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2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公务员考试古代历史常识3000问
2020/3/9 9:03:30     公务员招聘考试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三支一扶常识判断。

公务员考试古代历史常识3000问
根据最新公务员考试真题等汇总而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shizheng100.com)提供更多笔试真题、面试原创内容等。
家天下
大禹年老后,按照禅让的惯例,应该选举一个有能力的继承人来接替他的位置。许多人推荐学管刑法的皋,可是不久后皋就病死了。于是大家又推举当年同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
伯益在部落中威望很高,大禹也就确定了他的地位。可是,这时在氏族中实际掌管权力的人却不是伯益,而是大禹的儿子启。
不久后大禹死了,伯益为他举行了葬礼。当年大禹为舜举行葬礼后,曾将继承人的位置让给舜的儿子,但没被接受。这次,伯益也效仿大禹的样子避居起来,假意将王位让给
禹的儿子启。没想到却弄假成真,启并没有客气,而是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王位。
启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氏族中的威望并不亚于伯益。各部落首领看见启登上了王位,纷纷来都城表示祝贺。
伯益见此情况,不禁恼成怒,率领自己的部族攻打启。启对此早有预料,从容应战。两军在甘亭(今陕西户县)大战,伯益战死。伯益死后,他的氏族有扈氏十分愤怒,又联合了其他部落攻打启,可同样遭到失败,战败后的有扈氏部族都沦为了奴隶。
伯益和有扈氏的失败,使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使禅让制彻底改变为世袭制。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了。从此以后,帝王把国家当成了他一家的天下,他死后,王位不再选举有能力的人来继承,而是由他的儿子继承,并且希望能这样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太康失国
大禹曾经告诫子孙说,如果贪图酒色游猎,就可能失去民心,但是他的后代并没有很好地领会他的话启建立夏朝后,开始时还励精图治,可慢慢就腐化起来,天天饮酒打猎而疏于朝政。不久启死了,他的儿子太康继位。
太康的生活比启还要腐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对治理国家却没有兴趣。有一次,他带着随从去打猎,越打越起劲,一直打到黄河以南的有穷部落(今河南洛阳南)
有穷部落的酋长后羿看到太康只带了少数随从出来打猎,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带兵悄地截住了他们回去的路。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回来的时候,却看到洛水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才知道后羿不让他回都城了。各部落首领早就对太康荒唐的行事不满,加上又惧怕后羿的势力,所以没有人支持太康。没办法,太康只好在洛水南面过起了流亡生活。
由于世袭制已然确立,后羿的势力也没达到独立为王的程度,因此他不敢自立,便立了太康的兄弟仲康为王。
仲康虽然为王,可国家的实际权力却操控在后羿手中。不久仲康死了,后羿不再甘心躲在幕后,于是把仲康的儿子相撵走,正式夺了夏朝的王位。仗着自己射箭的本领高超,他也开始作威作福起来,和太康一样,经常四处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亲信寒浞打理。
少康中兴
寒浞掌握了实权后,瞒着后羿,慢慢收买人心,最终暗杀了后羿,夺取了王位。因为害怕夏朝王族的人跟他争夺王位,寒开始追杀被后羿撵走的相
相当然逃不过大批的追兵,最终被寒杀死。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她从一个墙洞里爬出,才捡回一条命,并逃到了娘家仍氏部落,后来她生下儿子,取名少康。
少康长大后,以放牧为生。寒浞听说相的儿子还活着,又派人追捕最后,少康逃到了舜的后代有虞氏的部族。部落首领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并给了他田地和奴隶。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就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部族立足之后,开始招收人马,逐渐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少康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和部落的帮助,率兵攻打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夏朝由此进入了由“治”到“盛”的局面。
此时的夏朝有了历法,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定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夏朝制定的历法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夏历对农业生产有着相当准确的指导作用,再加上木制农具的使用,让当时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粮食出现大量剩余。
剩余的粮食大多被用来酿酒。在夏朝遗址——二里头遗址中,出土最多的就是酒器,饮酒用的青铜爵更是精美。据文献记载,夏朝人很喜欢喝酒,一度酗酒成风。不光是大禹的子孙们,普通人也经常痛饮,喝醉了就彼此搀扶着大声唱歌。
夏桀的覆灭
