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3月2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7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6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中国古代史常识考点五千汇总
2020/6/23 8:41:00     公务员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公务员历史常识。

中国古代史常识考点五千汇总
一、中国的原始社会(204万年前一公元前2070年)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中国的原始社会,始于距今204万年以前的巫山人,到大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为止。原始社会可以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根据进化程度,分为两个时期,其早期叫做“猿人”,晚期叫做“古人我国“猿人”的主要代表是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等。
距今20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早期智人(也称“古人”)阶段。我国的“早期智人”主要有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等。
在距今5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了晚期智人阶段。我国晚期智人主要有柳江人、河套人、资阳人、左镇人、山顶洞人等。
(一)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发展时期。
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早期的主要有柳江人、河套人和山顶洞人等。
距今5000年左右,母系氏族公社开始进入繁荣时期。代表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马家窑文化、北方细石器文化等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主要文化遗址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等。
二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二、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一)夏、商、周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夏是由禹创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实行土地国有制土地所有权山原属于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而转向属于国家。夏朝的手工业已有相当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青铜手工业。夏王朝的中心区域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夏朝共传14世、17君,历时471年。商(公元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由成汤灭夏而建商。成汤立国,建都于毫。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离迁殷后,政治有所改善,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武丁统治时期,是商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商亦实行土地国有制,广大农业劳动者是奴身份代刑法已较完备,据史书记载的法律条文已有三百条之多。商代已有文字,主要是甲骨文。商代已有了早期的天文学,在甲骨文中已有鸟星、火星等星名。这两个星是测定春分和夏至两个季节的重要标志。甲骨文中还有关于日食、月食、风、雨、云、雷等记录
商朝亡于商纣王。商朝一共历经17代、30王,历时约600年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6年一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世纪中期,周武王伐商,商亡周朝建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史称“封诸侯,建藩卫”,简称“分封制”。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国(王)有制度,不允许买卖土地。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于东都雒邑,此后的周王朝史称东周。东周王朝到公元前249年为秦所灭。自平王东迁至韩、赵、“三家分晋”,史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03年。自“三家分晋”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史称战同时期(公元前403年一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逐渐瓦解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新的阶级关系产生。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两个伟大的思想家即老子和孔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主张“无为。“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并立,大国争霸。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确立的时期。各国先后起变法运动同时,各之间开展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最后,由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子百家”,主要有懦、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兵、农等家。
三、秦汉
(一秦帝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于公元前20年灭亡,仅存15年,但它确立的一系列制度对中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评价说“代都行秦政法”。秦王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称秦始皇。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主要有1.确定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中央政权机构。2.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3.实行土地私有制度。4.统一货币。5.统一度量衡。6.统一文字。7.统一车轨。
二)西汉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称前汉)公元8年,王莽新朝取代西汉政权。西汉共历12帝,历时210年。
(三)文景之治
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和孙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进一步贯彻刘邦确定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推行“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使社会经济开始恢复并发展,社会稳定,广大农民积极生产,人民负担较轻,物资丰富。这样的局面被后人赞誉为文景之治。
(四)汉武盛世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41年一公元前87年在位)出现了盛世。
汉武帝将汉初和文景时期的“无为”政策变为“有为”政策。在文景之治的繁荣中,隐藏着危机,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原来的“无为”政策已不适应,同时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为“有为”提供了条件。汉武帝本人雄才伟略,积极进取,在内务、外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建立了显赫辉煌的功业,堪称汉武盛世。
