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7月时政热点试题
  • 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题库300
  • 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题库答案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经济
  • 2018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
  • 2016浙江、山东、广东、河北
24年4月2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5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4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3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10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9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4月2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24年3月31日时政热点一点通及每日试题  
事业单位管理公共基础常识:科学决策的原则和程序
2019/10/26 8:54:34     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浏览次数:                                字号:T | T
[ 导读 ] 最新事业单位管理学常识。

事业单位管理公共基础常识:科学决策的原则和程序
根据最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等汇总而成,事业编考试网(http:www.shizheng100.com)提供更多笔试真题、面试原创内容等。
科学决策作为一个完整有序的动态过程,是建立在尊重和符合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决策的原则,严格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不断完善科学决策的民主机制,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充分发挥决策的效能。
一、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
决策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决策原则作为决策实践和决策规律的概括和反映,既体现着决策活动中科学思维的有效运用,也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1.求真务实原则
求真就是识本质、求真理、合规律、讲科学;务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务实效。求真务实原则,就是要求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从决策对象、决策环境和决策主体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开展各项决策活动。不仅要在正确了解客观事物之间联系和本质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决策对象“是什么和不是什么”;而且要在正确反映事物发展规律和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无论是收集加工信息、确立目标和设计、评估、优选方案的决策制定过程,还是选择路径对策、组织实施方案的决策执行过程,都应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避免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提高科学性。
当然,现代决策活动所强调的求真务实,不仅仅是指真实性、客观性,而是真实性、概然性和模糊性三者的叠加或集合。即:不仅要从真实性上考虑事件本身的存在和内容的准确程度,而且要从概然性和模糊性(隶属度)上考虑事件出现的几率性、可能性以及事件在主客体相互作用实践中的可行性、可靠性。科学决策只有遵循这种价值尺度,才能从复杂的关系和现象中,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正确可靠的判断,做出可行的满意决策。
2.系统思维原则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任何决策都是对系统的决策,都要受到系统的制约和影响,都必须遵循系统运行的规律。不仅要把决策活动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从完善决策环节和机制入手,严格按照决策程序的系统性要求,有顺序、按步骤、循序渐进地把握和完成决策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而且要把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看作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对决策对象的各方面情况,它的构成要素、结构、层次、环境、局部与整体、历史与现状、当前与长远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分析,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环境对决策的影响和制约。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优化决策,不断提高决策的效能。
3.可行性原则
决策是要付诸实施的,因此制定决策必须具有现实可行性。不仅要认真分析决策实现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力求做到量力而行、积极稳妥;而且要充分考虑决策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以有利于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可行性的准绳。
可行性原则还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坚持确定性。决策目标必须在质和量的规定性方面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决策方案的利弊分析必须有确定的标准,对现有条件的分析也必须是明确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是坚定的,前后一致,首尾衔接,而不能自相矛盾,互相冲突。只有具有确定性的决策,才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决策,也才能保持决策的连续性。
4.灵活性原则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复杂多变,不可预测因素增多。它要求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发展的头脑、动态的观点、变化的眼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思考、具体分析和处理,从而才能实现有效的决策。不仅要善于抓住时机,随时随地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决策;而且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来解决。不仅要提高决策者的应变能力,制定决策实施的应变方案和应变措施;而且要锐意进取,在决策过程中主动创新、超前思维,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不断地创新揭示新事物、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方式,推动决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科学决策的一般程序
科学决策既是一个由一整套决策程序所构成的过程,也是科学思维的运用过程。在决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科学规律的尊重,蕴含着科学实践的本质要求,闪现着科学思维的光芒。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一般应包括八个步骤。
 pagenumber_ebook=269,pagenumber_book=269
当然,这八个步骤不是绝对的,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按照简约化原则,也可以把它们合并为四个步骤。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任何决策都是针对一定的问题进行的,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不是一目了然的,因此,发现问题并不容易。它需要决策者有敏锐的嗅觉和洞察能力,善于通过调查研究,从复杂的事物和大量的信息中捕捉问题。见常人所未见:在别人司空见惯现象中,发现问题价值所在,辨别出其真伪、利害;从别人眼中的“小”,看到其中的“大”,找出其优势所在。
问题一旦被察觉后,进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界定和确认问题。也就是要把问题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对本组织的影响和需要解决的迫切性,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等摸清楚,以求全面准确地把握问题。
问题发现后,就要确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结果,这就是目标。目标是一个组织希望通过决策和该决策的实施,所达到的目的和衡量目的的指标。对目标的要求是必须明确、具体、可行。明确,就是目标本身要有确定的含义,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骑墙居中。具体,就是目标要有可以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如达到的程度和时间要求等。可行,就是实现目标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是否可能,即条件是否允许。
与目标紧密联系的是价值准则。所谓价值准则,就是运用环境分析、智囊技术等科学方法,把目标分解为一系列价值指标,并规定这些指标的主次、缓急和发生冲突时的取舍原则。确定价值指标,是为了落实目标,并作为以后评价目标是否实现和选择方案的基本依据。
2.集思广益,拟订方案
