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公务员考试文化常识:仁全面解读
2020/5/8 8:46:28     公务员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常识判断积累。

公务员考试文化常识:仁全面解读
根据最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等汇总而成,公务员考试资料网(http:www.shizheng100.com)提供更多笔试真题、面试原创内容等。
仁是规范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它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尊重他人,承认他人。
《论语·里仁》中记述孔子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纵观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一以贯之”的“道”,就是指“仁”。孔子所有的思想,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范畴而展
开的。在《论语·里仁》中,曾参一言以蔽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按照孔子自己的表述,所谓“忠”,就是“己孔子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意味着,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既承认自己是人,也要承认别人是人;既肯定自己有成就事业的理想,也要充分尊重别人立、达的愿望;凡是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头上。孔子在樊迟问仁时,更精辟地以“爱人”二字答之,将这一道德准则阐发至极高境界。根据《左传》的记载,孔子关于仁的阐述,有些是援引春秋时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如:“克己复礼”一语出于古志;“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季对晋文公所说“出门如宾,承事如祭”的同义语。唯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爱人”诸说,才是孔子的创见。从逻辑关系来看,人是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明扼要的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对“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另一面的转述。这三个命题实际上是殊途同归,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前提,即真诚的仁爱精神。
孔子的仁爱精神,是一种超越宗法关系和社会等级的平等博爱,是仁学的价值核心。他提倡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做出的道德承诺,超越了狭隘的爱亲范围。“泛爱众”三字清晰地说明了孔子所谓的仁,是泛爱所有的民众,包括社会地位低贱的庶人、黎氓和奴隶《论语》中记有一件事,颇能说明孔子的仁爱情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马棚失火,马匹和养马者都可能受到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不问牲畜,却首先对养马的奴隶“圉”表示了莫大的关切,仁爱之心溢于言表,为后世树立了仁者爱人的光辉榜样。这反映了孔子对人的生命极为重视,具有一颗珍贵的仁爱之心。

(编辑:admin)

标签:公务员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 常识积累
 
相关阅读:
专业知识2024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常识题库自媒体
公共基础知识省级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考点:戊戌变法|常识积累
行测历年人民银行笔试真题常识判断答案|备考资料
其他检察专业基础知识常识
行测2025公考行政能力测试生活常识总结之:触电用电
行测2025公考常识电子版大全:行政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