(五)东汉
刘秀于25年建立了东汉王朝。东汉在名义上存在到220年,但实际上在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之后,东汉的统治已是名存实亡,全国陷入军阀割据分裂状态
(六)光武中兴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采取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例如:1.退功臣进文吏,特别注重从儒生中选拔人才,一时之间,天下文人名士纷纷进入帝国各级政权机构,为东汉王朝的巩固和发展献计出力。2.改造中央行政机构,削弱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所有政务都通过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3.限制外戚,打击藩王。4.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督检察制度。5.加强中央对军队和地方的控制。
刘秀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恢复西汉时的三十税一政策,先后颁布了六次解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刘秀还提倡节俭,注意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裁并郡县,精简官吏。
上述政策和措施的实行,使刘秀统治时期的经济社会得到发展,阶级矛盾得到缓和,社会较为安定,史称光武中兴。
四、魏晋南北朝和隋唐
魏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四个历史阶段,共约370年的历史,其间,除西晋有过36年的短暂统一外,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向南方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
(一)隋朝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灭亡,历时38年。589年,隋灭陈,中国重归统一,隋朝也曾繁荣富足,为盛唐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奠定了基础;隋朝创立的政治机构,以及军制、法律、田令、赋役等制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二)创立科举制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不久,就废除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集中收归吏部,选官不问门第,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598年,隋文帝诏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二科荐举人才,扭转了以往选官只重门第的腐朽局面,为科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隋炀帝于606年诏命开设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即分科考试取士之意。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仕进的必由之路。从此,选拔官吏之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从制度方面限制了世家大族的选官特权,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上层社会和中下层社会的交流。科举制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在1905年正式废除。
(三)唐朝
唐朝从618年李渊建国,到907年为朱温所篡,共24帝,历时289年。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它以755年安史之乱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威远播,国力强盛,民族团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极为频繁,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起点从此,藩镇割据于外,宦官专权于内,朋党相争于朝,内忧外患接连不断,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导致唐末农民大起义,瓦解了唐王朝的统治。
(四)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退位,自己即位当了皇帝。李世民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在他统治的23年(626649年)间,政治比较开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一派盛世景象。贞观四年(630年“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①。因为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所以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繁荣昌盛称之为贞观之治。五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军阀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
安史之乱是一次地方军阀反抗中央政府的武装叛乱。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范阳起兵,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叛军势如破竹,所过州县望风瓦解,起兵27天即占陈留(今开封),34天而攻克洛阳。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六月,潼关失陷,长安震动,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途中经马嵬驿(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死杨国忠,又迫使唐玄宗缢死杨贵妃。安禄山叛军随即进占长安。太子李亨逃到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即唐肃宗。唐肃宗即位后发挥了协调和统一指挥平叛军事行动的重要作用。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自立为帝。郭子仪乘机率十五万大军收复长安,不久又收复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761年,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762年,肃宗死,代宗李豫继位。唐朝借回纥兵之力再度收复洛阳。叛军将领纷纷降唐。763年正月,史朝义退至河北自杀。安史之乱至此平息。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八年的战乱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此之后,朝廷的权力日益削弱,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六)唐末农民大起义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苛,统治集团腐败贪残。这些都是唐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重要原因。
856年12月,裘甫在浙东起义。868年,庞勋在桂林起义。
874年,王仙芝等率领农民数千人在长垣(今属河南)起义。875年,黄巢聚众数千起义响应。后与王仙芝会师,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878年,王仙芝战死,其士卒一部并入黄巢部。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有部众十余万人。879年,黄巢攻占广州。10月,黄巢率部北伐。881年1月,黄巢起义军进占长安。黄巢在长安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齐,黄巢称皇帝,年号金统。起义军遭到唐军的猛力反扑。882年,朱温叛变降唐,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883年4月,黄巢被迫率15万大军撤出长安。884年7月,黄巢战败后自杀,起义失败。