夏朝在第十四位王孔甲统治时,逐渐走向末路。传说这位君主喜欢吃龙肉,专门叫人在王宫中养龙供他食用。除了这个怪癖外,孔甲还喜欢占,与鬼神交流。各地的诸侯对此十分不满,经常发动小规模的叛乱。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夏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姒履癸即位,矛盾越来越激化。
姒履癸算得上是文武全才,赤手空拳就可以搏斗虎豹。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可他却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暴虐和享乐上。
姒履癸喜欢把王宫修建得异常豪华。他的妻子施妹喜则喜欢听绸缎撕裂时发出的声音,于是姒履癸就命宫女在她身旁日夜撕裂绸缎。
姒履癸还发明了一种酷刑,称为“炮烙”就是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让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可想而知,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会跌到炭火上烧死,而癸则最喜欢看人受这种酷刑时挣扎悲号的惨状。有一次,他一面看,一面问他的大臣关龙逄是不是也觉得快乐。关龙逄说:“这种做法,好像春天走在薄冰上,危险就在眼前。”姒履癸则冷冷地说:“你只知道别人危在眼前,却不知道自己危在眼前。”随即下令把关龙逢炮烙处死。关龙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进忠言而被杀的臣子。
癸的酷刑让人们感到十分恐惧,日益增加的赋税更让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又有人来劝告履癸:“您再不接受规劝,恐怕会亡国。”姒履癸大怒,说:“你妖言惑众,人民有君主,犹如天空有太阳。太阳亡,我才亡”于是全国人民喊叫说:“太阳,你快亡吧,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
夏朝在履癸的统治下危机四伏,四方诸侯纷纷肯叛而去。于是,商族首领汤决定兴兵伐夏。夏、商二军在鸣条(今山西安邑)郊外展开决战,履癸战败出逃,后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姒履癸死后,人们加到他头上的称号是“桀”,意为凶暴的君主。
商汤立国
灭掉夏朝的商族,一直生活在黄河下游。传说商的祖先是契,跟大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商汤成为首领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在看到夏桀的腐败后,商汤就决心消灭夏朝。虽然他表面上对夏朝臣服,暗地里却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那时候,部落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是最要紧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商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做祭品。”商汤就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做祭品。可葛伯却把牛羊杀掉吃了。商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商汤就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了,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孩子。这件事激起了大家的公愤。商汤借此出兵把葛族消灭了,并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
商汤娶了有莘氏女为妻,他的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人名叫伊尹,是个厨师,专门服侍商汤。在交谈的过程中,伊尹对商汤说了许多治国的道理,商汤于是马上提拔伊尹做自己的助手。
伊尹辅政
伊尹原名伊挚,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喜爱尧舜之道;既熟悉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的方法;既为奴隶主贵族做厨师,又给贵族子弟当“师仆”。他对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的研究使他远近闻名,使得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带着礼物去有莘国聘请他。在今嵩县空桑涧西南,有座很平的小山,传说就是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由于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只好将有莘王的女儿娶为妃子,以使伊挚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商汤王身边。
《孟子·万章》篇记载: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其实就是教给商汤治国驭民的方法和灭夏的方略。
伊尹首先潜入夏朝做间谍,了解了夏桀的许多重要情报。为了知道九夷之师对夏桀的态度,伊尹劝说商汤,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结果夏桀十分生气,“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看到夏还能指挥九夷之师,就向商汤献计暂时恢复向夏王朝进页,同时暗中做着攻夏的准备。过了几年后,伊尹决定再次停止向夏王进贡,桀虽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师不起”伊尹觉得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协助商汤立即攻夏。夏桀战败南逃,汤先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属国,然后向西进军,很快灭亡了夏朝。这一战使商汤伐夏取得了胜利,也是伊尹助汤建立商王朝所立的第一件大功。
