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3月2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8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7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6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点:货币流通规律
2020/5/7 8:27:25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编常识汇总。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点:货币流通规律
根据最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等汇总而成,事业编考试资料网(http:www.shizheng100.com)提供更多笔试真题、面试原创内容等。
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交易和非商品交易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是各种商品交易的媒介。所以,最初的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并服务于商品流通。随着货币职能的不断完善,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也逐渐地充当了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活动的范围也就同商品交易相分离,超出了商品交易的范围。非商品交易也可以引起货币流通。从货币的各项职能来看,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的介入,不存在货币流通问题;货币充当贮藏手段职能,只指货币以一般社会财富的形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也不构成货币的流通。所以,货币流通是针对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而言。
在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关系中,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冲突,必然寻求以交换的方式得以解决,从而导致了商品的运动。当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内在矛盾演化为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矛盾的解决由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来完成。商品的运动成为货币的相向运动,货币流通成为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外部表现式。在这种运动过程中,每个商品出卖后就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货币则相反,在每个商品的交换过程中,从出发点不停顿地运动于流通领域之内。因此可以说,商品运动决定着货币流通,商品运动的规模、构成、范围和速度决定着货币流通的规模、构成、范围和速度。当然,货币流通对商品的运动也具有反作用。正常的货币流通会促进商品运动的顺利进行,而货币流通领域的问题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如银行结算中的“压票”等现象,直接影响销货企业的资金循环,危及企业的发展;大面额钞票的不足或零钞的短缺,都会给人们的交易行为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现代的货币流通有两种形式: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即转账结算流通。现金流通是指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收付。非现金流通则指各企业单位或个人,在银行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转移存款的办法来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构成统一的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商品运动引起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统一是货币,这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凡是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以及由此而派生的支付手段职能的金融资产,也就是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何形式的替代物,都可以称之为货币,其流通所及的范围就是货币流通的范围,计算货币数量时也应将此范围内的货币计算在内。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具有密切的联系:第一,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由于商品交易购货单位可以要求银行将款项转给销货单位,进行转账结算,这是非现金流通。但销货单位收到货款,可以提取现金用以发放工资,这又转化为现金流通。这种转化一方面会引起两种形式货币的此增彼减,另一方面会对银行的信用扩张和收缩带来影响。当由现金流通转化为非现金流通,银行的存款来源就会增加银行以此发放贷款就会造成信用扩张。反之,则会造成信用紧缩。第二,现金即钞票,是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银行的负债供非现金结算的银行存款也是银行的负债。无论是流通中的现金,还是银行存款,都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发生的信用货币,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是,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也有一些区别,主要是:第一,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现金流通主要考虑服务于与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小额的零星货币收付。而非现金流通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之间大额的货币收付。第二,二者受银行控制和调节方式不同。现金流通主要是与居民有关的货币收付,人们可以自由支配,国家可以疏导和调节,但不能对居民的货币收付进行直接干预。而且现金交易的钱货两清,使得银行难以监控它的来龙去脉,许多非法交易都是以现金流通方式来进行。非现金流通是货币周转和银行信用业务交织在一起,一笔款项通过结账,只是债权人发生了变化,这笔款项还是存在银行,因而非现金流通是处在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之下的。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商品流通所决定的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马克思指出:“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仅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同时也决定于货币流通的速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94页)马克思把上述这种关系又用数字公式作了表述:“就一定时间的流通过程来说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39页)按此表述,我们可以理解为: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是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是建立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为纸币是货币符号,流通中对纸币的需要量等于对金币的需要量,所以,马克思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来说就是:纸币发行限于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47页)但是纸币又有它特有的规律,就是很容易过多发行,“如果纸币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了能够流通的同名的金币量,那么,即使不会有信用扫地的危险,它在商品世界毕竟只是代表由商品世界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那个金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47页)纸币流通规律可用下列关系表示: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能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量。这一公式表明,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会退出流通领域,必须在流通中追逐商品和劳务,即只有流通,它才有价值。所以,纸币无论发行多少,都会被流通所吸收,流通中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都要被压缩为它所代表的那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所具有的价值。
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流通中的纸币总量。该式表明,单位纸币的价值。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大内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
 
相关阅读:
时政2024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热点: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申论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范文:经济互联,命运互通
公文事业编综合应用能力感谢信范文
申论2024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申论写作得分小技巧
综合素质2023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真题预测:国潮文化
综合素质2023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试卷(针对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