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3月2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7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6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中国现代史常识2000问-江苏公务员招聘考试网
2020/5/18 8:44:10     公务员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公务员行测常识汇总。

中国现代史常识2000问-江苏公务员招聘考试网
根据最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等汇总而成,公务员考试资料网(http:www.shizheng100.com)提供更多笔试真题、面试原创内容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新政协。
1949年1月30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代表共134人。当时为了区别1946年1月召开的“旧政协”,遂把即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新政协”。
(2)《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并且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因此,尽管《共同纲领》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3.向社会主义过渡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至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2)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1953~1956),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继续和发展。
二、在曲折中前进
1.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
3.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影响下,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锅饭”造成的农村粮食短缺,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同时,由于左倾思维和民族本位的思想,导致当时的领导人拒绝苏联和美国的粮食援助。各地出现严重饥荒,进而导致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批准了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
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历史的转折
(1)真理标准大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1978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从此将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这次会议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
2.改革开放
(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特区的设立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五、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六、新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科学技术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杂交水稻
袁降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编辑:admin)

标签:公务员行测技巧 公务员常识技巧 公务员常识
 
相关阅读:
行测2025公考行政能力测试生活常识总结之:触电用电
行测2025公考常识电子版大全:行政组织理论
申论体制内基层公务员决策的注意事项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行测地理常识积累:城市职能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党史知识真题库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常识判断生活篇真题答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