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从多方面寻求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制订方案的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重视差异,善于容异,拟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有区别的方案,才能比较和选择。国外决策理论都很重视这一点,并把那种只有一种方案而没有选择余地的决策称为“霍布森选择”。
国外许多决策经营者常用这样的格言提醒自己:“如果你感到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很可能就是走不通的。”所以,拟制决策方案必须依靠专家和有关人员,运用智囊技术,从多方面、多角度拟定至少两种以上的多种方案。这样,才能突破“霍布森选择”的限制,使决策者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比如致富决策,不只是有“愚公移山”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多山区的人并没有移山,而是“移人”——把自己移走了,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去挣钱、去发展;也有的既不移山,也不移人,而是把山外的人吸引进来游山玩水,让人把钱送进山来。这就是换一种想法、多一条思路,不断拓展决策选择空间的好处。
3.分析评估,方案选优
分析评估主要是运用智囊技术和可行性分析,对已拟制的各种方案的利弊进行评估,以确定各个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
方案选优就是进行决断,也就是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或选取其一,或综合成一。方案选优固然要考虑利害得失,但并非要求绝对“无害”。其实,“害中取小即为大利”,“两害相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方案选择不一定要选最好和最优的,因为在制订方案时,最好和最优的标准都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理想状态下的最优方案,往往也是最难实现的。因此,可采取设立一个最低限度的满意标准,所选方案只要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就行了。
方案选优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敏锐的直觉能力、深刻的洞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过人的胆识与魄力。因为作为方案选优的最后抉择,往往不是在是非之间进行的,多数情况下是在一种方案不完全优于他种方案或方案各有利弊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需要领导者有很高的善断能力和选择最佳方案的眼光。
当然,对于不同的决策,选优的价值准则和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对于确定性决策,实施的后果可以确定,一般可选最优的方案,并全力实施这一方案;对于不确定的或风险型决策,实施的后果并不明朗或有待确定,一般要选择概率最大、最有把握、最具成功希望但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案,即“满意方案”,同时还要准备好应变措施。
4.试验验证,普遍实施
方案选出后,还应通过具有典型条件的“试点”或局部试验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对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为修正方案、普遍实施提供依据。
经过试验验证后,就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领导者不仅要指导有关部门,吸收有关专家和具体工作人员制订实施计划,把决策具体化;而且还要组织力量,指挥、带领下属实施方案,使之变为现实。
由于现代决策对象的复杂性和决策者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既定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偏差,这就需要运用反馈原理和反馈方法追踪检查,监测实施的情况,随时纠正偏差。当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必须重新确定决策目标时,就要进行追踪决策。但这就属于下一次的决策行动了。
上述程序根据不同的决策任务,重点有所不同,个别步骤之间也可以交叉、合并,但基本程序和顺序必须严格遵循,这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有力保证。
三、科学决策的民主机制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应体现在决策的全过程中,关键是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在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以民为本,逐步形成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民主决策机制。
1.深入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
所谓民情,是指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等基本情况,它既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状况,也包括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状况。民情不可虚。在决策之前,能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最大限度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需求,既关系到决策思想、决策意图的来源是否可靠,也关系到决策的群众基础是否牢固。
要真正了解民情,一是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力求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民情的存在状况、本质和走向;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力求对民情的实际状况有透彻的了解和判断;三是拓宽了解民情的渠道,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民情。
2.充分反映民意——科学决策的根本体现
所谓民意,是指人民的意愿和意志,既人民群众共同的利益要求。民意不可违。决策目标和方案能不能充分反映民意,不仅关系到决策的价值取向,而且是衡量决策有效性的根本标尺。为此,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决策的出发点、依据和标准。
一是在“上”与“下”的结合部上科学体现民意。只有“吃透两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群众的意愿、要求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沟通起来,变两元性为一元性,才能做出充分反映民意的正确决策,取得两头满意的决策效果。二是在共性和个性的联结点上正确反映民意。既要首先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又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自觉地将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和眼前利益置于全国的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之中。三是在科学和民意的交叉点上准确把握民意。既要符合科学规律,又要正确把握民意和顺从民意,努力使决策建立在既“有理”又“有利”的基础上。
3.广泛集中民智——科学决策的基本保证
所谓民智,是指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也是人民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民智不可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是决策活动的力量源泉和实践主体。只有依靠群众的智慧,在充分听取和采纳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科学决策。
为此,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决策原则。只有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广泛民主基础上正确地集中,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路线和方法。在民主的气氛中引导群众献计献策,在平等交换意见的基础上博采众议。三是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即“外脑”在决策中的作用。
4.切实珍惜民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所谓民力,是指人民群众所拥有的综合实力和能力,既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力量因素,也包括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等精神力量因素。民力不可浪费。任何决策的作出和实施都应从民力的实际和程度出发,既要把决策建立在民力许可的基础上,又要在决策过程中珍惜和保护民力。这不仅关系到决策的合理性、可行性程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决策的实施进程。为此,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力,做到量力准确。量力不准确,必然带来决策上的失误和行动上的盲目。二是要真正爱惜和保护民力,力求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使人民的财力、物力不受损失和浪费,使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尊重和保护。三是要科学运用和发挥民力,合理安排,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民力的效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货畅其流”,产生民力的最佳效果。

(编辑:admin)

标签: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常识
 
相关阅读:
其他事业单位管理学专业知识考什么内容
综合素质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人员配置
行测公务员基本常识大全管理常识天天练
其他事业单位管理基础常识:管理是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行测公务员考试公共管理常识:公共组织的决策
综合素质管理学常识计划程序