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横扫大半个中国,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空前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对于推翻腐朽的唐王朝,打击大地主的庄园经济以及削弱农民、手工工匠对封建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都有重要的作用。这次起义还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打出了“均平”的旗号,说明农民战争已经从反对暴政和争取人身自由发展到了要求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均平等,对于后来的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五代十国和宋朝
907年唐朝灭亡,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历时53年。这一时期,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地区先后出现了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十个政权,合称十国。
(一)宋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封建立宋朝。1127年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1279年被元朝灭亡,共320年。习惯上称1127年前的宋朝为北宋,1127年后的宋朝为南宋。宋朝建立初期,宋太祖、宋太宗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如削夺将领兵权,确立了文人治国的政策,由中央政府派遣文官到地方担任各级官员,即便是枢密院这样的高层军事管理机构,也由文官领导。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从根本上扭转了唐末五代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但也带来了国防不强和军队战斗力软弱、官僚机构臃肿庞大、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软弱王朝。宋朝的政令从来都没有像汉唐那样到达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和越南北部,甚至它的军队从来没有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驰骋过,它的历史虽然有320年之久,但却没有出现过治世或盛世它一直与贫、弱、败、退、贡钱、纳绢为伍。宋朝的军事史,是一部充满了屈辱的历史。
宋朝的商业比较繁荣,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的文化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超越了唐朝。以理学为标志的宋代思想文化将中国古代哲学推向了高峰,特别是程颢、程颐和朱熹,他们将儒、道、佛三个原本不同的思想文化体系综合成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思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展是宋朝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卓越的成就之一。火药在北宋时期已用于军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编年史的杰作。
二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年)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有:1.青苗法。2.募役法(又称免役法)。3.均输法。4.方田均税法。5.农田水利法。6.市易法。7.在军事方面,实行将兵法、保马法、保甲法等。8.整顿学校。9.改革科举制度。
(三)岳飞抗金
岳飞(1103-1142年)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带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岳飞抗金的功绩是巨大的,其抗金的军事攻势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1134年,他从伪齐和金的联军手中,夺回襄阳等六个州郡。第二次在1136年,岳飞与韩世忠、张俊等奉命北伐,岳家军很快收复了长水县、卢氏县,攻至蔡州(今汝南)境内。黄河沿岸人民积极支援岳家军,进军相当顺利。但由于南宋朝廷中的投降派得势,岳飞被召回鄂州(今武昌),北伐半途而废。第三次在1140年,这是岳家军战绩最辉煌的一次。岳飞奉命驰援顺昌并出师中原。顺昌大捷后,岳家军出湖北,入河南,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收复颍昌(今许昌)、陈州、郑州、洛阳,在郾城大败金术。岳飞进驻朱仙镇,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郾城大捷。岳飞奏请宋高宗下令各路宋军火速并进,攻占东京开封,然后渡河收复河朔之地高宗与秦桧却迫令岳飞班师还朝,并且将岳飞杀害于杭州。宋军南撤后,已收复的土地又重新落入金人手中。
六、元朝
元朝是由蒙古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王朝。蒙古族是北方的古老民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1206年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正式建立蒙古国。蒙古国的武力向西扩张,先后灭西辽、西夏,一直达到中欧及东欧地区,势力跨越了亚欧大陆。1271年,忽必烈决心采用“汉法”,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史称忽必烈为元世祖。次年,升中都燕京为大都,作为都城1279年,元灭南宋,中国又实现了新的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后期藩镇割据以来因国内几个民族政权长期并立的分裂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推行“汉法”,兼采蒙古和汉族制度,实行双重统治政策。在国家政权机构设置方面,推行蒙、汉双员体制,由蒙古人担任各级政权主官,由汉族和其他民族担任副职。为了保持蒙古族的特权,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全国居民分为四等,蒙古人为第一等,第二、三、四等人分别是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这种政策加剧了元朝的阶级和民族矛盾。在中央政权体制建设方面,元朝沿袭宋金体制,逐步建立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元朝确立了行省制度。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是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大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并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元朝对周边许多地区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在历史上首次将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并开始了对台湾的行政管辖。元初即在云南设云南行省,忽必烈派回人赛典赤·赡思丁任第一任云南行省长官平章政事。
元朝重视水利开发,开通南北大运河及黄河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广种植棉花是元代农业发展的突出标志。元朝的官营手工业十分发达。元朝政府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这给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元代海外贸易十分活跃,由于元朝鼓励贸易往来,使得中国外贸的规模空前扩大。