商朝建立后,伊挚被封为尹。《史记·殷本纪》皇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
九世之乱
商汤逝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外丙和中壬先后继位。中壬逝世后,商汤的孙子太甲登上王位。太甲继位的前期表现还可以,但是后来渐渐变得残暴,贪图享乐,使得朝政混乱。于是,作为四朝元老的伊尹把太甲放逐到邑(今河南虞城),自己摄政
桐邑在商汤的附近,太甲到那里后,看到祖父的很简陋,又从守慕人那里听说了许多祖父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于是深刻反省,加以改正。七年后,在确定太甲已经改过自新后,伊尹迎回了这位废君,将政权重新交还给他,并辅佐他成为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君王。
不过,在《竹书纪年》中,却有另一种记载,伊尹将太甲放逐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偷偷回到都城,将伊尹杀死后复位,但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依然在朝中为官。而出土的甲骨文中记载,一直到商代末年,商朝仍然在祭祀伊尹,所以《竹书纪年》中的说法可信度并不高。
商王朝在建立之初,王位是传给弟弟的,最后由最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依此类推。从第11世商王仲丁到第19世商王阳甲这五代九王期间,多次发生争夺王位的权力斗争,王位时常更迭,王室子孙为了争夺王位相互残杀。
为了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商朝废除了兄终弟及”的制度,一律改为“父亡子继”以保安宁。
盘庚迁殷
- 商王朝的命运一直很坎坷,除了王位的频繁更迭,还有黄河的不断泛滥,迫使商王朝迁都达6次之多。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国都定在毫(今河南商丘)到了第20代王盘庚时,国都始终没有最终确定下来。
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状况,他决心再一次迁都:大多数贵族因为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甚至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坚持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盘庚整顿了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200多年,商朝一直没有迁都,从此商朝又被称作殷商。
从那时候起,经过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到了商朝国都的遗址,称之为“殷墟”。
殷墟中出土了大量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有十多万片,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都刻着文字甲骨文,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的雏形。
商王朝崇拜祖先,也崇拜鬼魂和管理鬼魂的神灵,甚至鬼魂所居住的山岳河流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从战争征讨到疾病、婚,无论大事小事,商朝人在作决定之前都要征求祖先的意见,即向鬼神请示。请示的方法依靠占ト,占ト必须在隆重的祭祀典礼中举行,才能让祖先喜悦并得到赐福。于是祭祀就成了国家的第一要政,比军事和政治都重要。
商朝人把占ト的结果,也就是祖先鬼神的重要指示,刻在乌龟甲壳上或其他兽类的骨骼上,作为记录保存,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甲骨文。
商王武丁
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商朝在武丁时期达到鼎盛,社会繁荣,百姓生活安定。武丁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君王,雄才大略,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年少时曾在民间生活,为了使殷商复兴,他破格提拔了有才能的人傅说,任以为相,励精图治,对四周侵扰商王朝的外邦进行了征讨,诸如羌方、土方、人方、鬼方、虎方、荆楚,等等。四方诸侯都臣服于商朝,国家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这一时期,商朝的农业、手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商业也繁荣起来,还出现了铜制的
海贝货币,用来进行贸易。由于商朝是一个
极其重视祭祀的王朝,青铜礼器十分发达,青铜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青铜器皿种类多,制作非常精巧,像后母戊大方鼎,重量
有875千克,高130厘米,鼎上刻着精细的花纹,可见当时的冶铜技术和艺术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除了礼器,商代的青铜兵器种类也很多,且使用广泛。商王的近卫部队、商军主力和战车兵都是装备青铜兵器的,只有一些
消耗量特别大的兵器,如箭镞,仍用骨石和蚌质兵器。
