难普及的地方,实行小学后分流,发展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4)基础教育权归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4.1995年《教育法》对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规定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6年制定,2006年再次修订通过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了我国的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两种。
5.2010年对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中提出,今后10年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即: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三)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给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带来了一系列的急剧变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而这些改革大概有五种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2.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1)提前实施义务教育,把学前教育的后期与义务教育的前期有机地衔接起来,避免二者脱节的情况。
(2)义务教育向后延伸,就是逐渐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发展全民教育,解决处境不利人群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即逐步实行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设立综合中学,实现二者的综合化。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层次和学校类型的多样化,加强高等学校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同时,在数量扩充的同时注意质量的提高。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世纪初的欧洲,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观点做了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大在《终身教育与学校课程》中指出,终身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包括学校正规教育和其他非正规教育。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

(编辑:admin)

标签: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基础知识 教师招考
 
相关阅读:
教师资格2022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面试流程
教师资格教师招考必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师资格教育综合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师资格教育学游戏活动指导练习题
综合素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高分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