元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出现了元曲、杂剧繁荣的局面。元代文学的重大成就是元曲。元曲的兴盛,提高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水平。由于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元代宗教文化十分发达,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中国都得到传播和发展,其中喇嘛教因受到元朝统治者的尊崇,势力最大。元代的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元四大家”的水墨山水画技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书法方面,出现了赵孟頫等大师级人物。元代科学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比欧洲人领先了200多年。
七、明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南京为都。强化专制皇权是明朝的显著特点。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废除自秦汉以来实行的宰相制,提高六部的地位,升尚书为正二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控制军队,将军权与行政权分开,将领没有调兵权,只负责管理和训练,调兵权直接属于皇帝。这样,皇帝总揽军政大权。为巩固皇权,朱元璋大搞特务政治,监督官员,使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朱元璋死后,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即帝位,改元永乐。此后,明王朝进入全盛时期。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和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明朝中叶之后,皇帝昏庸,吏治败坏,朝中朋党倾轧,宦官揽权,财政不断出现危机。东南沿海倭寇侵掠严重,北部地区,蒙古扰边,面对明中叶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主持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澄清吏治,开源节流,整顿军事,兴修水利,清丈田地,实行一条鞭法,提倡务实精神,史称“万历新政。“万历新政”使危机得到缓解。明末,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宦官把持政权,朝廷大臣党派林立、党争不断,于是有了东林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边疆有东北地区满族兴起与明对抗,内部有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明王朝已奄奄一息。1644年3月,李自成占领北京,明王朝灭亡。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雇佣关系的产生,商帮的出现,白银的普遍使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萌芽。
明朝文化在专制主义的压制下,较之唐宋,成就不多。在思想史上,阳明心学的出现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代文学以小说最为发展。明代小说最负盛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下令重新丈量全国田地,清查漏税的田产,责成官员追缴欠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不法兼并土地的豪强权贵,减轻了农民负担,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进行赋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1.赋役合并,以丁田分担役银;2.以钱代役;3.田赋征银;4.计算赋役数额时,要以州县为单位各州县原有的赋役额不得减少;5.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一条鞭法上承唐代两税法,下启清代“摊丁入亩”,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减轻底层人民的负担,使底层人民得到了一定的人身自由。
八、清朝
1616年,努尔哈赤即位称汗,国号大金。1636年,皇太极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清王朝从1644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到112年溥仪退位为止,历时260余年其间因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而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以此为界,清朝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清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明朝。但其皇权的强化,毫不逊于明朝。大致说来,清强盛时期的行政效率比明代好些。南书房、军机处的先后设置,议政王大臣权力的逐渐被削弱以至取消,使清朝的皇帝将国家的军政大权逐渐控制在自己手里。内阁逐渐成为具体的办事机构。平定三藩之乱的统一战争,解除了地方武装对皇权的威胁,划一了地方建制。
清王朝为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废除明朝的一些弊政,免除三饷加派,裁撤宦官二十四衙门,废除匠籍,将明朝贵族庄田改为归农民所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开博学鸿词科以笼络知识分子等。
清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稳定的时期。1683年,台湾与大陆统一。康乾时期,抗击沙皇俄国入侵东北地区战争的胜利及《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版图得以巩固;雍正时期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防。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巩固、扩大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
康乾时期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在经济上,康熙实行更名田、奖励垦荒、停止圈地的政策,扩大了耕地面积;而“滋生人丁,永不加域”的政策,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人口已增加至3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人口已超过4亿康熙、乾隆时期频繁地、大规模地赈灾、蠲免活动,从另一方面证实了清王朝财政的富裕、国力的强盛。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清王朝达到了它的极盛时期。但盛极必,盛世的背后,也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1840年,当英国侵略者的大炮轰击中国的大门时,腐败落后的清王朝悲惨地失败了,不得不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清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对于不利或有碍于君主专制和满洲贵族统治的一切思想言论则予以禁止和严厉打击康熙、雍正、乾隆大兴文字狱,据邓之诚著《中华二千年史》统计,仅乾隆一朝文字狱就达74起之多。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使广大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一种逃避现实,潜心考据以保身远祸的消极学风。清政府实施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客观上促进了清代考据学的兴盛。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清代是我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编辑:admin)

标签:公务员考试常识 公务员常识 常识判断
 
相关阅读:
行测2025公考行政能力测试生活常识总结之:触电用电
行测2025公考常识电子版大全:行政组织理论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库判断题
申论体制内基层公务员决策的注意事项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行测地理常识积累:城市职能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万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