武丁在位的59年间,社会平稳,经济繁荣。但这位英主的晚年却并不幸福。武丁的夫人妇好英勇善战,在武丁征讨外邦时,不仅同他一起出征,还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武丁的喜爱。妇好死后,武丁虽然另立了新王后,但仍然思念妇好,郁郁寡欢,对新王后百般冷落,致使这位王后在抑郁中病故。武丁继而立了第三个王后,生下儿子祖甲。为了让祖甲继承武丁的王位,新王后不断在武丁面前中伤妇好的儿子孝己。武丁逐渐受到蒙骗,不但日渐疏远孝己,还禁止孝己拜祭自己的母亲,导致孝己在忧愤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孝己死后,祖甲本可以获得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却不想在众目之下靠母亲的帮助登上王位,于是在宣布他是继承人的当天夜里潜逃出宫。武丁因此大受打击,从此一病不起。
商纣亡国
武丁之后,商朝逐渐转向没落,到了纣王的时候,终于走到了尽头。
纣王名叫帝辛,“纣”是后世给他的谥号,意为残义损善。帝辛见多识广,力大无穷,不用武器,仅凭双手就可以格杀猛兽,能把九头牛倒拉着走,而且颇有辩才。但他骄傲、自负,以为他人“皆出己之下”。帝辛的聪明足够使他拒绝规劝,智慧也足够让他掩饰错误。
从帝辛登上王位开始,宫廷建筑就没有停止过。他花费7年时间修建了“瑶宫”,与宠妃苏妲己一同居住。王宫中的肉像山林一样堆着,酒不是盛在瓶子里,而是盛在一个大池子里,酒波荡漾,可以在上面划船。帝辛和苏妲己就在这“酒池肉林”中举行宴会,男男女女都裸露若身子,嬉笑追逐,整夜狂欢,连续7个昼夜大吃大喝,然后沉醉不醒。
帝辛与夏桀一样,对酷刑有着偏好,他创造的酷刑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对人肉进行加工、烹煮尤为恐怖,包括肉醢、肉脯和肉霙。肉是将人剁成肉酱,肉脯是将人烤成肉干,肉焚是把人肉做成肉汤。这不仅使很多百姓受害,就是诸侯也难幸免。
苏妲己与帝辛有着相同的爱好,看到有人赤脚走过结冰的小溪,她就命人敲碎那人的腿骨,研究他为什么不怕冷。看到孕妇,就下令剖开她的肚子,看看未出生的胎儿是什么模样。
帝辛有三个忠心的大臣:九侯、鄂侯和姬昌。九侯的女儿是帝辛的妃子之一,由于她不善于承仰颜色,帝辛就把他们父女剁成了肉酱。鄂侯据理力争,也被剁成肉酱。姬昌听到这个消息后,叹了一口气,结果被逮捕。
姬昌是周部落的酋长,他的部落因为他有很高的才干,都尊称他是圣人。姬吕被囚禁后,帝辛将姬昌的儿子姬伯邑考处决后,做成肉羹拿给姬昌吃。为了图谋日后报仇,姬昌只好忍痛吃掉。帝辛见此情形,得意
地到处宣称说:“谁说姬昌是圣人,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吃。”由此他也解除了对姬昌的戒心。这时周部落献上大批名马、美女和珠宝,换回了昌。姬昌回去后不久便逝世了,临终时他告诉儿子姬发,一定要消灭商王帝辛。姬发于是开始积极备战。
看到形势日益严峻,商王朝的大臣祖伊向帝辛提出了警告。可帝辛却说:“我应天命而生,不同于普通人,
怕什么?”帝辛的叔叔比干进言规谏惹得帝辛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你好像是圣人,不知道你有几窍?”接着下令把比干的心挖出来看。敢于进言的臣子都被杀光了,帝辛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
武王伐纣
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残暴君主。他大肆兴建琼楼瑶台,整日和他所宠幸的己以及贵族们宴饮享
乐。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他加重赋税,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反抗他的暴政,他就用重刑镇压。
这一时期,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发展壮大,部落的首领姬发积极策划消灭商朝。他继承父亲文王的遗志,在姜尚等人的辅佐下,国力日渐增强。当商军主力远征东方,国内军队比较少的时候,姬发联合其他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
3000人,士卒45000万人,进军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牧野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他们在这里举行了誓师大会,公布纣王的罪状,决心率军与纣王决战。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的威胁已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计划却因为东夷族的反叛而
无法实施。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将主力部队调去进攻东夷,使得西线的防御极为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已不可调和,商纣不听劝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玉制奴隶商代晚期
干,将箕子关押起来,并走了微子。姬发、姜尚等人充分把商纣王的奴隶最终倒戈,击败了握了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此机会讨伐纣王,经过牧野之战,纣王。商纣王虽然没有成为阶下姬发战胜了商朝军队,结束了商王朝的残暴统治。
分封制
周天子自称“周命于天”,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西周时期采取了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周武王灭了商朝后,封神农的后裔于焦,封黄帝的后裔于祝,封帝尧的后裔于蓟,封帝舜的后于陈,封大禹的后商于杞周代的大规模分封是在周公摄政和成康时期,是为了巩固周天子对广大土地的统治。《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中也记载了西周分封的状况:“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按辈分来看,文王子辈的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膝、毕、原、、等,武王子辈的有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等。这些封国的位置多在今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当时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还有其他姬姓诸侯国,如芮、息、随、贾、沈、密、郑、虢、滑、樊等。除了同姓被封为诸侯外,西周时期,还有不少异姓被封为诸侯,如姜姓的厉、吕、申、向、许;偃姓的蓼、轸;姒姓的;妫姓的陈;赢姓的江、黄;子姓的宋;曹姓的邾、邹;曼姓的邓等。在受封的异姓诸侯国里,最强大的是齐国,影响比较大的是楚国。从周初开始,诸侯国的分封延续了很长时间。
