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思想政治真题试题
2020/6/3 8:42:44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时政试题。

思想政治真题试题
根据最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等汇总而成,事业编考试网(http:www.shizheng100.com)提供更多笔试真题、面试原创内容等。
一、单项选择题
1.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作为政治上层建筑,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制度保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基础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息的教化和
引领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的是
A.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B.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C.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D.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3.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下体现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观点是
A.“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
B.“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C.“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D.“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4.“艰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艰苦奋斗”是
A.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B.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C.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D.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5.华罗庚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不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就无法攻坚段、攀高峰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让它有一步落空。这说明
A.立志当高远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射行D.立志要成才
6,普迅曾说:“惟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的兴国强国之魂指的是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中国精神
D.艰苦奋斗精神
7.古往今来,每一项改革创新中都充满艰辛、奉献甚至牺牲,没有一种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很难支撑人们克服和战胜改革创新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下面蕴含有探索求新的信心勇气的诗句是A.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B.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习近平总书记借用“根”与“魂”,旨在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必须完全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B.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脱离民族性走多样化发展道路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D.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将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与世界相融合
9.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包括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
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等内容。其中,体现“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这一基本精神的名言警句是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恭敬之心,礼之端也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10.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对传统道德的局限性缺乏科学辨别,刻
意拔高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传统道德,主张完全以传统道德代替社会主义道德。这属于
A.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B.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新性发展
C.历史虚无主义错误
D.全盘复古主义错误
11.中国革命道德是指
A.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精神气质
B.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精神风貌
C.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
D.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形成的优良道德
12.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是
A.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D.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13.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集体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公平正义原则
14.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文化传统,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傅雷的家书
等,都是家风家教的典范。良好家风,
A.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B.是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
C.是提升个人品德的核心要素
D.是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最有效方式
15.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个人道德境界的引领。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意思相一
致的是
A.“重操守、讲气节、立风范、求境界。”
B.“名节如璧不可污。”
C.“逆水行舟,一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D.“一个趣味高雅的人,才可能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
16.良好道德的养成关键在于实践,重在行动,贵在坚持。下列突出道德实践的观点是
A.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B.物有甘苦,尝之者识;到有夷险,履之者知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为人民服务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
A.文明礼貌
B.遵纪守法
C.诚实守信
.助人为乐
18.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说明
A.道德水平是文化素养高低的唯一标志
B.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要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D.文化活动就是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
19.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
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指的是
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B.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C.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
D.统治者个人意志的总和
2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的。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
B.人民性
C.科学性
D.层次性
21.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
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C.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人民当家作主
C.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5.古人云:“牵牛要牵牛鼻子”。从哲学角度讲,“牛鼻子”就是指
A.客观规律
B.真理
C.主要矛盾
D.主流
6.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7.“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于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8.思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身。”这说明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
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
9.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谬误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
A.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
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C.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D.真理和谬误有着本质的区别
10.“拿事实来说话”这一名言体现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1.“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
A.还不是真理性认识
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
C.是仍然要不断发展的真理
D.是暂时的正确认识
12.思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一论断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自然界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认识是反映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1).自然界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1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14.任何真理都
A.具有客观性
B.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同谬误有根本区别
D.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15.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
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
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1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
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7.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句话所指的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哲学的发展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的变化同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18.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
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
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
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19.“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
A.夸大个人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否认个人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承认个人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群众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20.下列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和分配关系
C.劳动中的主体客体关系
D.企业中的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关系

(编辑:admin)

标签:思想政治试题 思政真题 时政试题
 
相关阅读:
时政20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试题及答案
时政20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试题及答案
时政2024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时政试题答案
时政2024年3月19日时政热点试题及答案
时政2024年2月27日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时政2024年1月16日时政热点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