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事业编考试:宏观经济调控
2020/6/28 8:58:04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编经济常识。

事业编考试:宏观经济调控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宏观调控目标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一)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又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上的增长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
要促进经济增长在短期,主要依赖于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者被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在长期,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靠资木存量劳动力数量和技术进步。
(二)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不是指失业率为零,而是指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即劳动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此时,社会仍然会存在摩擦性试验和结构性失业,不存在周期性失业。
扩大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促使居民收入普遍增长。因此,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经济发展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会造成失业,同时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也会带来失亚。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重财政负担,失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在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劳动者素质与岗位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为此,要保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并通过促进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发落后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增加就业
(三)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不变一般认为,当通货膨胀率在2%~3%时,对经济是有益无害的。因此,稳定物价通常指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迪货紧缩都会带来价格紊乱、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等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应特别注意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和长期的财政收支的平衡以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或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出现大额顺差和逆差都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影响币稳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外汇储备,并降低国内、国际对本国经济的信心,出现资本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家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甚至可能会出现经济危机。为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手段保持国际收支的正常和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国际收支平衡一般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反映,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三大部分构成即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平衡项目。其中,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项目,主要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无形贸易)、收益和单方面转移(经常转移)四个项目。经常项目顺差表示该国为净贷款人,经常项目逆差表示该国为净借款人。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2013年上半年江西省真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现调手段包括(A)
A.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计划手段、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计划手段、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
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体系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预、调节和控制而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可以分为调控手段和调控方式两个方面。其中调控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等。调控方式包括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供给调控与需求调控、实物调控与价值调控等。三、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1.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1)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用品、政府员报酬、公共项目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的购买。
政府购买有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2)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支出这些货币时没有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的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因此不能算作国民收人的组成部分。
2.政府的收入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根据课税对象,税收可分为三类: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政府借债一般有短期债、中期债和长期债三种形式。短期债一般通过出售国库券获得,主要进入货币市场,期限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种中长期债一般道过发行中长期债券获得,主进入资本市场,期限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期限5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二)自动稳定与酌使用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节有两种:
1.自动调节
自动调节指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预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行动。
财政政策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即当经济条时,人们收入减少,税收随之减少;经济紧荣时,人们收入增加,税收也随之增加。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即当经济条时,失业、贫困人数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随之增加经济荣时,失业、贫困人数减少,政府的转移支付也随之减少。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即当经济萧条时,农产品市场价格随之下降,政府为维持农产品较高的收购价格需要大量购进农产品,从而财政支出增加;经济繁荣时,农产品市场价格随之上涨,政府无需或较少为维持农产品较高的收购价格而增加支出。
2.主动调节
主动调节指政府有意识地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择的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斟的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斟使用的财政政策的使用原则为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即经济萧条时,采取减税或增加支出等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繁荣时,采取增税、增加发行国债或减少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政策。
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利率提高,从而减少私人投资的现象。
四、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面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通过银行系统来实现。
银行系统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性银行和非银行金机构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政策。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三个:
(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
(3)作为国家的银行。第一代理国库;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资金;第三,代表国家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第四执行货币政策;第五,监督和管理全国金融活动。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
(1)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
(2)资产业务:包括放款和投资业务。
(3)中间业务:指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3.政策性银行
它是相对于商业银行及商业性专业银行而言的。它是政府出于特定目的而设立,或由政府施以较大干预,以完成政府的特定任务,满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专业银行。我国政策性银行包括:(1)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是为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基础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2)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发行政策金融债券为主。
(3)中国农业银行: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为主,同时发行少量的政策性金融债券,主要对农业基础建设、农副产品、农业发展等提供资金支持。
4.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泛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这类机构通常不冠以银行的名号,而以公司、信用社或基金相称。主要有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二)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1)公共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其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如在经济萧条时,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刺激投资;经济高涨时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公共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在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3)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付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借人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收缩,养活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当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能相应降低利息率。
2.选择性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属于这类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1)直接信用控制。
它是指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具体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与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于预等。
(2)消费者信用控制。
它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对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限、使用的用消费品种类等。
(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它是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过度投机。比如可以规定一定比例的证券保证金,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状况进行调整。
(4)不动产信用控制。
它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最长期限以及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不动产信用控制的主要内容有:规定不动产贷款的最高额度、分期付款的期限、首次付款的金额及还款条件等。
(5)优惠利率。
它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经济部门、行业或产品制定较低的利率,目的在于激这些部门的生产,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3.补偿性政策工具
补偿性政策工具是在利用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时,所采用的一些辅助性措施,主要有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方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其工具比较灵活,但中央银行必须在金融体系中有较强的地位、较高的成望并拥有强有力的控制段,补偿性政策工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货币政策类型
1.扩张性货币的政
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要素大量置、产品严重积压、市场明显疲软、国民经济处于停滞或低速增长情况下中央银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共市场上回购有价证券。
2.紧缩性货币政策
在社会总需求过高通货膨胀压力趋强、投资和消费明显过热时,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是紧缩名义货币供应量,适当提高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以及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适当压缩再贷款及冉贴现限额在公共市场上应大量出售有价证券,以便回笼资金。
3.中性货币政策
当社会总供求基平衡、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以正常速度递增时,中央银行应采取中性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表现为货币投放量适度,基本上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和消费需要,利率、率基本不变,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维持正常水平,既不调高也不降低。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
 
相关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人文历史
历年真题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应用真题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常识题库:环境保护|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省级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考点:戊戌变法|常识积累
历年真题乡镇工作法规知识真题|公共基础知识|基层工作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2025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考点精华: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