宗法制
姬发建立周王朝,定都在镐京(今陕西西安以西),他抛弃了以往“帝”的称谓,改称为“王”。后世则尊称妒发为“武王”。
在周王朝,国王姬发最为尊贵,其次是贵族,包括诸侯(封国君主)、卿(政府最高级官员)、大夫(政府次高级官员)、士(官)。再次是平民,即自由民,也被称为“庶人”最低一级是奴隶,多是商王朝的遗民,还有其他被征服部落的俘虏。
这种划分被周王朝用法律的形态加以巩固,使得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奴隶永远是奴隶。如果不安分守己,企图逾越已定的界限,就是违犯了法律,要受到严厉的制裁;同时,那也违反了礼教,也为人所不齿。
在这种社会基础上,周王朝以首都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块广大的土地,称为“王畿”由国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则全部分封。封国的面积很小,20个或30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大,各封国像群星捧月一样,环绕着王畿。封国内,君主对封国内的平民、奴隶具有绝对的权力;对国王则每年要到首都觐见并进贡。当周王对外作战时,各封国的君主都率领部队,听候调遣。
各封国之间地位平等,但由于封国的面积不一样,所以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之分位,是周王朝的新生事物之一,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封国的爵位也是世袭的,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即以母亲的身份和儿子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儿子划分为“嫡”、“庶”。在众多儿子中,只有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爵位的人。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龄大,比嫡长子有才能,也不能继承。即“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如果嫡长子死了,则由嫡长子的嫡长子(即长孙)继承。所有庶子和嫡次子都不能问津。如果嫡长子没有留下后代,那么嫡次子才有可能继承王位。
周朝建立的这个宗法制度,防止了各级贵族对爵位、财产的争夺,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因此被此后的历代王朝所接受,一直到20世纪清王朝亡,这种宗法制才跟着消亡。
平定三监
姬发在位4年就逝世了,留下儿子姬诵继位。姬诵当时只有12岁,于是由他的叔父姬旦摄政。姬旦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政治家周王朝的一切礼教和政治制度,据说都是他一手制定的,后人尊称他为周公。
封国的其他诸侯看到周公才能卓越,不免要担心他会杀死姬诵,自己称王。于是,管国的姬鲜(史称管叔)、蔡国的姬度(史称蔡叔)、霍国的姬处(史称霍叔),联合原来商朝的遗民武庚,起兵征讨周公。他们先散布谣言,说周公要杀死姬诵,自立为王,闹得镐京沸沸扬扬,大家都对周公产生了怀疑。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找到召公,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表明自己绝没有野心。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决定和周公合作。于是二人调动大军,周公亲自东征。
这时,东方的淮夷、徐戎等部落都配合武庚直欲动。周公授权太公望(姜尚),各国诸侯如果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太公望控制了东方,周公则全力对付武庚。
周公用了3年的时间,终于平定了叛乱,又有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于是在东面新建了一座都城,叫作洛邑(今河南洛阳),把殷朝的“顽民”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从此以后,周朝冇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在姬诵满20岁的时候,周公将政权交还了姬诵,并继续辅佐他,一举平定了东方徐夷、淮夷、奄人的叛乱,进一步巩固了西周政权。随后,姬诵在周公治理的基础上,完善了畿服制、外服制、国野制、礼乐制等,使得社会繁荣,经济发达。姬诵被后人尊称为周成王。
成王的儿子周康王继位后,对内实行“息民养生”政策,对外则征讨东夷、淮夷、鬼方、南国等,平定了叛乱。成王和他的儿子康王,前后执政40多年,中原地区不断发展强盛,历史上将此称为“成康之治”。

(编辑:admin)

标签:三支一扶常识 常识判断 行测常识判断
 
相关阅读:
行测历年人民银行笔试真题常识判断答案|备考资料
其他检察专业基础知识常识
行测2025公考行政能力测试生活常识总结之:触电用电
行测2025公考常识电子版大全:行政组织理论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库判断题
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行测地理常识积累:城市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